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命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扩展资料:
发生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至于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南光山,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河南省光山县教育局从2008年开始启动申报工作,申请将司马光出生于光山的史实写进中小学语文教材。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经多方专家历时两年的审慎考证,去年十月终获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新修订的语文教材已印刷完毕,开学时供全国中学生使用。
笔者翻阅新近发行的全国中学生使用的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十五课106页”一篇选自《资治通鉴》的文章“孙权劝学”的注释由原来的老版语文教材“司马光(1019至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正式修改为“司马光(1019至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据光山县教育局徐昌德局长介绍,这是中小学语文教材首次写进历史名人出生地,历史考证光山也是司马光儿时成长的地方,从此“司马光砸缸”这个中国尽人皆知的历史典故正式落地河南光山,成为河南省光山县最亮的宣传名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拓展资料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宋史》载:“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扩展资料: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件事流传至今。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司马光和小伙伴玩耍,一个孩子失足掉进水缸,其他孩子害怕都跑了,司马光捡起石头砸坏水缸,就出了小孩。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出自《宋史》,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遇见危险的机智、临危不乱的表现。
扩展资料: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小时候特别聪明。
他学习的时候非 常认真,喜欢开动脑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 玩耍的时候呢,无论是踢球儿、踢毽儿、跳房子、打弹子,还是捉迷藏等游戏,都玩得非常出色。 再加上平时团结朋友、乐于助人,所以他渐渐地 成了威信很高的孩子头。
大家都喜欢他,信任 他,遇什么事情也总是听他的。 有一天,伙伴们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尽情 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很高很大的水缸,蓄了满满一缸清水。一个淘气的孩子搬来几块石头沿 着缸沿垒了起来,然后蹬着石头攀着缸沿爬了 上去,他伸开两臂,努力保持身子的平衡,一步 步地在大水缸的缸沿上走着。
突然间,那小伙 伴稍不留神,便左右摇晃了一下,“嗵”的一声, 掉进缸里。 霎时间,只见缸里溅出了水花,不见 那淘气的小伙伴。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孩 子们不由得大惊失色。司马光和孩子们飞快地 跑到缸边,可是缸高水深,一时谁也没有办法救 他一把。
孩子们吓得又喊又叫,有些跑去喊大 人了。在这危急关头,司马光突然眼前一亮,发现 了缸边那几块石头,马上计上心来,说时迟,那 时快,只见他搬起一块不小的石头,使出吃奶的 力气,往缸壁上狠命地一砸哗”的一声,水从 缸壁破裂的大窟窿里倾泻而出。
缸中的水面刷 刷地退了下去,孩子的身躯露了出来,小伙伴得 救了。闻讯赶来的大人们见到了这一幕,悬着的 心放了下来,不由得交口称赞司马光临危不乱 的胆气和机智救人的才能。
在他们的心目中, 司马光长大后一定是个出类拔萃、大有作为的 人才。后来,他果然成了青史垂名的宰相和才 识过人的史学家。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扩展资料
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兄长司马旦的家。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
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
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司马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司马光砸缸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