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是:常州一流、江苏二流、全国三流……
常州工学院坐落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江南历史名城常州,学校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拥有工、文、理、经济、管理、教育等学科门类、办学特点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和直属学部,设有32个本科专业,并与国外院校联合开办15个专业的教育合作项目。现有全日制学生近14000人,教职工1100余人。
学校占地10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0余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宜人,充满人文气息。学校是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花园式校园、全国单位造林绿化400佳之一。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注重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办学实践,紧密结合省、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发展的特点、要求,进行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大胆探索和实践体现“零距离”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现已为社会输送了八万余名本专科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教学质量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06年12月,学校在全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产学研与对外技术服务取得较大成绩,有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同时,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建有光机电一体化、模具、数控、动画、软件开发和设计等十多个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校级科研机构,创建了集研发、生产、学生实践于一体的科技产业园。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质量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法政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9个,覆盖工、管、经、文、理、教等6个学科门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理论、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测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本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手段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控制系统理论及其实现技术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等技术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数字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现代加工技术等高新技术进行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研制及CAD/CAM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素质和先进制造技术核心能力,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能力,在机械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多年的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5年度被评为常州工学院品牌专业、200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特色建设专业。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前景广阔,连续几届毕业生就业率100%。
不错啊 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美丽富饶、人文昌盛、工商发达的江苏省常州市。
学校前身主要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78年4月;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成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江苏省领导和管理,实行省(江苏省)市(常州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2003年7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常州师范专科学校(筹)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学院。 目前,我校占地面积1002.66亩(合66.8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0.1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95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9.97万册。
截至2005-2006学年末,我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0589人,其中本科生7924人;教职工1193人,其中专任教师668人;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255人,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339人。金怡濂、汤定元、徐至展、许学彦、沈学础、薛鸣球等6位院士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来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100多位高级专家常年担任我校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质量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法政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9个,覆盖工、管、经、文、理、教等6个学科门类。 学校建有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室等3个公共基础实验室,其中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基础课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建设点;建立了机电、电工电子、计算机、测控、土建等12个专业实验室;组建了金工、数控、电工电子、电气综合、计算机综合等5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常州大地测距仪厂、常工电子计算机有限公司等近10个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基地;还建有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心理实验室、物理演示实验室、生物标本展示室等校内学生素质拓展基地。
同时,学校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了江苏多棱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原常州机床总厂)等221家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办学以来,我校科技工作坚持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坚持科学研究与科技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为人才培养和教学服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2000年至今,全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10项,其中承担各级各类纵向课题105项,横向课题41项,校级课题264项;申请国内专利23项,其中已授权13项。2003年以来,出版各类专著及教材91种(部),发表各类科研学术论文1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0余篇。
校办科技企业研制开发的红外光电测距仪、电子全站仪、智能电能计量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03年全校科技产业收入总额、实现利润分别名列全国工科类院校第43位、第47位;2005年全校科技产业收入总额1.06亿元。
近年来,我校牢固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根本、教师为主体、教学工作为主渠道,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把日常管理、服务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科学管理,从严要求,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始终保持较好的水平。学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等优秀传统,建造了“秋白园”、“院士语林”、赵元任塑像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营造出优良的育人环境。
目前,学校是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党委工作达标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等国的8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联合开办了15个教育合作项目。
学校从1994年起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每年均聘请10名左右外籍文教专家来校授课讲学,还定期选派教师赴国外院校进修深造。 迄今为止,我校及其前身共培养各类毕业生5万余人,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
总体而言,我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整体素质较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成为促进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办学以来,我校坚持主动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省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的新要求、新特点,积极进行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大力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能力,初步构建起具有“常工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坚持“面向基层,服务江苏”、“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继续大力推进校内。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公布了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榜上有名。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标志着该校特色专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该校土木工程专业创办于2000年,是该校2002年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2005年通过学校验收,被批准为“常州工学院特色专业”,并被确定为“常州工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点”。
获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后,土木工程专业将在未来几年建设期间,将立足于研究教学型的专业定位,以土木建筑人才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主要从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形成相对稳定特色显明的研究方向等方面,着力培养专业基础坚实宽厚、具有创新品格、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土木建筑人才。此次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将进一步推进该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同类型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公布了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常州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榜上有名。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标志着该校特色专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该校土木工程专业创办于2000年,是该校2002年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2005年通过学校验收,被批准为“常州工学院特色专业”,并被确定为“常州工学院品牌专业建设点”。
获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后,土木工程专业将在未来几年建设期间,将立足于研究教学型的专业定位,以土木建筑人才基本素质培养为目标,主要从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形成相对稳定特色显明的研究方向等方面,着力培养专业基础坚实宽厚、具有创新品格、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土木建筑人才。此次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将进一步推进该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同类型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管理、经济、法律等企业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和管理数学等应用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熟练地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分析方法,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和吃苦耐劳精神,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经济业务的工商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主要课程
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法、基础会计、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管理、技术经济学等。
三、专业主要实践性环节
认识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四、专业特色
重在素质,面向应用,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协同型”专业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协同论”的原理应用于建立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 “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化,全员参与”的“协同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做法有:1、专业教育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变已往的两张皮为一股劲。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注意既讲专业知识,又讲做人道理。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思想教育和学习观念教育结合起来。以专业系为主体,冲破高低年级界限,从整个专业的角度,组织有关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活动。2、推行班级导师制。利用工商管理学院试行“准导师制”和学校试行“班级导师制”的时机,教研室先后向00级、01级派出了准导师,向02级、03级、04级、05级派出了班级导师。要求班级导师对学生的个性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举办专业指导讲座;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制定个人设计开发计划,并逐个进行具体指导;试行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统计制度,建立了“第二成绩册”;指导学生组织政治学习、科研、创业等活动小组,力求每个学生做到有目标、有特色、全面地、主动地发展。
五、办学历史
工商管理专业创立于1980年,当年办过一届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班,毕业生共40人。后为符合联合国贷款条件,从1981年起改办专科,先后办过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等专科学历班,毕业生总数达1991人。1994年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工程专科教改试点专业,2000年通过评估验收,被教育部授予“高等工程专科有特色专业”称号,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经国家教委批准,本专业自2000年9月正式开办本科,现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和市场营销三个专业方向。2000级至2005级在校生共1070人,其中,本科460人,专科339人。2004届毕业生共180人,其中本科34人,专科112人。2005届毕业生共219人,其中,本科169人,专科50人。
学校类型:工科
参考类型1:文理 参考类型2:教学型 是否211院校:否
资料参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