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境内出土文物证明,原始社会就有人群在华亭生息繁衍。
商朝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今华亭南部为芮国,后并于周。周朝:周孝王时属于秦(汧邑)后被戎侵,周平王八年(公元前763),秦复控制。
今华亭北部,商末为卢国,后为戎那地,属义渠。周郝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秦灭义渠,置北地郡,在戎那邑置朝那县,华亭县北部属之。
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华亭南部属汧,隶内史;北部属朝那,隶北地郡。汉朝:西汉景帝(约公元前156~前141)时,广设牧马苑,在今华亭建呼池苑。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析朝那县东南置泾阳县,华亭北部属之。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华亭北部仍属朝那。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发生灾荒,罢呼池苑,设安民县,安置流民,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废。华亭南部仍属汧,隶右扶风。
三国:今华亭属魏,北部属安定郡朝那县(曾一度归蜀,后复归魏),南部属扶风郡汧县。西晋未变。
东晋十六国:前秦、后秦(公元351年—417年),在今华亭县西部设平凉郡。南北朝:北魏移鹑阴县于今华亭县西部,为平凉郡。
普泰二年(公元532年),筑城置华亭镇,属东秦州。北周,废鹑阴县。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华亭县,属安定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华亭县属陇州。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更名亭川县(《新唐书》载为华川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故名。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华亭陷于吐蕃,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收复。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在华亭置义宁军。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并华亭入汧源县,为神策军地,仍属陇州。
五代十国: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以原华亭地置义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复置华亭县,为义州治。
宋:初华亭县属义州,隶秦凤路。干德二年(公元964年)析华亭县西北部置安化县。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义州为仪州。淳化中(公元992年前后),划凤翔府的崇信县属仪州。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仪州,华亭、安化、,崇信三县属渭州,仍隶秦凤路。金改渭州为平凉府,华亭县属平凉府,隶凤翔路。
元:并化平(原安化)入华亭县,属平凉府,隶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华亭属平凉府,隶陕西布政使司。
清:初华亭随平凉府陕西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为巩昌布政使,康熙七年(公元1668)又改为甘肃布政使司。中华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华亭县属甘肃省陇东道,旋改泾原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为泾原行政区,未久撤行政区,直属省。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7月29日华亭县解放,属平凉区,1955年属平凉专区。
1958年4月崇信县并入华亭县,12月华亭县并入平凉市。1961年12月恢复华亭县,仍属平凉专区。
1969年属平凉地区。2002年6月,平凉地区撤地设市,华亭县遂入地级平凉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华亭鹤唳出自庾信的《哀江南赋》: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故国钓台的移柳,不是困居玉门关的人可以望见;那华亭的鹤唳,更不是是魂断河桥的人再能听到的!但是这只是出处,并不能解释意思。
不过庾信——就是杜甫用“清新庾开府”来夸赞李白的庾信,作为南朝滞留北朝的文宗,应该是最接近这个词语背后故事的时代的人。因为这个典故出自西晋著名的“太康之英”——文学家、书法家、诗人陆机。
陆机是陆逊的孙子,出身吴郡陆氏,经历了吴的灭亡和晋的一统天下。而华亭,正是孙吴灭亡之后陆机隐居之地,即如今的上海松江。
他在华亭每日悠游,正如山林野鹤,过着逍遥的日子。所谓之“华亭鹤唳”正代表了他这种隐居的生活状态,即日常能听到野鹤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在他决定西进都城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过了。
唐朝房玄龄等人编著的《晋书》卷五十四〈陆机列传〉较为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段旧事。机释戎服,著白帢,与秀相见,神色自若,谓秀曰:「自吴朝倾覆,吾兄弟宗族蒙国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
成都命吾以重任,辞不获已。今日受诛,岂非命也!」因与颖笺,词甚凄恻。
既而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
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陆机后来在成都王司马颖帐中任平原内史。成都王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时,用陆机为主帅,统领兵士二十余万。
陆机请辞,成都王不允。部将见这个南方主帅书生气十足,都不服调配,加上陆机缺乏作战经验,结果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有人诬陷陆机与长沙王有私,成都王遂派人抓捕陆机。陆机闻讯,苦笑脱去战袍,叹道:“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坦然受戮于军中。
其实陆机在效身司马氏时,因为局势混乱,曾多次有人劝他避乱慎行,而他感激成都王的救命之恩,一直不肯离开。在被任命为主帅时,也是屡次推辞,却被成都王拒绝。
也就是说,其实陆机在入京之后的仕途折腾和四处飘零,确实已经让他起意归隐。他在临刑的时候说起“华亭鹤唳”,并非一时的想法。
《语林》有记: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故临刑而有此叹。
上海松江的野鹤欢鸣,就好像我们小时听过的小吃叫卖声,一直萦绕在陆机的心头。只是形势逼人、情谊逼人、乱世逼人,最终成为了他临刑前的一声喟叹。
所以现在一般说华亭鹤唳,是当我们走到了一个不可改变的境地,对曾经的错误选择发出了遗憾的唏嘘,用在感概平生,后悔进入仕途官场则特别贴切。
莲花台在很久以前就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地方,素有“人修的龙门洞,天生的莲花台”之说。这里有座寺院,有一个道长在这里每天手敲木鱼专心致志的念经,但修行多年尚未成仙。
有一天深夜,他和往日一样正在念经,突然发现有个人影在门前走来走去。道长起身出来一看,原来是个美貌的少女,如仙女一般,轻盈飘逸,不停地向他微笑。道长奇怪地问道:“深更半夜,来到我的寺院干什么?还不快快出去!”
“我想陪你玩玩。”那女子毫不羞涩地挑逗道。
“休要胡言!你这大胆的女子,竟敢在我出家人面前如此轻佻,再不出去,休怪贫道无礼!”
那女子非但没有出去,反而更加纠缠不休,老道气得拔出挂在墙上的宝剑,瞪目骂道:“竟敢毁我清规,吃我一剑!”吓得那女子夺门而逃。老道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一个刀劈斧削般的悬崖边上,举起三尺利锋朝她背心刺去,那女子便应剑摔下崖去。这一下倒吓坏了老道,暗想:我乃修行之人,竟然杀害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这还能成得什么大果?不如一死了事。老道想罢,也弃剑含泪跳下崖去。奇怪的是当他睁开眼睛时,自己竟然还站在崖上,而崖下却明明躺着一个男人的尸体。他高声喊道:“崖下何人?”
“就是你!”半空中传来了观音菩萨的声音。
老道这才知道自己已脱化成仙了,那被刺的女子正是观音菩萨为了考验他修行的决心而变化的。
从此后,人们便把这崖叫做“舍身崖”了。
《鹤唳华亭》讲述了储君萧定权为国天下孤身犯险,收付兵权交于国家自己背负千秋骂名而死的故事 。
《鹤唳华亭》是由杨文军执导,罗晋、李一桐、黄志忠、张志坚、苗圃、金瀚、郑业成、王雨、程小蒙、邱心志、鲍大志、王建国、冯波、郭鹏领衔主演的古装剧 。
扩展资料
皇太子萧定权少年丧母丧妹不与父亲亲近,早年的经历让他对亲情极度渴望,总是想竭力留住身边仅有的亲人。对于父亲,萧定权又敬爱又畏惧,既期望获得父亲的肯定,又害怕面对希望落空时的窘境。
而齐王及其岳父中书令李柏舟屡屡制造祸端,不但知迫害了萧定权身边仅有的珍视之人,还令萧定权与父亲间的隔阂日渐加深。太子老师卢世瑜曾希望清流陆英接替自己成为太子坚实后盾,没想到阴差阳错让陆英之女陆文昔与太子偶遇相知,进而暗许终身。
亲近之人相继被害后,深受卢世瑜儒家思想道熏陶的萧定权,坚定地以家国天下的君子准则和小人阴谋做斗争。而陆文昔在父兄遭难后化身东府女官默默守护在萧定权身边,先后帮助他解决了军马案、童谣案,最终使父兄的冤屈得以昭雪,奸佞巨蠹得以伏法。
萧定权和陆文昔也在互相配合间情感不断加深。两个小怯而大勇的人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为了社稷的安宁相持相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