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
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圆明园位于海淀区中部偏东,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120公顷,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三园组成。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开始建园,园内建有楼台殿阁、亭榭轩馆140余处,是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皇家园林。 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以后,这座历经151年,集当时全国物力、财力和无数精工巧匠的技艺修建起来的“万园之园”成为一片废墟,致使后人再也无法欣赏到它的美景。
虽然圆明园的大部分景观已不存在,但是在圆明园周围地区却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传说,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表现古代劳动者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圆明园的故事,如《九孔桥》、《南屏晚钟井》、《方外观》、《巧匠样式雷》等。二是反映清朝宫廷内部争权夺利,朝廷腐败无能的故事,如《和珅盗宝》、《嘉庆遇刺》、《道光演戏》、《慈禧重修圆明园》等。
三是表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英法联军的故事,如《白鸽子传奇》、《冯婉贞智杀洋鬼子》、《神枪李茂斗洋人》等。 圆明园传说具有题材广泛、数量较多、语言通俗、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等特点。
虽然每篇故事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虚构与夸张,但却具有一定的传奇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是珍贵的文史资料。
几十年来,相关人员通过走访老艺人,搜集和整理出了70多篇有关圆明园的传说和故事,出版了不同版本的书籍,很受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圆明园正在逐步进行整治和修缮,但是,随着周边居民搬迁,在百姓中间口耳相传的故事逐渐失散,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挽救和保护措施。
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
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
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
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
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扩展资料: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
其盛时的建筑样式,也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卷棚灰筒瓦屋面,朴素淡雅;又有宫殿式重檐琉璃彩瓦覆顶,金碧辉煌;既有一进两厢、二进四厢的规整院落,又有灵活多变的建筑组群。
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之多,除常见的矩形、方形、圆形、工字、凹凸字、六角、八角外,还有很多独特新颖的平面形式,如眉月形、卍字形、书卷形、十字形、田字形、曲尺形、梅花形、三角形、扇面形,乃至套环、方胜等,可谓丰富无比。
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
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
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型、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
创造出许多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
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
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
火烧圆明园时有位19岁女英雄冯婉贞 徐珂的《清稗类抄》中有一篇文章,题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说的是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时,有一位女英雄冯婉贞英勇杀敌的故事,梗概如下:إ距圆明园十里处,有一谢庄,居民均为猎户。
其中山东人冯三保精于技击,其女婉贞,年方十九,也身手不凡。一日中午,英兵百余人来犯,冯三保率众潜伏于寨墙后,待敌军接近时,猎户们众枪齐发,敌兵纷纷倒下。
正当众人兴高采烈之际,冯婉贞却忧虑地说:“小敌退,大敌将到。如果敌人携炮来攻,咱村就将变成齑粉了!”冯三保瞿然醒悟,忙问有什么办法。
于是冯婉贞讲了一通道理:“西人长于火器,短于技击。火器的长处在远攻,技击的长处在巷战。
咱村是十里平原,与敌人比火器,如何能胜?不如操刀持盾,以我所长,攻敌所短,与敌人进行近身的搏斗。”于是,婉贞即将全村会武术的年轻人召集起来,一律黑衣白刃,埋伏在村边的森林里。
不久,果然有敌兵五六百人抬着大炮来攻,冯婉贞率众奋起,持刀猛劈。英兵仓皇失措,以枪上刺刀迎击。
自然,洋鬼子的刺杀比不上中国的武术。冯婉贞刀锋所至之处,敌人非死即伤,纷纷退却。
冯婉贞大喊道:“快追!快追!不要让鬼子开枪开炮!”于是,谢庄的年轻好汉们死死缠住敌人,在交互错杂中展开白刃战。直杀到天暮日落,敌兵死了百余人,弃炮而逃,谢庄得以保全。
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让中国人感到特别窝囊和憋气的战争。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由北京东郊绕至北郊,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将文物珠宝劫夺一空。
18日,英军又出动大批士兵,焚烧圆明园,致使这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付之一炬。当时,咸丰皇帝是逃到热河去了,似乎也没有清兵奋起抗争杀敌复仇的记载。
然而,就在圆明园的近侧,却有一位小女子,率领一批热血男儿狠狠地惩罚了侵略者。虽然只是小胜,但总可以让一切有爱国心的炎黄子孙略舒一口气。
因此,这篇文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冯婉贞的知名度也就大为提高了。إ前些年,北京的几位历史学家对冯婉贞发生兴趣,想查清这位女英雄的身世和事迹,于是,组织起调查队,从文献和实地两方面进行调查。
自然,这是极为应该的。为了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了解多多益善。
然而,万事就怕认真,一调查,问题就来了。不仅找不到冯婉贞其人的记载,而且,圆明园附近也没有谢庄其地,《清稗类抄》所云,完全是子虚乌有。
إ史学的生命是真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的记载既然完全失实,对于历史科学来说,自然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有次讨论一部书稿的选材时,有些史学家就主张将该文删去。
إ我很早就读过关于冯婉贞的这一篇文章,很遗憾,虽然身居北京多年,却从不曾想到过去调查。听了有关史学家的介绍后,除了敬佩其科学精神外,我就想,这也许是一篇小说。
作为史学,该文没有任何价值;作为文学,其价值就不低了。إ研究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你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查找一项资料,却怎样也找不到;有时候,它却不请自来,跃入你的眼帘。
某日,我在查阅1915年3月19日的《申报》时,突然发现,它有一个专门栏目,名为“爱国丛谈”,其中一篇就正是《冯婉贞》。它的作者是陆士谔,徐珂只是将它收入了自己所编的书中。
“类抄”者,正说明了徐珂是编者,而不是作者。إ陆士谔是何许人呢?再查。
原来此人名守先,江苏青浦人。自幼习医。
后在上海以出租小说为生。久而久之,自己便也写起小说来。
由短篇而中篇,由中篇而长篇,先后出版了《三剑客》、《白侠》、《黑侠》、《红侠》、《八大剑侠》、《北派剑侠全书》、《南派剑侠全书》、《新三国侠义传》、《新梁山英雄传》等大量武侠小说。他有时也写清代历史或宫闱小说,如《顺治太后外纪》、《清朝开国演义》、《清史演义》等。
他大概做梦也不曾想到,他的那么多长篇小说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而一篇小小的《冯婉贞》却在新中国受到重视。إ《冯婉贞》在《申报》发表时,篇幅稍长。
徐珂收入《清稗类抄》时不仅改了题目,而且对描写人物和作战气氛的部分细节作了删节。末尾作者有一段议论:إإ救亡之道,舍武力又有奚策!谢庄一区区小村落,婉贞一纤弱女子,投袂奋起,而抗欧洲两大雄师,竟得无恙。
矧什百于谢庄,什百于婉贞者,呜呼可以兴矣!إؤ这是对《冯婉贞》一文主题的最好说明。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者正逼迫袁世凯接受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
当时,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汹涌澎湃。作者塑造冯婉贞这样一位女英雄,也是有寓意的吧!إإ。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
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名称由来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
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园林建筑特色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当时的皇宫建筑是由大量的木材建造,容易引起火灾,加上夏天天气热,皇宫的城墙高,没法通风,整个皇宫就似火炉,根本无法住人。
而皇宫20里外有块空地,康熙就想在那里建一座能享乐的园林。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
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
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 圆明园原貌 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距圆明园十里处,有一谢庄,居民均为猎户。
其中山东人冯三保精于技击,其女婉贞,年方十九,也身手不凡。一日中午,英兵百余人来犯,冯三保率众潜伏于寨墙后,待敌军接近时,猎户们众枪齐发,敌兵纷纷倒下。
正当众人兴高采烈之际,冯婉贞却忧虑地说:“小敌退,大敌将到。如果敌人携炮来攻,咱村就将变成齑粉了!”冯三保瞿然醒悟,忙问有什么办法。
于是冯婉贞讲了一通道理:“西人长于火器,短于技击。火器的长处在远攻,技击的长处在巷战。
咱村是十里平原,与敌人比火器,如何能胜?不如操刀持盾,以我所长,攻敌所短,与敌人进行近身的搏斗。”于是,婉贞即将全村会武术的年轻人召集起来,一律黑衣白刃,埋伏在村边的森林里。
不久,果然有敌兵五六百人抬着大炮来攻,冯婉贞率众奋起,持刀猛劈。英兵仓皇失措,以枪上刺刀迎击。
自然,洋鬼子的刺杀比不上中国的武术。冯婉贞刀锋所至之处,敌人非死即伤,纷纷退却。
冯婉贞大喊道:“快追!快追!不要让鬼子开枪开炮!”于是,谢庄的年轻好汉们死死缠住敌人,在交互错杂中展开白刃战。直杀到天暮日落,敌兵死了百余人,弃炮而逃,谢庄得以保全。
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雨果
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雨果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文殊
李大钊关于圆明圆的诗句:“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思归。一曲胡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李瑚的《访圆明园遗址》,诗句有:“绝代豪华,名园萃,瞬成灰砾。空怅望,蓬丘草径,断阶残甓。”“愿生民,共建好河山,成殊绩。”这里既有对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残迹的记述,又有对重新修建圆明园乃至建设好国家的期盼。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炎黄子孙子孙当以此为戒,圆明圆是我们的文化瑰宝,蕴涵着我们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它的毁灭警告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欺负。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
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
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
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
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名称由来: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玄烨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
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
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
..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
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