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培育发展新动力。
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发挥消费、投资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出口战略,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二、拓展发展新空间。
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发展空间;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五、构建产业新体系。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六、构建发展新体制。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
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完善政策体系,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各方面风险防控能力等。
做好2019年工作,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01
一要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紧扣目标齐攻坚,拉开架势育产业,对标对表补短板,统筹衔接促振兴,尽锐出战、真抓实干,确保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02
二要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提高项目谋划水平,加大项目落地实施,强化项目保障支持,确保在建项目加快进度、拟建项目尽快落地。
03
三要加快构建县域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循环农业,加快建设工业集群,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04
四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强特色村镇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持续推进“三城联创”,形成共治共管、共建共享良好格局。
05
五要切实筑牢绿色发展屏障,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加快建设美好家园,确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06
六要全面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精心谋划部署推进,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改革实效。
07
七要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加强党的领导,巩固民族团结,坚持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08
八要持续推动共建共享共治,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编密织牢保障兜底网,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晰强调,全县上下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奋斗本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政治保障。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统筹推进基层党建,从严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集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持续加大执纪监督问责力度,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确保以党员干部树廉洁文明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重庆市江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节 发展目标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发展新区名列前茅、改革创新走在全市前列,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开放合作新高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就是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市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国内外知名旅游度假胜地为支撑,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体系。
——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积极融入重庆大都市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构建以“一江两岸”城区为中心、以双福、珞璜、支坪为组团的城市新格局,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彰显特色的美丽城镇。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就是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化城乡综合改革,着力发展富硒特色效益农业,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就是发挥国家级经开区、江津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功能作用和“水公铁”多式联运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加强与川南黔北及周边区域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当前,全球创新形态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紧迫的战略需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又应该以怎样的新思路实现科技创新的新作为?《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陈宝明。
陈宝明认为,尽管我国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创新创业生机勃勃,但长期以来,我国也存在着向创新驱动转型动力不足和创新环境不完善的问题。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较强的要素驱动惯性,制约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激励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还未充分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仍存在不足。
因此,在新常态下,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就是要在把科技进步放在前所未有高度上的同时,通过全面创新为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创造条件,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因此,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实际上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两个关键“轮子”。
陈宝明进一步分析说,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是新常态的本质特征。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但经济发展将实现向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结构更合理转变。
特别是经济发展动力要向新增长点转换,在新常态的主流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传统投资、出口和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的情况下,实际上只能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 陈宝明认为,当前我国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迎来重要机遇。
这是因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技术群体性突破,加速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兴起,为我国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和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加快,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加速,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作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世界各国的竞争焦点,已从科技创新本身的竞争转化为创新体制机制的竞争,谁能够更快地适应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释放创新活力、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谁就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换言之,在形成国际比较优势的过程中,传统资源要素禀赋的重要性下降,而营造创新生态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如何理解全面创新的“全面”呢?陈宝明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是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的本质是全面的,包含着各领域、各环节的创新,也包括制度、管理、教育、文化、组织、工艺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实际上就是全社会的创新。
陈宝明认为,新常态下,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是在发展思路上既要尊重科技本身的发展规律,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紧密适应消费需求,解决社会和民生关心的科技问题,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二是要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的协同,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还要通过相关制度改革释放创新的活力,使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通畅。
三是要加强管理、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更有利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国内外创新的交流与互动,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四是要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不仅要重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作用,还要适应现代科技创新的新形势,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陈宝明认为,新常态下,我国不仅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创新,改善创新环境和制度;通过制度、组织、管理等的创新,为科技创新及其作用发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真正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