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桑梓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寒食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采薇 采薇,代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扩展资料: 关于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参考资料:典故_百度百科。
1、庄周梦蝶 《庄子·内篇·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关键句)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2、望帝啼鹃 【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
很显然,既然是杜宇自己主动让位给臣子的,那么他死后凭什么要化鹃悲鸣呢?也就是说,他没受任何冤屈,死后化鹃鸣屈是毫无道理的。如此看来,就值得深究了:究竟是关汉卿表意错了?还是教材的编者解释错了。
让我们就手边的工具书来看看吧。 1.望帝啼鹃: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
“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
(《常用典故词典》第463页,于石、王光汉、徐成志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9月版。) 2.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
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后归隐,让位其相开明;时适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因呼鹃为杜鹃。一说,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为鹃。
见《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相》,后因亦称杜鹃鸟为“杜宇”。 (《辞海》(中)第286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9月版。)
3.望帝: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王。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七国称王,杜宇称帝,更名蒲卑。”
又晋代张华《禽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因以为杜鹃的别名。
(《古书典故辞典》第430页,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写组,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 4.杜宇:秦时蜀主,蜀地曾发大水,他率领居民避长平山。
后鳖灵开峡治水,居民得归陆地。他即传位于鳖灵,自居西山。
据神话传说,他后来得道升天,为蜀人怀念。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63页,南京大学历史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版。)
5.望帝杜鹃:见《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望帝,传说中的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在周朝末季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凄哀。
后遂用“望帝杜鹃”寓理想抱负的不能实现。 (《古诗词典故辞典》第491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版。)
6.望帝: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为望帝;后退西山,化为杜鹃鸟。《窦娥冤》:“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新编中学文言文常用词典》第291页,蒋传一、庄文中编著,王泗厚审订,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显而易见,上述六书的解释,都只说明他称帝、归隐、化鸟、悲啼,没有说明杜宇是冤屈的。
至于《辞海》中说他“通于其相之妻”,也只是“惭而亡去”,也未表其冤屈。那么究竟有没有表其冤屈的说法呢?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版)明确写道: 杜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辑《蜀王本纪》:“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
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按《蜀志》云:望帝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中似有一段隐情未能道出。《说郛》(百二十卷本)卷六辑《太平寰宇记》云:“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
略透出此中消息。盖望帝化鹃,皆缘“欲复位不得”,非以鳖灵“功高”而“禅位”也。
杜宇神话,民间亦有流传,面目与古籍记载颇异,略云: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
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
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
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
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
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
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李商隐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到以下典故:
1、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2、望帝传说——《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
本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的李商隐《锦瑟》
具体全文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诗中常用的典故:1.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2.《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3.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4.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5.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隐居避世。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7.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8.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9.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指边境敌人。《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10.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双鲤: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受字数限制,待补充,供参考。
中国的典故多了去了,而且分门别类,有关于人的,有关于物的、历史、地理等等,.cn/Periodical_ywjxyyj-ddb200710069.aspx 下边给你几个成语的: 学富五车: 释 义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 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革,政治的动荡,引起了学术文化的变化和进步,私人讲学也开始兴起。
私人讲学,把知识传授给统治阶级的下层以至民间,打破了贵族和史官对于知识的垄断,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随之而来的,是私人藏书的出现。
最早致力于私人讲学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书籍。战国时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新的著作。
相传苏秦有书数十箧,著名的哲学家惠施“其书五车”,形容学识丰富的成语“学富五车”就是由此而来 而竹简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纪的东晋。 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图书。
在春秋战国时代, 出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说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老子、庄子、孟子、孔子、孙子等。
成语“学富五车”中的五车其实就指五车竹简书。 学富五车”和“才高八斗”都是称誉学识渊博的。
学识怎样用车载量呢?原来这里有两个典故。 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
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
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王安石《赠外孙》:“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用“学五车”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学富五车”的典故,反映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所使用的传播手段。
这么多的简册,运输、存放都很麻烦,人们常形容说:“汗马牛”、“充栋宇”。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栋”的成语。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魏国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见无名氏《释常谈》)看来,谢灵运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当自负的。以后,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喻作文采高超的人。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在这里,诗人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一典故。
西子捧心 解释:指美女之病态,愈增其妍。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刘伶醉酒 刘伶,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淮北市)人,字伯伦。 “竹林七贤”之一。
曾为建威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
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 《晋书 列传十九—— 刘伶传》载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
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
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
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
便可具酒肉。”妻从之。
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
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其人笑而止’。 《世说新语 任诞第二十三》《刘伶醉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裤衣。
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韩信受辱 淮阴侯韩信(?—前196年),汉族,江苏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人。现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中有几百年前从淮阴区码头镇迁建于该处的韩候祠、胯下桥、漂母祠、漂母井、钓鱼台、韩候故里、古淮阴碑(秦、汉朝时楚州区名为淮阴县)。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1]、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秦时古淮阴即现在淮阴区码头镇)。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
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功。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她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恋情和回忆。人道是: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如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想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于事无补的词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
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婉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