一、名正言顺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见贤思齐语出《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三、成人之美出自《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成:成全;帮助;美:好事。
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四、后生可畏出自于《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是指青年人可以积学成德,值得敬畏。
五、富贵浮云出自《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六、乐以忘忧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其解释是形容非常快乐,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七、不亦乐乎该词语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八、望而生畏出自《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指看见了就害怕,表示恐惧。
1.一日来到卫国,寄住在一个名叫蘧伯玉的家中。卫国君主灵公,有个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见他,就派人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凡是想和我们国君交朋友的,一定会拜见我们南子夫人,我们南子夫人也想见见您。”孔子辞谢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来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就叩头行礼,美貌绝伦的南子夫人也在帐中盈盈回拜,行动时,所戴环佩玉器发出叮当撞击的清脆响声,此情此景,令谨尊礼法的孔圣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后,孔子再见到弟子们就有些讪讪的,自己解释说:“我本来就不愿意见她,既然迫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嘛。”
子路不爱听,孔子急得发誓:“我假若不对的话,上天一定厌弃我!上天一定厌弃我!”
2.一天,孔子来到郑国,和弟子们走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城郭东门,郑国有一个人看见了孔子,就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国国卿子产,可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采的样子,像一条丧家狗。”
子贡与孔子见面后,就把原话如实转述了一遍,孔子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他说我像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3.一次,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遇上公叔氏占据蒲地反叛卫国。因为孔子与卫国相亲,蒲人便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个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才勇兼备,和蒲人打斗在一处,蒲人害怕了,就对孔子说:“如果你发誓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放你们走。”孔子马上发了誓,并和蒲人订立了盟约,蒲人这才放他们出城。
孔子出了城却直奔卫国,子贡说;“与人订了盟约也可以违背吗?”孔子从容笑曰:“在要挟下订立的盟约,在神那里是不算数的。”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清·刘鹗记的第七回也表明: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很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
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有一天,孔子故意问子贡:“你和颜回相比,到底哪个强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
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7.【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8.【名正言顺】[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
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
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9.【祸起萧墙】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季氏》)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10.【分崩离析】[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11.【待价而沽】[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到各国去游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没有人接受并重用他,他并不灰心。弟子子贡以得到美玉如何处理问孔子,孔子毫不迟疑地回答:“卖掉它,卖掉它,我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
12.【欲速不达】[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路》)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有很多,意在告诫别人稳重行事。13.【一言兴邦】[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春秋时期,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可使国家昌盛吗?'孔子说:'君主爱护臣子,关心他们,上下一心,国家可以兴旺。'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吗?'孔子说:'不全对,君主一句话下边不提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就会走向灭亡。
'14.【见贤思齐】[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15.【择善而从】[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春。
一、名正言顺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见贤思齐语出《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三、成人之美出自《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成:成全;帮助;美:好事。
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四、后生可畏出自于《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是指青年人可以积学成德,值得敬畏。
五、富贵浮云出自《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六、乐以忘忧出自《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其解释是形容非常快乐,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七、不亦乐乎该词语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八、望而生畏出自《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指看见了就害怕,表示恐惧。
1)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说:“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一听,做到这四个字就能当君子了?不会这么简单吧?于是又追问,说:“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又补充了一点说:“修己以安人。”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
子路显然还不满足,又追问:“如斯而已乎?”
孔子又补充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炼自己,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还发愁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呢。做到这一点,难道还不够个君子吗?
原文: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解释: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有一次打仗撤退的时候,他骑马殿后掩护大家,快进城门的时候,他一边抽打着自己的马,一边说,哎呀,其实不是我勇敢留在后面, 而是我的马实在是跑不快啊。
(3)
原文 。展开1)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的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说:“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一听,做到这四个字就能当君子了?不会这么简单吧?于是又追问,说:“如斯而已乎?”这样就行了吗?
孔子又补充了一点说:“修己以安人。”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
子路显然还不满足,又追问:“如斯而已乎?”
孔子又补充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炼自己,并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还发愁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做好呢。做到这一点,难道还不够个君子吗?
原文: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解释: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有一次打仗撤退的时候,他骑马殿后掩护大家,快进城门的时候,他一边抽打着自己的马,一边说,哎呀,其实不是我勇敢留在后面, 而是我的马实在是跑不快啊。
(3)
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收起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鲁国的政权自从操纵在季康子手里后,季氏就不断地聚敛百姓之财,以致国内政事混乱,偷盗之事不断发生,盗患防不胜防,而盗贼则抓不胜抓。
季康子觉得没有办法,就去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对他说:“如果你真不欲有盗,虽赏之不会有窃。”言下之意:这些盗患都因季康子而起。
这其中的缘由,季氏似乎一时不能明白。于是,季氏转变了话头,对孔子说:“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他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象风,小人之德象草,风吹草偃,草随风倒。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有教无类】【出处】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2.【诲人不倦】【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述而》)【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3.【学而不厌】【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释义】学习感到不满足。
形容勤奋好学。4.【不耻下问】【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5.【温故知新】【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6.【闻一知十】【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举一反三】【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