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终南捷径(成语“终南捷径”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终南捷径(成语“终南捷径”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7-31 12:17 浏览:22 次

1.成语“终南捷径”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

他在距都城长安不远的终南山住了几十年。他雅号为白云,以示高洁、脱俗。

唐玄宗知道后请他为官,被他拒绝了,于是命人给他盖了一个院落,请他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完成这项任务后,司马承祯到长安拜见唐玄宗。

在长安,司马承祯遇到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但现在为官的卢藏用。卢藏用早年求官不得,故意跑到终南山隐居。

他认为隐居在终南山上,可以引起皇上注意,所以很快就达到了做官的目的。两人见面,说了几句闲话。

之后,卢藏用抬手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开玩笑说:“这里面确实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啊!”司马承祯实在是不想做官,这与卢藏用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司马承祯讽刺卢藏用说:“不错,依我看来,那里何止是有趣,简直就是做官的‘捷径’啊!”。

终南捷径的典故说的是谁,卢藏用终南捷径的典故,终南捷径的典故中主人公通过下面哪种方法做了官

2.“终南捷径”这个词语的由来

唐卢藏用举进士,隐居终南山中,以翼征召,后果以高士名 被召入仕,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

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官之捷径耳。”

见唐刘肃《大唐新语·隐逸》。后因以“终南捷径”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捷径。

②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唐代的时候,有位叫司马承祯的人,在都城长安南边的终南山里,住了几十年。

他替自己起了个别号叫白云,表示自己要像白云样的高尚和纯洁。唐玄宗知道了,要请他出来做 官,都被他谢绝 了。

于是,唐玄宗替他盖了一座讲究的房子,叫他住在里面抄写校正《老子》这本书。后来他完成了这项任务,到长安会见唐玄宗,见过玄宗,他正打算仍然回终南山去,偏巧碰见了也曾在终南山隐居,后来做了官的卢藏用。

两人说了几句话、卢藏用抬起手来指着南面的终南山。并开玩笑地对他说:“这里面确实有无穷的乐趣呀”! 原来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故意跑到终南山去隐居。

终南山靠近国都长安,在那里隐居,容易让皇帝知道并请出来做官。不久。

卢藏用果然达到目的。司马承祯想对他的这种行为讽刺一下,便应声说:“不错,照我看来,那里确实是做官的‘捷径’啊!”。

终南捷径,典故

3.“终南捷径”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唐朝时,书生卢藏用因为没有考取进士,便和哥哥卢征明隐居终南山。

古代人隐居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人是不愿与官场之人同流合污;有的人是官场失利;还有一种人,其隐居的原因比较特殊,是想凭借隐居之举抬高自身声望、提升身价,以此来谋求言职。就因为隐居之举容易引起官府的关注,在士人中形成影响,所以朝廷往往会任用那些假意隐居的人,以表示自己对人才的重视。

卢藏用就是出于最后这种目的,他通过隐居之举,取得了贤名,后来果然被唐中宗请入朝中做官,先后担任左拾遗、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等职。时人因为卢藏用曾隐居多年,将其称为“随驾隐士”。

当时,卢藏用和道士司马承祯交好多年,可是他们二人在兴趣志向上相差很多。 有一天,司马承桢奉唐睿宗之命准备前往长安宫中谈道说法。

临别之际,卢藏用以朋友的身份来给他送行。司马承祯向其表明了自己想退隐天台山的意愿,而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并说:“这座山里有很多好地方,你又何必远走他乡呢? ”司马承祯立刻就明白了卢藏用的意思,当即正色说道:“在我看来,终南山只不过是通向官场的一条便捷之道罢了。

”卢藏用闻言,面露愧色,感到很尴尬,甚至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终南捷径的典故

相关推荐:
  • 姓裴(姓裴的来历)
  • 刘姓经典故事(刘姓的名人故事)
  • 躁的历史典故(历史上骄兵必败的例子有哪些)
  • 关于穆(姓穆有什么典故)
  • 老来子典故(古今的孝子故事)
上一篇:2022张丹的伤心微博说说(我又不是她,怎能在你心中敌过千军) 下一篇:社鼠文言文翻译管仲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庞翁典故(叹庞翁之机捷,怜杞妇之悲深)
和氏璧现在在哪里
古井水典故(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什么意思)
你的爱太薄,熬不过一碗汤
韩初典故(韩姓有什么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