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0即Innovation 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创新2.0并非是从WEB2.0引申而来的,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全球对Living Lab、Fab Lab、AIP等创新模式探索的结果。WEB2.0则是创新2.0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来参加,全民织网,使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创新2.0也是让所有人都参加创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知识和创新共享和扩散。如果说创新 1.0是以技术为出发点,创新2.0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的创新,以应用为本的创新,可以参照《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的论述来理解创新2.0的定义,创新2.0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催生了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形态,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创新2.0正逐步浮出水面引起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普通公众不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被动接收,而可以在知识社会条件下扮演创新主角,直接参与创新进程。国内外关于创新2.0的关注和研究正在逐渐兴起,随着对面向未来的、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研究的深入也将给我们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带来新的视野和动力,同时也推动了体验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创新 1.0是以技术为出发点,创新2.0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特别关注用户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以应用为本的创新,《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一文认为创新2.0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 正如《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一文在对知识社会环境下Living Lab、Fab Lab、AIP三种创新2.0模式对比分析基础上所指出的,创新2.0不仅是以复杂性科学视角对ICT融合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新审视,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形态;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它更是知识社会条件下的创新民主化展现 。
简介: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省唯一的护理职业学院。学院秉承“明德、精技、济世、创新”的校训和“自强、至善、尚能、求真”的校风,坚持以“立德树人、尚能精技、凸显特色、创新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立德为先,管理治院、人才强院、特色立院、实干兴院”为办院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强化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产、教、研、医结合,努力实现“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学院现有成都、德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900亩,开设有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专业6个(护理、药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五年制高职专业3个(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中专专业3个(护理、口腔护理、口腔修复工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教育教学设施完善,建有“四川省护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四川省护理生产性实训基地”、“四川省康复生产性实训基地”、“康复实训中心”、“药学与检验实训中心”、“医学形态实训中心”、“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心理健康中心”,与德国牙科协会共建德国标准“口腔实训中心”。拥有省内外实习基地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105个。有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为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现为四川省职业院校护理和康复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有专兼职教师60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16人,副高以上职称83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三届评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卫生厅护理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考试中心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特聘专家、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护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护理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负责人、四川省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科技厅科技进步奖和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优秀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成都市大中学校十佳青年教师、院级教学名师,2017年9月获四川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金奖等荣誉。 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养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与好评,近年来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四川省职业院校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四川职业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二等奖、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成都市龙泉驿区首届“龙促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佳绩,使我院全方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注重产教融合与教学改革。近年来,我院承担各级课题230余项,其中部省级以上课题23项,厅局级课题62项;发表研究论文435篇,其中SCI收录9篇。编写教材及专著132部。学院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四川省卫生类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改革试点院校和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医学类高职院校。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我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护士水平考试(ISPN)培训基地;与德国牙科技术协会紧密合作,培养口腔修复工艺等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中德护理人才交流计划中国唯一示范基地,四川地区的唯一赴德学员选拔、培训及输送基地,至今已输送36名学员赴德学习工作。 当今,高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卫生高职人才的培养迎来大发展的春天。学院将紧紧围绕办学理念与目标,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内涵,加快学院发展,立足四川、辐射全国,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目标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社会满意的现代护理职业学院,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册资本:2700万人民币
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申请基准条件:
学业成绩无挂科记录、总评优良,身心健康,无处分记录。
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认证对象无名额限制,凡符合本认证条例规定且满足认证办法要求的,均可申请认证“综合素质A级证书”,已获得认证的学生不得重复申请。
认证条件:
(一)曾获校级三好、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团员、团干部、学生干部等)一次及以上,或曾获校级三等及以上奖学金,或曾获“逐梦计划”—四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习生,或曾参加省级及以上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学习并毕业。
(二)获国家英语三级证书(专科生)或国家大学英语四级425分及以上(本科生)或国家大学英语六级425分及以上(研究生)或获计算机二级证书或普通话二级甲等及以上证书。
(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市(州)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校级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他类文章1篇及以上;或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1篇及以上;或主持校级以上(含校级)研究课题并顺利结题。
(四)取得非本专业的国家级证书(不包括英语、计算机和机动车驾驶证)。
(五)取得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习并顺利毕业。
(六)担任班长、团支书或校院(系)团学组织部长及以上职务,或担任校级学生社团负责人(含副职)职务。
(七)参加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并受校级及以上表彰。
(八)文体活动中,个人获市(州)级三等及以上奖励或校级一等奖励;或获团体市(州)级一等奖励。
(九)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孝亲敬老等)获校级及以上表彰或被校级及以上单位部门选树为典型广泛宣传推广,或在抗震救灾中受县级及以上奖励表彰的。
(十)获“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竞赛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十一)获团省委历年主办的省级比赛或省教育厅历年公布的“省级大学生竞赛项目”中所列竞赛项目三等奖及以上奖励的。
(十二)自主创新创业注册成立公司并存续一年以上,或在自主创新创业过程中获得专利(若所获专利为多人共有专利,申请者需排名第一)。
(十三)在其它方面(一至十二项所列事项之外)有突出事迹或专长受到省级及以上奖励表彰的,请单列申请,附有关证明材料,最多可算两项计入。
认证办法:
“综合素质A级证书”每年认证一次。授予符合本认证条例第五条之认证基准,同时在第六条所列认证项目中满足5项(含5项)以上的大学专科生、满足6项(含6项)以上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