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奖项有哪些暨上周五的创客沙龙结束后,小编被前辈们的创业经历深深震撼,不禁也萌发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可是创业梦哪有这么容易实现呢?
主讲老师爽朗一笑:“别担心,还有很多创新创业大赛等着你的参与。当你积攒了足够经验的时候再做打算也不迟。”
受到老师的启发,小编特意整理了近年来创新创业大赛的部分资料,大家快随小编来一睹创新创业大赛的芳容吧!

“挑战杯”——创新创业中的“奥林匹克”


简介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一项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承办高校为国内著名大学。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中国其实有很多创新创业大赛,知名的创新创业大赛也是不少的。
创新创业大赛有很多,但是行业不同,比赛的形式,规则等都是有所不同的。最近在准备的互联网的创新大赛,这是一个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面向全社会的赛事,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团队,个人都可以参赛,还有相当大的可能会获得融资。
我这边是出于为自己的项目融资的目的参赛的,你这边如果参赛的话,还是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点。“汇新杯”新兴科技+互联网创新大赛由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汇新云平台联合筹办本次大赛,大力发展新兴科技,用科技创新和产业模式的革新来促进行业领域的业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文化艺术、科技公益慈善等前沿新兴科技与互联 网+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大赛激发大学生、社会进步 青年、科技人员、科研团体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 社会创业就业质量,构建公共文化新格局,传递社会公益力量, 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此次大赛还将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公益体系,利用大赛所融合的社会资源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邱有林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环系,毕业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开地起了自己的锅盔摊。刚开始,很多人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一个大学生出去卖锅盔,大学岂不是白读了?邱有林并没有在乎这些,而是靠双手和汗水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如今,他平均每天能卖出200个左右锅盔,日利润最高时可达800元。
大学生毕业后做什么?多数人都会想到学以致用,找一份相对稳定且体面的工作。但是,毕业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环系的邱有林却有些“不务正业”,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人们异样的眼光,毅然干起了卖锅盔这一不起眼的营生。现在,邱有林平均每天能够卖出锅盔200个左右,月收入近万元,让周围的人刮目相看。
大学生卖锅盔 月收入近万元
“卖锅盔啊,尝一下,猪肉的3块5,牛肉的4块5……”1月22日,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附近,一位小伙站在写有“军屯锅盔”的小车前,一边认真地做着锅盔,一边努力叫卖。五六个学生正围在小车旁等着正在烤的锅盔,看起来生意甚是火爆。
这位做锅盔的小伙子就是邱有林,他身穿一件黑白格子外套,外面围着一件紫色围裙,上面沾了些许面灰。这位看似平常的锅盔小商贩,谁能想到,他是一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环系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两个月后,邱有林放弃去公司应聘工作的机会。于2014年9月,开始做起了锅盔生意。
“刚开始做其实挺困难的,一天只能卖十多块钱,连本钱都不够。慢慢的有所好转,卖了半个月之后,就差不多有两百多了。”邱有林讲道,做锅盔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相当紧凑。每天早上6点起床发面、调料;7点半出摊,一直做饼,差不多凌晨才能睡觉。
邱有林介绍,锅盔生意越来越好,刚开始每天只挣几十元,半年后,每天平均能卖200个左右的锅盔,日利润最高时可达800元。
曾一度饱受质疑 他却没觉丢人
按常理,大学生毕业后该是去一家公司面试上班,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邱有林来自农村,家人供他读书也十分不易,更是希望他毕业后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当邱有林将卖锅盔的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坚决不同意,理由很简单:一个大学生出去卖锅盔,大学岂不是白读了?
邱有林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开起了自己的锅盔摊。刚毕业不久,学校里仍有不少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每每碰见时,他们或是投来异样的目光,或是质疑他为何不去找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遇到这样的情况,邱有林不但没有逃避、辩解,而是主动上前打招呼,主动介绍自己锅盔的特色以招揽生意。“卖锅盔是靠自己的双手与汗水,从中得到收获,这哪是件丢人的事儿?”邱有林常常这样鼓励自己。
慢慢地,邱有林的坚持逐渐改变了大家对他的看法。最先支持他的是他的父亲,“家庭给不了他太多,他知道自己奋斗,我们理当支持。”邱有林的父亲说,也正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比同龄人多了份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冲劲。后来,随着生意一步一步的好转,周围人也开始理解他:“行行出状元,不管做什么,能做好就行。”
接下来,邱有林打算去成都拜师,提升自己做锅盔的技术,然后注册商标开分店。“今后会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呢?”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看得出,邱有林信心十足。
大学生可以参加的商业类大赛:
1、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主办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认证等级:国家级
举办时间:2010年7月16日—2011年4月30日(每两年一次)
2、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
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教司
认证等级:国家级
举办时间:11月—次年5月
3、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
主办单位:中国市场学会、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教育部考试中心
认证等级:国家级
举办时间:4月—10月
4、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主办单位: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
认证等级:国家级
举办时间:11月—次年7月
借鉴一下:
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成才选择权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学习制度作为保障,宁波大学提出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学校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地实施了"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专家认定为办学特色项目。2001年起,该校打破原有按专业招生的做法,实行按学院或学科类别招生,这一改革不仅在省内是首家,在全国也开了先河。前不久,该校全面启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力求达到通认识教育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创新教育不断线。
据了解,宁波大学"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很受学生欢迎,许多学生表示,在宁大读书,他们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成为哪种人才完全由自己决定,比如他们有两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可以跨学院选课等。外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蔡昕霖同学,因为同时喜欢国际贸易,就兼选了商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目前他的两个专业学位论文都已顺利通过,将拿到日语和国际贸易的双学位。他说多一张文凭就等多了一条出路。在宁大,毕业时拿到双学位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在宁波大学,"名师"给本科生上课不是什么稀罕事,有的学院特聘教授承担了本科生的主要课程教学。教学中,宁大的教师更注重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从美国回来的王骥特聘教授给学生上课用的是美国教材,讲课方式也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与他争论;教育学生强调引导,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受学生欢迎。
学习模式:创新思维训练让学生更有激情地学习研究
为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人发展和就业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宁波大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更有激情地学习研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更有激情。宁波大学许多学院都在探索教学创新之路上,做出了优异成绩。谈到自主学习,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陶敏华同学告诉记者,老师在讲到某个章节时,会让学生分成三四人一组,每组一个负责人,大家分头去查资料、做PPT、上台讲,或者自己查资料、做调研,写出小论文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分工、有协作,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研究型学习,把课堂设在科研最前沿。开展研究型学习,主要包括本科生进导师的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横向课题;学生通过参加学院的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如工学院的潘俏俏、陆文琼等同学,本科期间就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实践型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释放能量。该校建筑工程有环境学院建筑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搞调研、做村庄规划等项目,经过这些实践训练,很多学生毕业后一两年,就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如2004年毕业的徐波,现在已是宁波市镇海规划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室的副主任。
创新模式:良好的创新氛围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一方沃土
在宁波大学今年新出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的认定,纳入学分制管理。
不久前,该校多位同学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他们说:"我们之所以获奖,是与学校良好的创新氛围分不开的。"该校除了经常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科技学术活动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学科竞赛。学校有10来个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学生经过在基地的训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他们频频在全国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大赛中获奖,数次超过浙江大学等名校,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从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基地走出的2000级的许明同学,参加工作一年半后,就被一家企业以20万的年薪聘为技术经理。
学校还为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制度、资金和教师指导等方面的保障,设立总额达100万元的"曹光彪学生科研奖励基金",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理学院的贾曼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搞科研,我们实现了从以前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