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修课程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明确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以及小学教育面临的实际的心理学任务,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并根据所学的理论总结和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程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儿童教育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围绕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教育是发展的动因这两个主题,阐述了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儿童在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个体和群体差异,以及基本的应对策略;阐述儿童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儿童的学习差异与教师的教学差异的关系;阐述学习的准备,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发展和教学的测量等问题。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况,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和历史脉络;近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哲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突破;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3.自然科学基础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小学教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能兼教小学自然常识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现代教育思想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中外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依据,讨论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实践运用的前景。5.教育研究方法本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其中录音课20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6.阅读与写作(1)(2)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本课程将现代阅读理论与写作理论有机整合、贯通,是一门体现当代课程改革精神的综合性、应用性、基础性课程。
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和了解现代阅读基本理论与写作基础理论,了解和掌握各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的文章解读方法与写作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水平。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与写作基本理论的意义,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了解阅读心理与写作心理,初继续步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特点与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与评改。
7.现代教师学导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并具备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认识现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包括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教育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和创造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质等),以及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同时介绍国际视野下的教师现状和未来发展。8.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本课程7学分,课内136学时,其中录像课20学时,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进行课程设计;为提高教学技能,。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WNA1WNA1 1、牛长松著.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学林出版社,2009.01 2、席升阳著. 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2008.05 3、王英杰、郭小平主编. 创业教育与指导. 机械工业出版社,006.09 4、彭行荣主编. 创业教育——21世纪高等专科·高等职业学校适用教材.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08 5、高建伟、丁德昌主编.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02 6、储克森主编. 职业·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6 7、董平、石爱勤主编. 21世纪全国高校通识课规划教材——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8 8、胡长健、孙道胜主编.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 9、张涛主编. 创业教育.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02 10、伍维根、张旭辉、彭德惠主编.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教程. 西南交大,2007.08 11、徐振轩编著.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0635、陈敏主编. 创业指导/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规划教材.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08 12刑鸰等主编. 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1 13、马莹主编.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立信会计出版,2006.08 14、李莉丽等著.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2542。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创新实验等活动以及自主创业、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可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习成绩。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扩展资料:
大学生活与中学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不但体现在课程安排上,也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上。对于学生的考核不再专注于期末考试这一个项目上,还有各种学分需要完成,更有多种加分来奖励出色的学生。
在国内大学有时候会有这种情况,修不够学分,学校不会给你学士学位证,可以给你毕业证。但是有一些高校里是这样的,只要你能够提前修够大学里所需要的学分,那你就可以提前毕业。
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会从,普通话,汉字书写以及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证。
简介:
目前主要在高校流行,作为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标准。学校推行创新学分制度,旨在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和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分类:
创新学分主要包括:"学科竞赛学分"、"科研学分" 和"实践学分"等三类。
"学科竞赛学分"是指参加学校认定的大学生学科性竞赛,获校级或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根"科研学分"是指参加经学校认可的各类科技活动获奖,学生在校期间主持或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著、在国家正式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研学术论文作品,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参加学术讲座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学校推行创新学分制度,旨在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和科研活动、创造发明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具体创新学分的内容每所大学有所不同。创新学分主要包括:“学科竞赛学分”、“科研学分” 和“实践学分”等三类。
“学科竞赛学分”是指参加学校认定的大学生学科性竞赛,获校级或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根据竞赛的层次特点,分为A、B、C三类:A类指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
B类指省级以上专业协会组织的专业竞赛。C类指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
“科研学分”是指参加经学校认可的各类科技活动获奖,学生在校期间主持或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著、在国家正式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研学术论文作品,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参加学术讲座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实践学分”是指考取各类专业资格证书、参加社会科技文化实践活动、文艺表演和体育竞赛等取得优秀成绩,并受到校级或以上表彰而获得的相应学分。
1、A1参加经认定的各种学术性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指经学校相关单位认定的各种学术性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时间要求在一学期及以上,提供相关活动证明材料及总结报告或调查报告,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审核,可申请学分。
2、A2个人自主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指自主参加教师科研项目一个学期及以上或完整参加一个科研项目,完成一篇科研报告,可以申请学分。3、A3—A5大学生创新创业、科学探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必须在参加和完成了项目的全过程后,方可获取相应的学分。
获得优秀项目的审核以学校发文为准。同一学年参加多个项目研究,只计取一个最高分数,不得累加。
对于被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和参加者无故和没有正当理由不完成项目研究或随意放弃研究项目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并取消其再次申报资格。如确有实际原因需中止项目的学生,需提出书面申请,提交学院批准同意,学院汇总名单后在中期检查及结题审核时统一报教务处实践科备案。
4、B1个人自主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指个人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 “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记录、主办单位的证明、校内相关组织推荐证明、受助单位及个人证明、实践报告和总结。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每位学生实践时间应连续两周或累计四周及以上。学生凭活动主办单位证明、实践报告、调查报告等申请学分。
5、B2参加创业就业培训或实践:指参加被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机构)举办的创业就业培训或实践。必须参加一个月及以上培训课程学习及至少一项实践活动。
以培训证书、实践报告及主办单位证明申请相应学分。6、B3社会实践成果奖: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的社会实践成果。
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准进行审核及认定。7、C参加课外实验活动:各项目活动时间累计四周及以上,以作品、方案、实施效果证明(书)、培训合格证书等形式申请相应学分。
8、D1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主要包括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各种2+2、1+3、1+2+1)及交换生项目,可以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向教务处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提出书面申请,可获得相应学分。9、D2海外研修计划:主要包括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短期学习或暑期夏令营项目。
可以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向教务处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提出书面申请,可获得相应学分。10、E参加学术报告会(含海外文化讲座):是指主要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面向全校本科生参加的学术报告会。
累计次数达5次及以上者,并递交至少一篇心得体会,在一个学期内,可申请0.5个学分。同一学期只能申请一次。
累计可申请2次,累计学分最多1个学分。11、F专业性学科竞赛:主要指各级组织主办和承办的各类学科竞赛,竞赛项目认定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由教务处负责执行,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
同一学生参加各类型学科竞赛所获奖项可以分别申报创新学分,但参加不同级别的同类型学科竞赛,只能申报获得最高级别奖项学分,不得累计。12、G其他竞赛:主要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操作技能竞赛、演讲赛和辩论赛、体育竞赛和艺术类竞赛等,必须是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或其他部门主办或组织参加并由教务处认可的竞赛,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
非体育专业学生获得的体育竞赛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获得的艺术类竞赛按此标准执行;体育专业学生或体育特长生获得的体育竞赛和艺术类专业学生获得的艺术类竞赛降低一级计算学分(如国际获奖按国家级获奖标准计算)。13、H获得计算机证书与外语证书,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
H5、H7、H8外语证书的“优良”对应的是各类项目满分的85%及以上。14、I国家级注册(资格)证书、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和国际认证考试证书,以各级证书(文件)审核与认定学分。
15、J获得科技成果奖或成果转化,以证书和转化合同审核认定学分。16、K获得科技发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