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瞄准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认知、体验、思考和感悟相统一,使创新创业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正处于初始阶段,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资助经费管理、创业孵化等方面均有制度的保障,让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政策、资金、场地和智力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扩展资料:
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运行状况的观察,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在学校层面上,成立创新创业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成立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协同学校各有关部门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各类服务。
协同做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学分转换及认定、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的工作。这样一来,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机制就顺畅了,既统一管理,又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形成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合力,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十三五”期间,陕西将认定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支持1.5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时,推动高校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培育150名创新创业教学名师。
建设6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支持高校与实务部门开展人员互聘交流。 陕西还将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从2016年起,高校获取的省财政增量资金应优先用于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比例不少于10%。
力在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上寻求新突破。一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高校优化专业结构的实施意见,建立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高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强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深化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支持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实验班和创新学院。三是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开发、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努力在强化创新创业训练上开辟新途径。一是加快构建大学生众创空间。认定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建设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0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二是积极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支持1.5万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是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面向大中小微企业、社会资本以及高校评估认定30个“陕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生创业者成长基地群。
努力在提升综合保障水平上注入新动力。一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推动高校配足配齐配强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培育150名创新创业教学名师;建设6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开展全省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全员培训;举办全省高校创新创业任课教师高级研修班,总结交流开好课程的经验做法;支持高校与实务部门开展人员互聘交流。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研究。打造创新创业新型智库,组建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三是加大经费投入。设立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完善绩效拨款机制,从2016年起,高校获取的省财政增量资金应优先用于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比例不少于10%。
作为大学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学科地位毋庸置疑。但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或是包含于技术经济学科,或是包含于企业管理学科,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看成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教学管理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由于学科地位的边缘化,目前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较为普遍。大学生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就是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培养大大小小的“学生老板”。显然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创业教育活动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另一个错误认识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在我国大力推动技术自主创新的背景下,国内的高等院校也积极以培养善于技术创新的创造性人才为己任,使得当下一谈起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想到的就是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而忽略了创意型创业与社会创新。
支持、扶持、鼓励。
教办[2010]3号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各国家大学科技园: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4.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5.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6.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教育部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组织编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材料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
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7.全面建设创业基地。
教育部会同科技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并制定出台相关认定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本地区有关地市、高等学校、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并按其类别、规模和孵化效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
8.明确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9.规范创业基地管理。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
有关高等。
研究生期间在大学里的创业孵化器干了三年,写下一点感悟:
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创新,其次才是创业。拿什么来创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的创业,还是技术创新的创业?再者,如何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教育,引导学生,使其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实现技术创新。
商业创新能力,需要建立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基础之上。
以上这些都是学校通过培养方案教育可以做到的。但是培养要一个商业领袖,不是照本宣科这么简单。
对于个体而言,创新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的领导力和实践能力,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和社会接轨的实践的机会,比如企业实习,参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领导力、人格魅力。靠领导力和人格魅力还有企业信念聚拢起来的团队比金钱雇佣来得更有效。
具体到创业,对于学生而言如何创业,学生如何带领大家一起创业?学校如何让给与学生合适的创业机会?如何给与学生投融资机构交流的机会?这些都是创新创业培养方案最难做到的一点。
对我而言,虽然大学期间没有和其他团队一样拿到几百万融资,但是学校给我们很好的创业条件和创业机会,正如我们启动项目时候说的,只要团队能活下去,我们就是成功,我们团队还活着,虽然大家没挣到多少钱,但是我们始终靠信念活着。
改革教学方法,推进教育创新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和基本形式。
教学方法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贯穿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纽带。为使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深化认识,明确重要性,明确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的关系。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靠教师,校、院(系)采取有效措施是保证。 [关键词]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创新 一、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目前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学生的很多学习时间是在教室、实验室里度过的,课堂和实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成才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场所和机会。
因此,课堂和实验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高校创新教育的成败。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推进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研究和创新课堂、实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1.从近几年扩招情况和学生反映看,当前高校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方面看主要有:(1)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注入式”、“填鸭式”和“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方法,尤以青年教师严重;缺乏启发、引导、教与学问的交流。
(2)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中心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仍普遍存在;缺乏教与学的双主体教学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采用共性、集中、统一的教学方式明显增多,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显得非常不足。
从学生方面看:由于受“应试教育”和落后教学方法的影响,被动学习、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依然存在;缺乏构造学生知识层和科学、人文层次等。 2.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客观有主观。
较为普遍的一是高校对教学方法这个关系到培养人才质量的问题重视不够,多年来不组织和开展教学法研究,不采取有效措施推广好的教学效果方面的经验,不开展同门课逐章逐节内容和适合方式的集体研讨活动等。二是在许多中青年教师的认识上,存在教学是软的,承担任务的数量是硬的;教师在教学上投的精力不足,而在搞科研、写论文或考研,评职称上狠下功夫。
3.应高度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上,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学方法已不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
虽然近几年内,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合班教学的趋势增多,对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使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造成不少限制。因此,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必须看到,在广大教师中,蕴藏着改革教学方法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关键需要领导重视,教学部门和各院(系)具体组织实施。同时要在表彰、奖励和舆论上激励广大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共同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贡献力量。
二、改革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单纯是“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新的教学观是教师和学生构成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实行教学民主化和教与学活动的有机统一,依靠师与生、教与学共同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学生是学习、认识和理解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努力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最终目的是“培育创新人才”。
1.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有效地学,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从根本上讲,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须通过学生自身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教师不能代替和强制,只能引导、促进。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学生参与,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主体参与教学法,双主动教学法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2.注重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已为知识的存储和获取,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方式。
灌输式教学已无实际价值。面对正在发展的科学技术,高校的教学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途径和过程,其核心是使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3 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针对应试教育的改革,是对专业教育的调整优化,是时创新教育的积极响应,是教育坚持“三个面向”的最佳选择。
素质教育是体现个性的教育。大学生群体是由很多有差异的个体构成,必须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过去强调共性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
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多样性,研究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传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尤其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真正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项天立地”的人才。“顶天”是创新精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