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滥竽充数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2、画蛇添足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3、守株待兔
春秋时代有位宋国的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开心的收拾农具准备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从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树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可是许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4、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的蟠桃会,途经东海,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
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5、自相矛盾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说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
路上有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很多啊比如:呆若木鸡 老马识途 三令五申 上下其手 不可救药 我把故事找给你吧!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 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 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宗庙社稷 自作自受 自作解人 自作聪明 自知之明 自怨自艾 自圆其说 自由自在 自由放任 自由泛滥 自用则小 自贻伊戚 自以为是 自业自得 自言自语 自崖而反 自行其是 自信不疑 自相鱼肉 自相矛盾 自相惊忧 自相残杀 自我作故 自我作古 自我陶醉 自我解嘲 自我表现 自投罗网 自讨苦吃 自私自利 自视甚高 自始自终 自始至终 自食其言 自食其力 自食其果 做小伏低 作作有芒 作贼心虚 作育人材 作威作福 作舍道边 作善降祥 作如是观 作金石声 作茧自缚 作奸犯科 作嫁衣裳 作好作歹 作法自毙 作恶多端 作壁上观 座无虚席 坐于涂炭 坐拥百城 坐以待旦 坐以待毙 坐言起行 坐薪悬胆 坐享其成 坐卧不安 坐收渔利 坐视不救 坐失良机 坐立不安 坐冷板凳 坐井观天 坐怀不乱 坐观成败 坐而论道 坐吃山空 坐吃山崩 坐不窥堂 坐不垂堂 坐不重席 坐不安席 佐雍得尝 左支右绌 左右为难 左右两难 左右开弓 左右逢源 左右采获 左拥右抱 左萦右拂 左宜右有 左图右史 左提右挈 左思右想 左顾右盼 左辅右弼 左道旁门 遵养时晦 遵时养晦 尊师重道 尊古卑今 罪有应得 罪孽深重 罪魁祸首 罪加一等 罪该万死 罪恶昭著 罪大恶极 罪不容诛 罪不可逭 醉生梦死 醉酒饱德 嘴直心快 嘴甜心苦 钻穴逾墙 钻头觅缝 钻天打洞 钻皮出羽 钻牛角尖 钻火得冰 钻冰求酥 足智多谋 足音跫然 足食足兵 足不出户 走为上计 走投无路 走南闯北 走马章台 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走马观花 走马赴任 走花溜水 走伏无地 邹缨齐紫 纵虎归山 纵横交错 纵横驰骋 纵横捭阖 总角之交 总而言之 综核名实。
哀毁骨立 爱屋及乌 安步当车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按兵不动 按图索骥 暗箭伤人 暗无天日八面威风 白虹贯日 白面书生 白头如新 白头偕老 百步穿杨 百川归海 百发百中 百感交集 百闻不如一见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傍人门户 抱残守缺 抱薪救火 暴风骤雨 暴虎冯河 杯弓蛇影 杯水车薪 背城借一背道而驰 背水一战 笨鸟先飞 逼上梁山 必恭必敬 敝帚自珍 筚路蓝缕 鞭长莫及 标新立异 别开生面别无长物 别有天地 宾至如归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兵贵神速 病入膏肓 捕风捉影 不辨菽麦 不耻下问不得要领 不寒而栗 不合时宜 不胫而走 不拘一格 不堪回首 不可多得 不可救药 不蔓不枝 不求甚解不屈不挠 不甚了了 不识时务 不学无术 不遗余力 不远千里 不知所云 不自量力 才高八斗 沧海桑田草菅人命 草木皆兵 差强人意 长驱直入 车水马龙 车载斗量 沉鱼落雁 城狐社鼠 城下之盟 乘风破浪乘人之危 惩前毖后 赤膊上阵 重蹈覆辙 重见天日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出奇制胜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唇亡齿寒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容不迫 从善如流 摧枯拉朽 寸草春晖 打草惊蛇 大材小用 大放厥词大腹便便 大公无私 大逆不道 大器晚成 大显神通 大义灭亲 呆若木鸡 单刀赴会 单枪匹马 当务之急党同伐异 倒行逆施 道不拾遗 道路以目 道听途说 得陇望蜀 得心应手 得意忘形 德高望重 雕虫小技。
声名狼藉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
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有一次,赵高因为受贿舞弊,犯了大罪,刚好蒙毅受理这个案件,蒙毅对赵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却念赵高是个人才,并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还为他恢复了官职。
赵高因此对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将军恨之入骨。后来秦始皇出宫巡游,在途中染疾病死。
此时本应由公子扶苏即位,可赵高却乘机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为秦二世,并用阴谋手段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害死。赵高掌握了朝廷大权后,对胡亥说:“先帝在世时本打算立你为太子,蒙毅不赞成。
于是立了扶苏,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则会有后患。”胡亥听了,就把蒙毅抓起来,逼蒙毅自杀。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过劫难,便大骂了赵高一通,说道:“从前秦穆公杀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杀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这四个国君都因杀了良臣,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希望皇上要引以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说完,蒙毅自杀而亡。画地为牢 相传在很久之前的社会里,人们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惩罚,即使这样,哪怕他身边空无一人,他也决不会提前走出圈子半步.相传上古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 如后代的牢狱。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於鲜也。” 《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扞姬昌呴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封神演义》第二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
后比喻将行动限定在某种范围内,不得逾越。拨云见日 由于杀了无赖牛二,杨志被发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很欣赏杨志,有心要抬举他,恐众人不服,下令在教场中演武,给杨志机会。杨志高兴的说:“小人武举出身,曾做过殿司制使。
这十八般武艺,自小习学。今日蒙恩相抬举,如拨云见日一般。
杨志若得寸进,当效衔环背鞍之报。” 杨志果然武艺高强,在教场打败了副牌军周谨,又和正牌军索超打得难解难分,看得众人喝彩,梁中书就将他们两个都提拔做了管军提辖使。
“拨云见日”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自《水浒传》第十一、十二回) 厉兵秣马的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从郑国派人来告诉秦穆公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军队来,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对秦穆公说:“调动大军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而且行军路线上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穆公不听,派大军东行。秦军到了郑国的边境滑地,遇到郑国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要到周朝集市去卖。
弦高赶快让人回国报信,自己将牛献给秦军作犒劳,说:“我们大王听说你们要从这里路过,派我来犒劳你们,请不要嫌弃礼物轻薄。” 郑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见杞子一伙正在整顿盔甲、磨兵器、喂马,便对他们说:“你们留在我们郑国时间也长了,我们国小物乏,听说你们就要离开,就请便吧!”杞子就逃了。
秦军只好退了。“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望洋兴叹的成语故事 在古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文明,因此黄河被称为神河。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涨,百川都汇进了黄河,黄河变得更加汹涌而宽阔,两岸与河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黄河河神洋洋自得,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顺流而下,一直来到北海。
他向东望去,却看不到北海的边际。于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北海海神感叹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这样广大,无边无际,今天我要不来这里,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无知。”
北海海神说:“我在天地间也只是大山里的一个小石头,四海在天地间也就是粮仓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么广大的呢?”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 出人头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被人们合称为“三苏”,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轼小时候,天资聪颖,由于书读得多,字也认得多,再加上文章写得好,因而受到人们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书房门上手书一联,以显示自己的才华,联文是:读尽人间书,识遍天下字。对联贴出之后,有一位老者专程来到苏家,向苏轼“求教”,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书上全是写着周朝时史籀创制的字。
苏轼开始满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过书一看,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这对骄傲自满的苏轼是当头一棒,他顿时面红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没说什么,便含笑而去。
苏轼这时才感。
阿 堵 物 矮子看戏 安步当车 暗箭伤人 拔苗助长 拔山举鼎 百发百中 百闻不如一见 败军之将 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包藏祸心 抱 佛 脚 抱瓮灌畦 杯弓蛇影 杯水车薪 比肩接踵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闭门造车 筚路蓝缕 别开生面 别无长物 宾至如归 兵不血刃 兵不厌诈 病入膏肓 伯乐识马 不耻下问 不觉技痒 不求甚解 不屈不挠 不入虎穴 不甚了了 不学无术 不自量力 才高八斗 沧海桑田 差强人意 巢毁卵破 朝三暮四 车载斗量 沉鱼落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乘风破浪 痴人说梦 赤膊上阵 出尔反尔 初出茅庐 唇亡齿寒 此地无银三百两 从善如流 打草惊蛇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呆若木鸡 单者易折 倒履相迎 倒行逆施 道听途说 得过且过 得其所哉 登 徒 子 东山再起 东施效颦 东食西宿 洞见症结 短兵相接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尔虞我诈 二桃杀三士 墦间乞余 方寸之地 飞鸟惊蛇 非驴非马 吠形吠声 佛头着粪 斧 正 负荆请罪 腹 稿 覆水难收 改过自新 刚愎自用 高山流水 高枕无忧 割席分座 各自为政 耕前锄后 功亏一篑 狗尾续貂 诟如不闻 孤注一掷 顾曲周郎 瓜代有期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解铃还需系铃人 管中窥豹 归马放牛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害群之马 含沙射影 邯郸学步 汗马功劳 汗牛充栋 好逸恶劳 合浦还珠 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侯门如海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狐疑不决 虎口余生 华而不实 画饼充饥 画荻教子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机不可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 积羽沉舟 疾风知劲草 家徒四壁 家喻户晓 坚壁清野 见卵求鸡 渐入佳境 江郎才尽 金石为开 蕉鹿自欺 嗟来之食 捷足先得 竭泽而渔 挂 羊 头 卖 狗 肉 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锦囊妙句 尽善尽美 近水楼台 惊弓之鸟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居安思危 开卷有益 刻舟求剑 空 城 计 口不二价 口蜜腹剑 快刀斩乱麻 脍炙人口 困兽犹斗 滥竽充数 狼狈为奸 劳思逸淫 老马识途 乐极生悲 厉兵秣马 梁上君子 两袖清风 量体裁衣 临渴掘井 路不拾遗 捋 虎 须 洛阳纸贵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买椟还珠 满城风雨 盲人摸象 盲人瞎马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孟母三迁 名缰利锁 名落孙山 囊萤映雪 模棱两可 磨穿铁砚 莫 须 有 木人石心 目不识丁 目无全牛 沐猴而冠 南柯一梦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呕心沥血 抛砖引玉 赔了夫人又折兵 蓬莱仙境 鹏程万里 披荆斩棘 南山可移 匹夫之勇 片言折狱 牝牡鹂黄 破釜沉舟 破镜重圆 破甑不顾 剖腹藏珠 扑朔迷离 齐大非偶 奇货可居 歧路亡羊 骑鹤上扬州 骑虎难下 杞人忧天 起死回生 千变万化 千金买骨 千里送鹅毛 千虑一得 钱可通神 黔驴技穷 强弩之末 秦镜高悬 青出于兰 请君入瓮 曲高和寡 曲突徙薪 让枣推梨 绕梁三日 人浮于事 人面桃花 人人自危 如火如荼 如嚼鸡肋 如鱼得水 如坐针毡 入木三分 塞翁失马 三寸之舌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人成虎 三思而行 三纸无驴 杀鸡吓猴 杀鸡焉用牛刀 杀彘教子 山鸡舞镜 上下其手 少见多怪 身在曹营心在汉 失斧疑邻 什袭而藏 食言而肥 世外桃源 势如破竹 守株待兔 受宠若惊 熟能生巧 树倒猢狲散 水滴石穿 水深火热 亡戟得矛 死不瞑目 死灰复燃 四面楚歌 南辕北辙 难兄难弟 贪小失大 袒腹东床 螳臂当车 顽石点头 天衣无缝 铁杵磨针 同流合污 痛饮黄龙 投笔从戎 投鞭断流 屠龙之技 推 敲 推心置腹 外强中干 完璧归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亡羊补牢 网开三面 妄自尊大 望尘莫及 望梅止渴 望洋兴叹 危如累卵/zt/yw/chengyu1/chengyu.htm。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
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河伯固执地说:“我没见过北海,我不信。”
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
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话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浩瀚无边的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主。”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
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
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
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
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已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
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太。
哀哀父母 āi āi fù mǔ 成语典故: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成语例句: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爱财如命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典故: 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
形容极端吝啬。 成语出处: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成语例句: 那个人极端自私,爱财如命。 安邦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成语典故: 邦:泛指国家。
使国家安定巩固。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我本是安邦定国李存孝,今日个太平不用旧将军。”
成语例句: 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定国访知音。(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一折 矮人看场 ǎi rén kàn chǎng 成语典故: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
也比喻见识不广。 成语出处: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成语例句: 是真是假,要弄个明白,不能矮人看场,人云亦云。 爱不忍释 ài bù rěn shì 成语典故: 对所喜欢的物品,爱得拿在手里久久不肯放下。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成语例句: 得见钱唐陈小云司马《香畹楼忆语》钞本一种,爱不忍释,亟问假归,手录展玩。
(清·王维鋆《香畹楼忆语序一》) / 里面很多,有200以上,你点一个成语,它就会出现此成语的解释和例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