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
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 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 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 为长夜之饮。
"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
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 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 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
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
只得班师回朝。 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
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箪醪劳师东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为了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复国大略,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出师前,越中父老献美酒于勾践,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绍兴现在还有" 投醪河"。 类似的历史故事如《酒谱》所载,战国时,秦穆公讨伐晋国,来到河边,秦 穆公打算犒劳将士,以鼓舞将士,但酒醪却仅有一钟,有人说,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酿酒,(也可使大家分享),于是秦穆公将这一钟酒倒入河中,三军饮后都醉了。
鲁酒薄而邯郸围 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说的是楚宣王会见诸候,鲁国恭公后到并且酒很 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 和身份的事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份了。
于是不辞而归。宣王于是发兵与齐 国攻鲁国。
齐国的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会帮助赵国,这次楚国有 求,便不必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赵国的邯郸因为鲁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 了牺牲品。 鸿门宴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 , 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 邦则在霸上驻军。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 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 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 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 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 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 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 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 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 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 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 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 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
后人将 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汉高祖醉斩白蛇《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末期,刘邦(汉高祖)做亭长时,往郦山押 送劳工,但在路上,劳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丰西泽中,将劳工放走,结果只有 十来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
夜中,刘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报道,前 面有一条大蛇阻挡在路上。请求让我们回来。
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似乎什么也 不怕,说:是壮师的跟我来,怕什么!由是勇往直前,刘邦挥剑将挡路的大白蛇斩为 两段,路开通了,走了数里路,刘邦困了,倒头就睡着了。有一老妇人在蛇被杀死 的地方哭,有人问哭的原因,老妇人说,有人将我儿子杀死了,有人又问,何以见 得你儿子被杀?老妇人说,我的儿子,就是化成为蛇的白帝子, 因挡在路上被赤帝 子所斩。
后来有人将此事告诉刘邦,刘邦听后暗自高兴,颇为自负。 文君当垆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有一富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因爱慕司 马相如,司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开始又不予资助, 两人到临邛,尽卖其车骑后,买了一酒舍酤酒。
而令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也与保庸 杂作,涤器于市中。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夫妇爱情坚贞不逾的佳话。历史上临邛也成 为酿酒之乡,名酒辈出。
文君酒成为历史名酒,唐代罗隐的《桃。
传说是杜康造的酒,然而他当年却怎么也造不成,后来就请教了一位算命先生,算命的告诉他要在某地某日的酉时取三个人的血,每人一滴,这样酒才能造成功.于是杜康就在算命先生指定的地方去等人取血.那是条偏僻的小路,路两旁是小树林.
不一会儿,过来一位书生,杜康上前说明原由,于是那书生便在杜康的酒里滴了一滴血.书生走后又来了一位武士,杜康再次上前说明了原因,武士也在酒中滴了一滴血.武士走后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来,杜康非常着急,眼看着酉时就要过去了,若过了酉时酒就造不成了呀,这可如何是好.正在着急时,猛然看到不远处树下坐着个人,杜康非常高兴就跑过去了,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个傻子,感到很难过,不想用傻子的血来造酒,但酉时将要过去了,杜康只有违心的拉着傻子走到酒边滴了一滴血,于是这酒就造成了.
酒虽然造成了,但以后喝酒的人却受这三滴血的影响了.
开始喝酒时,都很斯文,很有礼貌,象书生一样.喝了一会儿,脸红脖子粗的,声音也大了,嗓门儿也高了,就象个武士一样.喝到最后,都喝多了,舌头也不好使了,走路也晃了,脑袋也迷糊了,就象个傻子一样.
沧海桑田,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折冲樽俎,狂傲不羁,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
酒仙 “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这是历史上著名“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见李白的诗文及其一生与酒的关系是何等密切!酒狂 古人饮酒至酒酣时孤傲不驯,放浪自任,轻佻礼疏。
唐天宝初年春,一日唐玄宗与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畔赏牡丹,忽听楼上李白饮酒狂歌:“三杯通大道,一半合自然。但得酒中趣,莫为醒者传”。
太监连忙上楼大呼:“奉旨宣李学士见驾!”谁知李白全然不理,口中念道:“我醉欲眠君且去。”太监无奈,只得扶他进兴庆宫。
玄宗见李白烂醉,忙命宫女含水喷其面,并亲自递来醒酒汤,李白睁眼一看,便要玄宗赐酒。玄宗关切地说:“你刚清醒,再醉怎么办?”李白答曰:“臣斗酒诗百篇,醉后诗如泉。”
文人墨客与酒之性情,于这可见一斑。酒义 依许慎《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
如《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又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果不出所料,他的后代以酒为乐,朝夕狂饮烂醉,忘乎所以,招来灭国之祸。 酒谋。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恰如《晏子春秋》杂上篇曰:“夫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曹丕设酒宴以甘蔗作剑胜邓展将军;秦昭王之“平原十日饮”;项羽之“鸿门宴”;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张献忠与李自成之“双雄会”,均于饮酒中施行计谋。
这些计谋至现在还有人仿效之,且多有得逞者。可见酒谋的作用之大。
酒战。 据《淮南子.缪称州》载,战国时期,楚国令合诸侯时,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
赵国的酒醇厚,鲁国的酒淡薄。楚国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赵国要酒吃,赵国不给,这酒官羞怒之下,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并说赵国不把好酒献给楚王。
楚王动怒而下令进攻赵国,把赵国的邯郸城围困起来。这场“鲁酒薄邯郸城围”的酒战,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中国的名酒典故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吾饮汾清二杯。
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
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一九七五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
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
杏花村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绵甜清爽,余味爽净的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1、刘邦归故里酒酣
公元前209年,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
临别前,全城的人都送刘邦美酒,刘邦一见此景感动万分,便叫人搭起帐篷,又与大家痛饮了三天后,才不得不与大家辞行。
2、超级酒鬼刘伶
刘伶以嗜酒、豪饮而闻名于世的刘伶,积毕生之愿写下了著名的《酒德颂》,颂扬以饮酒为荣,酗酒为耻,唯酒是德的饮酒思想。
3、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4、醉翁欧阳修
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5、阮籍
阮籍跟刘伶是好朋友,都是竹林七贤这个著名饮酒组织的骨干。阮籍虽然嗜酒如命,曾因为步兵营房里有一个善于酿酒的老厨师贮藏了三百斛好酒,就主动去做了步兵军官(校尉),但是,他醉酒却从不误事。
因为他醉酒后从不乱来,以至于睡在酒吧年轻漂亮的老板娘身边,她丈夫都丝毫不介意;大醉中替人写文章,一个字都不需要修改;借着醉酒,躲过了很多次杀身之祸。醉酒不但不误事,反而成事,古往今来,凤毛麟角。阮籍代言酒文化,可以使人摒弃偏见,正确认识饮酒的积极意义。
扩展资料
古代喜欢喝酒的诗人
1、李白
李白斗酒便有诗百篇,喝醉了就在长安街道上的酒肆中睡觉,君王看见以后唤他上船,李白不屑一顾,自称为“酒中仙”。在他的一生当中,后人眼里的李白,轻狂、天才、爱酒这三个标签缺一不可。
2、白居易
作为李白的粉丝之一,白居易诗写得好,喝酒也没有落于下风。在他的家中有一个酒库,床头也时常摆放着酒坛,白天要喝,晚上要喝,一个人要喝,有朋友来更是要喝。他在山间野地喝过酒,在寺庙道观也要喝,赏雪要喝,泛舟也要喝。
3、杜甫
杜甫不用多说,比起白居易,和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杜甫堪称李白的头号粉丝,正如后世所调侃的那样:李白爱写酒,杜甫爱写李白。杜甫是个称职的粉丝,要学习偶像写诗,更要学习偶像喝酒。普普通通的喝酒自然不是偶像喝酒的精髓,所以白日放歌和纵酒再搭配不过。
4、苏轼
苏轼作为一个晚辈酒喝的倒是温婉了些,但是他和酒的缘分可不浅,毕竟他自己也说过:“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赏月的时候喝酒,于是就有了《水调歌头》,赤壁游玩的时候喝酒,就有了《赤壁赋》。
5、陶渊明
陶渊明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在路边悠然采菊花的隐士形象。一生不得志的陶渊明除了爱菊,剩下的便是爱酒了,即便在穷困潦倒需要靠友人救济的时候,朋友除了给他粮食,总要附带送上两坛酒,想来也是对他的性情十分了解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