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察,即科学研究中的观察,讲究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以求真为目的。
基本方法有三种:
一是历时性的跟踪观察,也叫动态观察,即自始至终地观察事物的成长过程和发展变化的脉络。
二是共时性的透视观察,也叫静态观察,即用类似解剖的方法,由表及里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是超越时空、打破各种限制的跨越式观察,也叫比较观察,即由此及彼地观察事物的横向联系,找出事物的差异,从中发现事物的特殊性。
观察方法有哪些
A.自然观察方法。
就是对大自然中所存在的东西进行观察。如在田野或植物园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在森林和动物园里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等等。自然观察应注意选好观察点和观察对象,做好记录,并应进行多次原地或异地观察。
B.实验观察法。
就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行观察。如解剖观察或化学实验观察等。
C.长期观察法。
就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如气象观察、天文观察等等。进行这类观察时要耐心细致,观察点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
D.全面观察法。
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观察,求得对该事物全面了解。
E.定期观察法。
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对某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
F.重点观察法。
就是按照某种特殊目的和要求对事物的某一点或几个方面做重点观察。
G.直接观察法。
这是一种观察者深入实际,亲自动手做实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或直接经验的观察方法。
H.间接观察法。
这是一种利用别人观察成果,得出深刻结论的观察方法。
I.对比观察法。
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有比较地对照进行观察。
J.解剖观察方法。
把观察对象分解成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观察。
小学 语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我们都知道写好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指导,那么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观察要有顺序
小学生写作,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

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作时才能做到有顺序。
(二)观察要抓特点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例如,写人物神态,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神态。
场合不同,同一种神态表现出的意义就不同。笑,有微笑,有开心的笑,有冷笑,有假笑等,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有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笑都表露出它特有的意思。
比如,你把一件事做得很好的时候,别人的一个笑,可能就表示称赞;当你把一件事做错了,这时,别人的一个笑那就是鄙视的笑,虽说是同一个笑,可它在这样的环境下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了。这样去观察事物,不仅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还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三)观察要“五官参与”
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
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西红柿,通过视觉,了解西红柿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西红柿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西红柿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西红柿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四)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常常让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从中获得想象的源泉,获得想象的翅膀,以解决学生写作没有内容、没有材料的问题。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想象的愿望、创造的愿望,培养“想写”的意识,激发“乐写”的兴趣,培养“会写”的能力,从而达到“快乐作文”的境界
我读书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我练习快速阅读用的是《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练习是比较简单有效的,如果你的阅读效率低,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
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
首先,段落:掌握段意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其次,抓住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
其三,对于文章、书籍中的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要有意识的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促成更好的理解。
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要学着做点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等,一些优美词句也可以摘抄一下。
小学作文如何写动物和植物?用了不错!怎样写动物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
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1.写外形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
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
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
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2.写习性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
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怎样写植物小学作文如何写动物和植物?用了不错!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
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
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3.写观察日记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
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4.以四时变化为序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
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那么采用提问的方式,先让学生去看把它作为一个语言的输入材料,这样处理更好一些。
通过提问,让学生去观察,比如说这个广告中的广告语言有什么特点,用到了哪些形容词,因为广告需要宣传产品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要表现出来,语言上就会用一些形容词来吸引眼球。这样的一个任务比前面那个填空形式要好得多。
当然也不是说填空练习就绝对不可以用,关键是在什么时候用为了什么样的目的,如果说我们先把广告给学生先做了这种输入之后,让他去看去从中获取信息,然后提炼出来里面的一些特质,以及一些词的用法,这个时候学生实际上在提取信息,他在学习广告的用语,然后他也学习一些词汇。如果我们经过了一些练习之后再反过来给学生一些填空练习,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有意识在想这个词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词放进去,学到了哪些词,就过渡到了一个应用和强化的步骤。
所以,对于不同阅读之后的练习形式,关键是我们在什么时间用以及怎么用的问题,而不是哪一个更好的问题。 的确,广告是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运用形态,因为我们现在社会无处广告不有,学生要接触各种各样广告。
当然我们接触到整个生活环境是母语社会,看到的广告更多的可能汉语 所以外语教学就有必要把国外或者说外文这种广告引入进来,这对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出现读广告填空的形式是因为我们很多老师受我们现在某种考题的影响,觉得通过这个形式来培养学生处理这种考试形式的能力,比如逻辑判断推理等。
假如我们教学的定位在备考,这个方法也可以说一种方法之一。但假如要通过这个方法来培养学生真实性阅读能力,那么对这个材料的处理是值得商榷的。
至于问答,问题怎么设计是非常关键的。有的问题设计出来可能又会走向,一种语言结构方面的检查,或者单纯的一个词的意思的检查。
所以关键还是看老师拿到这篇真实的材料用它干什么。所以这就需要老师树立一个正确的阅读观,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采用各种各样方法,比如说填空题把它作为一个检测形式倒还是有可取之处。
另外,现在有的教材把广告作为课文进行阅读教学,这是比较可取的。广告是有特点的,一是语言特点,另一个是内容特点。
比如手机广告,就会介绍手机的功能。所以让学生阅读几则广告,看广告词是怎么表达的,还可学习广告这一文体的语言和结构特征。
这就是说,阅读后的练习方式应该说是多种多样,但必须从真正的阅读这个角度,才能很好地处理好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教学。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选择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比较真实的阅读材料的练习形式,我们还要注意就根据学生的特点,比如兴趣,来设计阅读的过程活动。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常态状态下的阅读是不同的。阅读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属于欣赏性阅读,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读一些小说、诗歌、剧本,都是为了欣赏。
另一种阅就是学习性的阅读,也是为了获取信息提取信息这样的一个阅读。学生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为了获取信息、为了增加他们的阅历、甚至扩大词汇量而阅读。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教学生如何去阅读,课后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体验欣赏性的阅读,而不是仅仅是只是做阅读题,这样他们可以从阅读当中获得很多的知识,同时也获得很多的乐趣。我们不要把阅读仅仅作为一种学习活动。
同时,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存在着阅读,哪怕是物理、数学,也有阅读。 外语教学中的阅读还有不能忽视的一个功能: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
我们都很清楚,词汇量的扩大不是靠死背出来的,而是靠大量的使用词汇,而其中阅读可能占了比较大的份额,包括我们自己母语学习也是一样。通过大量阅读,逐步丰富了我们的词汇量,这是阅读中一个不可能回避的,或者说,也应该要注意的一个目的。
另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会对英语的语言特点有了感觉,就形成了语感。这是我们外语教师最终需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阅读增加语感在母语获得中也是如此。实际我们自己母语当中很多的语感来自于大量的阅读。
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碰到什么语言材料就要去分析,分析语言的结构等等,这是建立不起来语感的,而经过大量阅读,再理解文本里各种内容的信息量等,逐渐建立起语感。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个reading for reading,就是“为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也就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通过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去培养学生阅读策略。这些东西我们在平时教学当中可能也需要考虑。
阅读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学生的生活角度来看,通过阅读,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能更加成熟,吸取他人的观点,结合他自己原来的想法,然后进行比较分析,可以逐渐提高自己。
同时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鉴赏能力、自己的品味。这也是我们应该很关注的。
所以我们思考why to read时,实际上是很多维度需要考虑的。对此老师应该心中有数,在自己平时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有步骤地一步一步渗透,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培养下,可能通过阅读逐步获得全面发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