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神包括发现机会和调度资源去开发这些机会。哈佛大学商学院将创业精神定义为追求超越现有资源控制下的机会的行为。他们认为,创业精神代表一种突破资源限制,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的行为。创业精神隐含的是一种创新行为,而不是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或个人的特质表现。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的世界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是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创造者。 大会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中也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
原发布者:温文吻久雯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业能力创业是指创设新的职业,创办新的企业。创业能力则是创业者拥有的关键技能和隐形知识,是个体拥有的一种智力资本,它作为高层次的特征,其中包含个性、技能和知识,被视为创业者能成功履行职责的整体能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对大学生能否成功创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尤为重要。1、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行为的必要准备,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对于每一个希望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须首先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2、掌握好专业知识,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大学生要创业,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要真正实现创业目标还要有过硬的本领。专业知识就是对某一领域内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掌握的专业知识越多越深,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3、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充满了竞争和风险,创业者要使自己的创业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必须重视经营管理。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者在管理上的体现。管理活动贯穿于组织运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不仅是组织正常运行的前提,也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4、提高人际协调能力培养社交能力,借力
1、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3、创设环境类课程
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1.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
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并且和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 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猛增。
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习也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知识的无限膨胀,陈旧周期迅速缩短的情况下,大学生的社会职业将变成更加不稳定。
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改革实施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除了要求大学生学好应用性学科和英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外,还要求他们拓宽知识面,学得博、学得深。
同时还应要求大学生掌握比较多的财务、经营、管理等创业必需的知识和掌握科学收集信息、准确做出市场判断能力。其次,要求大学生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不仅要培养青年学生创业的自我意识,更要培养他们创业的社会意识。
另外,大学生要注重培养独立的思维方式,勤于思索、善于多维观察问题、善于创新,要有勇气、有胆略、有信心,艰苦奋斗,不轻言放弃。
首先学习扎实的基本基础知识开展创业思想教育课程。
通过理想教育端正创业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有理想才有追求,可以说创业目标就是人生目标的浓缩,也是人生理想的现实体现。应通过广泛深人地开展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愿意创业、乐于创业树立创业榜样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人的创业行为和成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古往今来,创业成功者具有一些共同精神品质:自信,心态积极,喜欢独立思考,具有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和冒风险,热情,专注,意志坚定,不怕挫折,情绪稳定等。提供创业实践锻炼的机会。
良好创业精神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积极的实践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节节成功的喜悦;切切实实地投人创业实践中去,定能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一是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二是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岗位供学生选择,如勤工俭学岗位、社区服务岗位等,使其经受创业实践熔炉的考验;三是大学生自己课余主动参与创业实践。
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
项目中锻炼职业能力
组建创业团队
1、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所以无论你要从哪个方面开始着手创业,都要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当下最热的创业方向莫过于互联网创业了,想从互联网创业开始就要学习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
2、懂得经济、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来作为辅助,还需要学习一些IT技术,一些基本软件如ps的使用,这些都会在实践中用得上。
3、当然这些知识针对互联网创业,线下创业还有许多知识要学习,主要包括;创业相关的管理、财务、文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推理总结的能力、反省创新的能力等等。
4、创业的社会能力其实也是对一个人情商的考察,情商有的时候更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能立刻培养出来的。
一是创业的帮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各高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创新创业的强大氛围。另外,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尽管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但是对于一些实际的便利和帮扶,如创新创业资金的筹集、场地场所的供应等方面,还没有强大的政策支持。
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受到经验缺乏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仅仅是应学校的学分规定要求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缺乏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
有的学生虽然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普遍对自身的能力表示不自信,又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更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系统性差,尤其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创业课程未能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体现和突出专业特色。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和素质第一个建议是,在学习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
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开阔的视野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条件。
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其原因是创新成果大都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
另外,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
另外一个方面,学习的方法、开阔的视野也至关重要。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
应该通过学术讲座等方式,使学生开拓视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个建议是,遇到问题试着从不同角度来思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