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侍疾尝药 母亲薄太后病重,他每日探视,衣不解带服侍在旁,亲口尝过的汤药,才放心给薄太后服用 康熙帝 康熙帝祖母孝庄文皇后(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布尔布泰,得知塞外有一处盛名久远的温泉——关外第一泉,对洗浴老寒腿(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神奇。
向康熙皇帝提出要到温泉去洗浴老寒腿,帝欣然同意。并速派内务大臣海喇孙及太子少师和硕额驸耿昭忠,前往赤城汤泉修建行宫。
行宫上下两层各三间,楼上为供太皇太后休息的寝室,楼下“凿石为盆”,“明渠引水”,供太皇太后洗浴。 行宫建好后的第二年,康熙十一年(1673)正月,康熙皇帝亲率大臣陪祖母太皇太后鸾驾出德胜门,越八达岭,径怀来卫,过长安岭,历时六天,于二月初二日抵达赤城温泉(又名汤泉)行宫。
据《赤城县志》载:“康熙十一年正月,上出居庸关奉太皇太后幸温泉行宫。”一路上,每逢险径,康熙皇帝都要下马为祖母扶辇而行。
过怀来城东浮桥时,帝怕桥不坚固,先亲自上桥验示,然后再让祖母的乘辇通过。行途中,每逢城堡需下榻或用膳时,都要亲自侍奉祖母。
太皇太后在温泉洗浴五十一天,康熙帝无论驻跸何处,道路崎岖,春寒料峭,每天都要到汤泉给祖母请安,有时一天要请安两次,往返六十余里,足见康熙帝的仁、孝之心。《康熙起居录》的笔录官不无感慨的说:“皇上天性纯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康熙帝在驻跸温泉时,题写著名七律诗《温泉行》一首。康熙三十五年(1696)春,康熙帝帅六师再次亲征噶尔丹。
当路过赤城时,为怀念已去世的祖母,又特作七律《赤城》一首。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
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者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
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见二十四贤孝,老来子七十孝双亲。 郭巨埋儿:汉朝的时候。
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
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
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
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
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
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
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
哭着。郭巨说。
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
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
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
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
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
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鹿乳奉亲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久病床前无孝子”是一句民间俗语。
是千百年来对一种比较普遍存 在的社会现象的总结。其具体的来历起源无从考证。
“久病床前无孝 子”的意思是:老人(父母)病重卧床时间太久,再孝顺再好的子女都 有厌烦抱怨的时侯,严重时,甚至连人影都看不到了。“久病床前无孝 子”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客观现实的问题。
千百年来,不论何时何处,父 母对自已子女的爱往往要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的几倍甚至百倍啊。如 果是母亲对待生病的孩子,她会夜以继日,无怨无悔的照料和担心 着;而做子女的往往是相互推诿,总是要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已开 脱;世上还是慈母多过孝子啊。
所以现在社会大力倡导尊老爱老,每 个人都要从自已做起才对,别人就象一面镜子,他可以照出也就是比 较出你做得好不好。
“优孟衣冠”的故事:
春秋时代,楚庄王宫廷有位艺人优孟,楚国宰相孙叔敖深知优孟是位贤人,十分礼遇他。孙叔敖一生清廉,没有储蓄多少家产,因而在临终前嘱咐儿子: 我死后,你必定贫困。到时你可以拜见优孟,就说你是孙叔敖的儿子。 果然,不到几年的光景,家境日渐萧条,生活贫困。
优孟听说前相国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觉得过意不去,就穿戴孙叔敖的衣冠,模仿他的音容笑貌去见楚王,楚王即景生情,优孟趁机讲述孙叔敖儿子的现状,楚王深受感动,就重封孙叔敖的儿子。
扩展资料
“优孟衣冠”成语解释:本义指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比喻戏曲艺人、演员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1、史料记载: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叫孟的杂戏的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
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2、秦腔剧目:
《优孟衣冠》:秦腔剧目,李约祉编剧,陕西易俗社首演。
剧情介绍:楚国令尹孙叔敖死后,妻与子生活无着。孙子野外挖菜,偶遇优孟之女,二人一见钟情。优孟与楚王扮演叔敖故事,楚王感动,封优孟为相,安置叔敖妻子,优孟之女遂于叔敖之子婚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优孟衣冠》
晋朝王绥的父亲被人捉走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王绥日常饮食都降低一格标准,当时人讽刺他是“试守孝子”——试着为父亲守孝。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后废帝刘昱性情残暴,有一次他母亲王皇后赐给他带有玉柄的羽毛扇,刘昱嫌扇子的玉柄太粗糙不华丽,因此就想害死母亲。这边厢已经命令太医去煮毒药了,刘昱的左右人等赶紧劝他:“若行此事,官家便作孝子。”您要是真的把太后毒死了,那您就要做“孝子”为母亲守孝了,怎能继续到处去游乐?刘昱一听有道理,于是罢手。南北朝乱世,北魏和南齐征战,南齐的将领成买出战前说:“不杀贼就被贼杀,我的幼子不为世子,便为孝子。”世子是指高官贵族的子弟。此处如果将“孝子”理解成“孝顺的儿子”就解释不通,因为紧接着成买又说:“做世子可以在门上涂赤赭色的涂料,做孝子只能在门上涂白土粉(比喻服丧)。”
《礼记》这样定义“孝”:“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父亲或母亲刚去世的时候,非常哀痛,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称作“哀子”;过了一段时间,哀痛慢慢减轻了,停止了哭泣,这时再祭奠去世的父亲或母亲,称作“孝子”。因此,“孝子”是祭奠的时候才使用的称谓。后来一概把居丧的男子称作“孝子”。由此可见,这个词的本义跟“孝顺”没有任何关系。读者也许会问:不孝顺干吗给父母守丧?道理很简单:在古代社会里,父母死而不服丧,那是一种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后来从为父母服丧逐渐引申出了“孝顺”的词义。孔子如此定义他心目中的“孝”——“无违”,即孝顺;“能养”,即孝养,供养父母;“敬”,即孝敬。孔子的定义也就是今天“孝子”的定义。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无违”(即孝顺)有两层含义:“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活着的时候,要孝顺他们;父母去世之后,要按照礼仪举行葬礼,按照礼仪按时祭奠他们。第二层意思就是“孝子”最本原的语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