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 【名 称】 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
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
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现代则指中国山东省的一座县级市——青州市。市境西南还有一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名青州风景名胜区。
隶属于 山东 潍坊市 区号:0536 行政区划代码:370781 邮编:262500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6度4分至36度8分,东经118度0分至118度6分,为温带气候。西接淄博市临淄区,东临昌乐县,北靠寿光市和东营广饶县,南接临朐县。
青州其南为沂蒙山区,其北为鲁北平原及渤海,青州正当此咽喉地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青州境内河网密布。
面积1569平方公里, 人口88万。石灰石和铁矿石的储量较大。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市辖3个街道、10个镇,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云门山街道、弥河镇、王坟镇、庙子镇、邵庄镇、高柳镇、何官镇、东夏镇、谭坊镇、黄楼镇、五里镇。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青州得名甚早,禹贡中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
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
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
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也是山东唯一一个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
后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
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
宋为京东东路路治。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
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
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归昌潍地区(今潍坊市)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
2003年全市辖6个街道、15个镇,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昭德街道、王母宫街道、东坝街道、云门山街道、弥河镇、王坟镇、五里镇、庙子镇、邵庄镇、普通镇、东高镇、高柳镇、朱良镇、何官镇、口埠镇、东夏镇、谭坊镇、郑母镇、黄楼镇;山东青州经济开发区。 2007年,青州市对全市的行政区划进行重新调整,将19个镇、街道,整合为12个镇、街道。
具体调整情况如下:撤销五里镇,将原五里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王府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五里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东高镇,将原东高镇的行政区域划归益都街道管辖,街道工作机关驻原东高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朱良镇,将原朱良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高柳镇,镇工作机关驻原朱良镇工作机关驻地;撤销普通镇,将原普通镇的行政区域并入邵庄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口埠镇,将原口埠镇的行政区域并入何官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郑母镇,将原郑母镇的行政区域并入谭坊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撤销王母宫街道,将原王母宫街道的大崔家、小崔家、孙家庄、大王庄、孟家炉、小田、冷门、董家等8个村,东夏镇的东侯庙、西侯庙、麻湾、西坡、东坡、张家楼、彭家湾、王岗、沙店、南于、大尹、李家庄、大赵务、巨弥、寨里等15个村并入黄楼镇,镇工作机关驻地不变;将王母宫街道的徐七里、王七联、裴桥、柳沟、东郎、西郎、姜家、王母宫、十八里、寺古、双庙、张孟口、南四、辛庄、侯古、房古、于古、义和、孟古、李官庄、范王、赵家、东李、张裴、胡桥、姜庙、韩家、蔡家、牛家、胡集、懒柳树、凌马、马氏村、朱刘马等34个村并入东夏镇,东夏镇工作机关驻原王母宫街道工作机关驻地。原云门山街道、王坟镇、庙子镇、弥河镇4个行政区域不变。
其中面积最大的王坟镇达229.6平方千米,人口最多的王府街道达11多万人。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青州交通发达,有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西距济南150km,东距青岛240km。
另有地方铁路益羊铁路和青临铁路。公路方面,有济青高速公路和东青高速公路。
另有309国道,济青公路和羊临公路等。是潍坊西部的交通枢纽。
纵观沂蒙七十二崮的传说,大都是人们根据崮的形状或名称展开丰富的联想而形成的,它往往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剔除其糟粕的东西,它也深刻地启迪人们如何去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鼓舞人们扶正祛邪,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的生活。
可以说,每一座崮的传说 ,都充满了人生哲理,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养不教,父之过”这句千年古训,在无儿崮的传说中就有所揭示。
相传古时有纪王父子,曾各占纪王崮、锣鼓山为王,由于纪王纪召平时纵容娇惯儿子纪由,纪由慌报军情最终被敌围战死,纪召得信火速解围至无儿崮时,听说其子已死,便嚎啕大哭无儿了,故以此得名无儿崮。透明崮的传说是山前山后王赵两家许下诺言定下儿女亲家,但后来因家境变化,王家背信弃义,故意刁难赵家,让其三天之内开出通山之洞,二郎仙得知后见义勇为,一扁担捅出洞来,成人之美,它不但揭示了诚信为本的人生哲理,而且宣扬了见义勇为、有难必帮的社会风尚。
再如,旋崮顶、罗崮山、纪王崮的传说,通过何姑、罗姑、王古等鲜活人物的言行揭示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及舍身取义的思想,罗崮山的传说还通过主人公罗姑和番法的对比,反映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和人心无足蛇吞象的真谛。狮子崮的传说富含临危不惧、除恶扬善的哲理,珠琏崮的传说则反映了朱莲和刘文这一对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故事。
这些传说,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心愿,健康向上,历代流传,经久不衰。
纵观沂蒙七十二崮的传说,大都是人们根据崮的形状或名称展开丰富的联想而形成的,它往往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剔除其糟粕的东西,它也深刻地启迪人们如何去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鼓舞人们扶正祛邪,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的生活。
可以说,每一座崮的传说 ,都充满了人生哲理,在民间流传过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养不教,父之过”这句千年古训,在无儿崮的传说中就有所揭示。
相传古时有纪王父子,曾各占纪王崮、锣鼓山为王,由于纪王纪召平时纵容娇惯儿子纪由,纪由慌报军情最终被敌围战死,纪召得信火速解围至无儿崮时,听说其子已死,便嚎啕大哭无儿了,故以此得名无儿崮。透明崮的传说是山前山后王赵两家许下诺言定下儿女亲家,但后来因家境变化,王家背信弃义,故意刁难赵家,让其三天之内开出通山之洞,二郎仙得知后见义勇为,一扁担捅出洞来,成人之美,它不但揭示了诚信为本的人生哲理,而且宣扬了见义勇为、有难必帮的社会风尚。
再如,旋崮顶、罗崮山、纪王崮的传说,通过何姑、罗姑、王古等鲜活人物的言行揭示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及舍身取义的思想,罗崮山的传说还通过主人公罗姑和番法的对比,反映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和人心无足蛇吞象的真谛。狮子崮的传说富含临危不惧、除恶扬善的哲理,珠琏崮的传说则反映了朱莲和刘文这一对青年男女忠贞的爱情故事。
这些传说,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心愿,健康向上,历代流传,经久不衰。
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属。
秦统一天下,置齐郡。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
东汉至三国间,青州城为东方之重镇。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
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
隋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
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
宋为京东东路路治。
金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
元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
明清时期,为青州府治。
民国时期,撤消青州府,益都县直属山东省辖。
1948年青州解放,设立青州特别市,陈光任市委书记,冯毅之任市长,1952年恢复益都县。1986年改称青州市。
扩展资料
青州市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东营市的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总面积1563.8平方公里,跨东经118°10′~118°46′,北纬36°24′~36°56′范围内。总面积为1569平方公里。
著名人物
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青州知州。所著有名流千古的《岳阳楼记》。
贾思勰,北魏时期的青州益都人,所著有《齐民要术》一书。
王曾,青州益都人,字孝先。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壬寅科状元。
赵秉忠,(1573年-1626年),字季卿,明山东青州郑母镇东郑村人。晚明状元、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青州
1、皇佑三年(1051年),范仲淹从杭州调任青州,接替富弼任知州。虽然已是迟暮之年,但他不顾年老体弱,带病处理繁杂的公务,还经常微服到黎民百姓中去,察访体恤民情。 他上任之初,“岁饥物贵,河朔流民,尚在村落,因须救济”。
河北闹水灾,大批灾民滞留青州,造成粮食价格大幅上升。可是按照朝廷的规定,青州百姓的皇粮要跑到博州(今聊城)去交纳,粮价昂贵,路途遥远,黄河阻拦,百姓叫苦连天。范仲淹经过调查,知道聊城的粮价比青州便宜许多,于是改变以往的做法,
让青州百姓按照正常年景的粮价交钱给官府,以款代粮。然后派人去聊城,就地购粮,很快就完成了预定的皇粮任务。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免去了百姓的长途运送之苦,又平抑了青州的粮价。而且,范仲淹令人把剩余的钱退还给百姓,得到大家的赞扬。
2、范仲淹知青州时,当地流行一种“红眼病”,蔓延多年,难以治愈。范仲淹亲自搜集民间验方,和中医先生们细心研究,利用清澈的阳河泉水调制,合药制成“青州白丸”,为不少人治好了红眼病。为此,范仲淹把调制药丸的清泉命名为“醴泉”,并在醴泉上建造了一座亭子。
后来,人们为感念范仲淹,就把亭子叫作“范公井亭”。后人在此建三贤祠,祭礼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三位名臣。
扩展资料:
范仲淹介绍: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北宋名臣)
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城。
东汉至三国间,青州城为东方之重镇。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
民国时期,撤消青州府,益都县直属山东省辖。
1948年青州解放,设立青州特别市,陈光任市委书记,冯毅之任市长,1952年恢复益都县。1986年改称青州市。
扩展资料
青州的气候特征:
青州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温暖适中。
地貌特征:
低山丘陵: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52.6%,有石质山岭、低山岭坡、近山阶地三种微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南石灰岩低山地区,海拔高度多在60米以上。
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大小河流两侧,包括河滩高地、河漫滩和河谷梯田三种微地貌类型,约占青州市总面积的8.9%。
齐王猎峱
峱山的来历奇特。这里有一段“齐王猎峱”的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青州西部淄河南岸的稷山附近,出现了一种形状奇怪的野兽,相貌狰狞,十分凶残,白天躲在山坳里,夜晚出来偷吃猪羊,糟践庄稼,闹的百姓不得安宁,他们上书请官府来打。在京城临淄的齐王知道后,便带上兵将亲自来剿杀怪兽。齐王在山顶上指挥,天黑前叫人埋伏在庄稼地里,约好发现怪兽点火为号,一齐出动,将怪兽一网打尽。天交三更时分,那群怪兽不知有埋伏,又出来祸害百姓。兵将们从四面包围过来,远的用箭射,近的用刀砍,杀了半天,怪兽都被消灭了。天明后,发现稷山的南边和北边各多了一座山。北边的一座像是牛的形状,后来人们就把它叫做“牛山”。稷山东边齐王指挥猎峱的那座山,后来人们就叫它“行围山”,南边的那座山和怪兽的形状差不多,马不像马,牛不像牛,虎不像虎,猴不像猴,样子很不好看。文人们便用一个犬,一个丑,一个山,造了这个“峱”字,从此,那座山就叫了峱山,峱3来历纯属民间演义,只能作为茶余饭后的故事听,不足为信。
典故
因为两千五百年前的峱山风景优美,又离齐国京城不远,峱山自然就成了王公贵族的游乐场,从国君到大臣,都经常到峱山来游玩。据说齐桓公“礼贤下士纳宁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为有了这桩美谈,峱山一旦与齐桓公有了联系,成为古代名山也就成了峱山的历史必然。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齐桓公征伐宋国回来时,从峱山下经过,正好碰上卫国的贤士、满腹经纶的宁戚,戴着破斗笠光着脚,赶着牛车,敲着牛角,唱着那首讽刺时政的《饭牛歌》也从这里经过。宁戚唱道:南山粲粲,白石烂烂,中有鲤鱼,长尺有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适至,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听出了歌中的不满情绪,便向前去询问,宁戚显得很傲慢。齐桓公就叫人把他绑起来,并说要砍他的头,可宁戚一点也不害怕,在对话中齐桓公觉得这个人很有才能,遂转怒为喜,这时相国管仲又极力保荐,求贤若渴的齐桓公便把宁戚带入宫中,后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宁戚不负众望,在治理国家中显示了非凡的才能,特别是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他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得齐国的农业蒸蒸日上。峱山便与“礼贤下士”的故事一起名扬四海,流传千古了。
青州由于地处山东省的中心地带,古代就是山东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古代名人欧阳修、范仲淹和黄庭坚都在青州任过知府。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发生在青州的就有五个,欧阳修和黄庭坚也都是“孝故事”中的主人公。中国古代的名人和达官贵人如李清照等都去过青州和在青州生活过。
青州自古就是“孝文化”遍布的城市,在城区中央有一条河,这条河桥的两侧留下雕刻的古代二十四孝图。在城区还有一座王府花园,里面有现代雕刻的古代二十四孝的石像,在青州城的南麓是云门山,远远就能见到山上雕刻着一个醒目的“寿”字!
这个寿字相传是明朝青州衡王庆祝六十大寿时候他的三姑爷求人在山崖绝壁上雕刻的。衡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朱见深的第七个儿子,当时是青州地区的统治者,他模
仿北京故宫建筑了衡王府,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这样一座豪华宫殿却在清军入关明朝瓦解的时候付之一炬,现在留下来的只有两座牌坊孤独地矗立着,似乎在默默地
向游人倾述着一段辛酸的历史和苦难。
衡王祝寿时,大姑爷和二姑爷都缴纳无数的金银财宝,三姑爷家境贫寒只好求人在面对衡王府的绝壁上雕刻了高七点六二米的“寿”字。富裕姑爷的金银财宝几百年前就不见了,穷姑爷的“寿”字却流传自今四百五十多年……
美丽的青州有着古老的孝文化,现在青州人看重孝道,各处体现着孝文化的内涵……
感谢网络使我认识了青州的孝文化协会的理事李万芹女士,在她的推荐下我参加了这次弘扬孝道的会议,也给我创作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我认识了很多参与孝道弘扬的人士!
美丽的青州,我还会去!因为我国的花卉博览会每年都在这里召开……
摘自新浪网友,谢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