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
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
五代时期,后唐 、后晋 、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 ,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
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
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禹凿孟门”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
省会城市太原,被誉为“龙脉”所在地,向来乃兵家必争之地,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
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在山西境内崛起。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
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上党战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
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为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众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白袍将军薛仁贵,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张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被嘉靖帝誉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维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十大名将中的徐向前、傅作义等。山。
诚信格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假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会所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假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人人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走西口 秦晋之好 三家分晋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口外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 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编辑本段民歌走西口 古老的山西民歌《走西口》
纸上谈兵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
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
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
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
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
’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
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
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
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
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
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
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比肩连袂〗 成语典故: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
〖重门叠户〗 成语典故: 山西三关得为九边之一,犹宣化之有居庸,所谓重门叠户者也。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
〖侈纵偷苟〗 成语典故: 其祖国初督学山西,饶于财,子姓习侈纵偷苟,妹始嫁,家中落而未尽。 清·方苞《谢季方传》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典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
〖逆水行舟〗 成语典故: 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许舟,不进则退。 清·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成语典故: 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许舟,不进则退。 清·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
〖山穷水尽〗 成语典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
〖时时刻刻〗 成语典故: 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
〖山重水复〗 成语典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成语典故: 铜山西崩,灵钟应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悮人子弟〗 成语典故: 你知道悮人子弟,男盗女娼,强迫人做汉奸,这是何等的罪恶! 续范亭《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一封五千言书》
〖左搘右捂〗 成语典故: 若假以便宜,资以调遣,使得左搘右捂,以捍御西北,则天下尚可为也。 清·汪琬《前明提借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蔡忠襄公墓志铭》
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利用。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深为伍举的才能所叹服.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犯罪逃跑,有人造谣是伍举通风报信.伍举无奈,逃奔郑国.这时声子因公被派往晋国,途径郑国,两人郊外相遇,“班荆道故”。声子听了伍举的申诉,甚感不平。
他让伍举先到晋国暂住一个时期。办完公事,声子即刻去见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
当子木问道:“晋大夫与楚孰贤”时,声子先以“晋卿不如楚”取悦子木,接着便道:“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然后陈述史例,晓明利害,终于说服子木,招回伍举。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春秋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两国统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争夺霸权,矛盾很尖锐,但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禹凿孟门国际考古专家白礼昌考察孟门得出结论:大禹治水凿开黄河蛟龙石壁第一门在今柳林孟门。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主编论文专著《孟门天下黄河第一门》一书。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柳林孟门是大禹治水第一门户,这里还保留着传说是大禹当年指挥治水时,因长期伫立于此而留下深深脚印的“禹王石”。
也有专家认为,所谓孟门之名,涵盖今柳林孟门至河津龙门黄河段的河道两侧,柳林孟门乃其北起,河津龙门是其南止。而柳林县的孟门又位于此段黄河的上游,故称作黄河第一门——孟门。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假道灭虢:但是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晋国是 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 春秋五霸之一,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
晋最初只限于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进入春秋后,于 晋献公时期迁都于绛,并开始其扩张进程。
最终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西到黄河西岸,据崤山,西北最远达到汝水之滨,南到今河南北部的广大疆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
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道路以目: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出自《史记·周本纪》:“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周厉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宠信的大臣荣夷公唆使改变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
厉王不听劝谏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这样一来,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只是以目示意。
3年后,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环肥燕瘦: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
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出自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释义“环”是指的唐玄宗贵妃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燕”是指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尧天舜日: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
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也比喻因为帝王的英明统治让国家呈现盛世。
尧(前2377—前2259年),祁姓,陶唐氏,名放勋,起初被封于陶,后迁徙到唐(今山西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 舜,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
名重华,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迎难而上,不退缩。选自《列子·汤问》: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