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曾任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主任,“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第三届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管理协会CAMOT的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陈劲教授为浙江大学第二批求是特聘教授之一。 陈劲教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1998)、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2000),英国 Manchester 大学PREST研究中心访问教授,也是清华大学中国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心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英国 Manchester 大学PREST研究中心兼职博士导师。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会员、国际熊彼特学会会员、美国管理学会会员,国际技术管理协会会员。现在陈劲教授是《系统工程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学报》、《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创新与创业》、《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技术经济》等杂志的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的客座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rketing》副主编以及《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学术顾问等。
浙江大学排名是全国第一的啊,我刚查阅了,浙江企业管理不需要工作经验,一般MBA需要工作经验啊。
2011年浙大企业管理专业招32人包括五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创业管理、企业组织与发展战略、市场研究与营销管理、决策分析与运营管理、企业财务与资本市场。欢迎非管理类毕业生报考,未选考管理学的考生在复试时需加试管理学。
单独考试考生必须选考管理学。本专业30%左右名额用于招收硕博连读生。
本专业50%左右的名额用于招收推免生。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120202企业管理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浙江大学 A+ 18 上海财经大学 A 35 山东财政学院 A 2 厦门大学 A+ 19 山东大学 A 36 北京科技大学 A 3 南开大学 A+ 20 同济大学 A 37 湖南大学 A 4 中山大学 A+ 21 合肥工业大学 A 38 重庆大学 A 5 中国人民大学 A+ 22 暨南大学 A 39 东华大学 A 6 复旦大学 A+ 23 北京大学 A 40 浙江工商大学 A 7 华中科技大学 A+ 24 西南交通大学 A 41 南京大学 A 8 武汉大学 A+ 25 北京理工大学 A 42 西安理工大学 A 9 清华大学 A+ 2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43 天津财经大学 A 10 东北财经大学 A+ 27 辽宁大学 A 44 电子科技大学 A 11 西安交通大学 A+ 2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A 45 苏州大学 A 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29 西南财经大学 A 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A 13 吉林大学 A 30 东北大学 A 47 北京交通大学 A 14 四川大学 A 31 南京工业大学 A 48 沈阳工业大学 A 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32 华侨大学 A 49 北京工商大学 A 16 上海交通大学 A 33 华南理工大学 A 50 内蒙古工业大学 A 17 大连理工大学 A 34 武汉理工大学 A B+ 等 ( 76 个 ) : 西北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桂林工学院、江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东商学院、西华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扬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新疆财经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大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长春税务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兰州商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延边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山东经济学院、贵州财经学院、青岛大学、东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河海大学、深圳大学、南华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燕山大学 B 等 ( 75个 ) : 安徽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云南大学、湘潭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河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黑龙江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南昌大学、五邑大学、广西工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鞍山科技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辽宁工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重庆工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新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南林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河北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学院、东华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华大学、吉首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大连水产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财经学院 C 等 ( 51个 ):名单略。
陈劲教授现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曾任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主任,“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第三届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管理协会CAMOT的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陈劲教授为浙江大学第二批求是特聘教授之一。 陈劲教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1998)、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2000),英国 Manchester 大学PREST研究中心访问教授,也是清华大学中国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心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英国 Manchester 大学PREST研究中心兼职博士导师。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会员、国际熊彼特学会会员、美国管理学会会员,国际技术管理协会会员。现在陈劲教授是《系统工程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学报》、《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创新与创业》、《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技术经济》等杂志的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的客座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rketing》副主编以及《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学术顾问等。
为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造就更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在教育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浙江大学于2015年7月开始筹备浙江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2016年9月12日正式揭牌成立。
学院筹建也得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和拱墅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浙江大学充分依托自身综合的多学科特色、雄厚的工科实力、深厚的政产学研合作基础、广泛的国际合作优势,坚持“政府主导、校企协同、复合交叉、国际合作”,努力将工程师学院打造成为支撑我国和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程领域的产学研创新平台。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定位为高水平专业型学院,主要开展研究生层次工程师培养和企业工程师培训。工程师学院建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校址,其中在147.5亩的发展用地上新建办学设施,作为工程师学院相对完整的办学空间,同时与城市学院共享办学资源,逐步实现整体融合,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层次齐全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工程师学院按照“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加强工程实践训练、产学合作和国际合作。学院正在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工程创新与训练中心,包括和国内外著名企业联合共建的工程实验中心;学院大力推进“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联合培养等教育改革项目,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施“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实训、海外名校名企合作培养和实习、技术研发创新”的一体化培养;学院积极推动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科国立高等电信学院、巴黎高科国立高等科技学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工程院校多种形式的国际联培项目合作。
其中,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等联合培养创新创业管理双硕士项目首批招生11人。 2016年,工程师学院首期招录300名硕士研究生,涉及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动力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化学工程等9个工程硕士领域,以及工程管理硕士类别。
根据资源条件,拓展新的领域,初步规划研究生层次在校生规模2017年达到1000人、2020年达到3000人。
一、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简介 南湖人才开发公司(模拟)正式成立于2010年6月,依托湖北省人力资源学会和我校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建设,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具体指导下,由武汉各高校学生精英自主管理的模拟运营的企业组织。
公司秉承“员工(学生)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依托高校师生智力资源,提倡员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和主动创新”,积极开展独具创意的实践活动和专业性服务活动,发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致力于为高校学子构建实习实践与创新创业的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创新教育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试验田,为各界精英投资教育和履行社会责任拓展渠道。 二、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特色 (1)秉承“公益、尊重、创新、专业、卓越”的企业文化 (2)学生自主模拟企业运营,以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3)提倡员工“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和主动创新 (4)实行虚拟货币和虚拟薪酬制,考核员工、团队和公司业绩 (5)对员工实行星级管理和终生职业生涯跟踪服务 (6)实行见习制、导师制、项目制和轮岗制,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业务 校内业务——职业生涯规划、兼职实习信息 高端培训讲座、企业校园招聘 校外业务——人力资源外包、企业管理咨询服务 专业性市场调查 自主创业——校内创业孵化器、企业咨询指导服务 创业基金资助 四、合作价值 (一)学生方面 (1)获得实习实践的机会 (2)成为公司高层管理者 (3)领取绩效奖金和补贴 (4)得到职业生涯的指导 (二)企业方面 (1)树立良好形象 (2)拓展大学生市场 (3)提高公司知名度 (4)获取专业化服务 五.公司文化 公益—服务员工 服务同学 服务老师 服务企业 服务社会 尊重—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意 尊重失败 尊重合作者 创新—丰富创新知识 激发创新潜能 塑造创新人格 引导创新行为 专业—培养专业精神 提高专业技能 增强专业素质 提供专业服务 卓越—志存高远 团队合作 永不言败 精益求精 超越客户期望 五、人才孵化模式 南湖人才开发公司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首要目标,强调“开放创新的思维、优秀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重。
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指导相结合。公司董事会成员由高校老师与企业界精英组成。
由导师和企业人士共同负责、校内和校外项目牵引、从本科低年级开始进行人才长线孵化,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南湖人才开发公司引入企业化的运营模式与创新的管理理念来探索公司运营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学生进入南湖人才开发公司进行角色转化,成为公司的基层员工和管理层。
管理层为公司做战略规划并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公司基层员工在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参与公司运作,积极献谋献策。公司秉承“员工价值最大化”的价值取向。
公司采用虚拟货币和虚拟薪酬的运营模式,实现虚拟公司的持续发展。科学可行的考核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使员工完全感受职场氛围,实现个人成长。
六.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部分成果 目前,南湖人才开发公司在人才培养、教学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受到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1)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相继与武汉众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金蝶软件武汉分公司、湖北省中部人才交流有限公司、武汉万兴集团木桥合棉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150余名同学提供了实习机会; (2)公司与浙江天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冶集团和武汉沃尔特商务英语培训公司签订了校园招聘方案设计与实施协议,累计金额32000元,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专业实践平台; (3)公司员工宋华剑带领的优游创业团队和公司副总经理蔡晓文带领的广知队在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 (4)公司组织内部核心员工申报的2010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模拟公司的虚拟性薪酬实战研究及模式探索—以南湖人才开发公司为例》研究项目获得教育部12000元的立项资助; (5)公司自2010年6月成立以来,已成功为武汉中冶斯瑞普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211”高校中选拔和招聘暑假实习生5名,为数家中小企业处理人事代办业务。
七、公司战略 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扩展战略为以下“三步曲”—— 一、发展初期,公司首先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并初步运营,建立发展基地,逐步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推广公司的良好品牌形象,在形成成熟的管理、运营模式后作为一种非盈利服务性组织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推广,树立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及号召力。 二、推广阶段,公司通过联合湖北各大高校,建立校系战略联盟,将南湖人才开发公司的发展模式办成一个武汉市级的教学模式,向湖北所有的高校进行推广,集合众多高校的师生资源,打破现有比较单一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与锻炼,提升自身素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整合,填补大学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真空。
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旨在从系统的设计着眼去整合“设计、技术、商业和用户”等知识点的提取与融合,推行创新设计模式,构建TII(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实现能力)设计创新平台,以设计为主轴致力于创新概念、设计实践和创业精神,设计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建筑设计、产品设计、信息设计、创意设计、系统设计和所有技术性设计,浙江大学、麻省理工正与新加坡第四所新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这也是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的主要工作之一。
正是基于“中-新-美”三国教育合作项 目的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整合美国麻省 理工学院、新加 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创意创新资源,是当前国内最具创新精神的“产、学、研、经” 型教育研究机构。 研究院曾为苹果、惠普、诺基亚、富士电机、郑州日产等大型跨国公司及国内多家公司提供研究和咨询服务。并在德国 红点、德国 IF、美国 IDEA 等国际设计竞赛上 获得 40 余项。同时研究院在 创新孵化、创意 产业商业化等领域均有丰富经验。
浙江大学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方针,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
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 十一大门类。学校现有112个本科专业,43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点317个,另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农 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国际教育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 家重点学科14个,另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 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4个,国家战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 基地1个。
学校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面向一流"的教改战略,实行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英才教育并举的方针。本科教学推行学分制和主辅修制,开设有特优学生组成的“竺可桢学院”(包括混合班、工程教育高级班、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班、文科和理科综合试验班、本科学生高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等)。为了给知识交叉提供更大的空间,近年来还按大类打通基础,实行分层次教学,推行双学科双学位,构建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的教育框架。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举办多种学术节、学科竞赛和各类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个性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该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利用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优势,加强学科建设的全面布局,坚持“开放、网络、动态、竞争”的方针,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999年浙大在全国和国际上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入围素有"工业设计的奥林匹克"之称大阪国际设计竞赛决赛;在199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浙大荣获国家一等奖(4个)居全国高校之首;在1999年5月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中的最高奖-INFORMS奖,填补了亚洲地区大学生参赛以来的空白;在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4个队荣获一、二等奖,成绩骄人。在9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该校有四篇入选,名列全国高校第三。正因为有如此发挥自己个性的环境,才有《大学生》杂志开展的大学生最向往的大学调查中该校名列第三;才有1999年、2000年报考浙大研究生的人数(1999年8888人,2000年1.2万余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首位的佳绩。也正因如此,使浙大学生凭求是的干劲、宽厚的基础在人才市场成为抢手货。
主要有六大教育特色
1.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引导并逐步推出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形成以计算机+X、生物+X、外语+X以及X+信息、X+管理、X+法学、X+经贸等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供优秀学生选读。
2. 学校支持各院、系开设若干跨学科、综合性、有特色的辅修班,如“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工程教育高级班”等,以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开放所有专业,鼓励学生修读第二专业或第二学位。
3. 考虑特殊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鼓励探究知识,学校实行特殊培养方案和若干本硕(博)统筹培养计划,学生经选拔后进入竺可桢学院进行特殊专业培养。
4. 竺可桢学院,是由优秀学生组成的荣誉学院,是学校实施特殊培养方案、学生追求卓越学习的领地。经申请批准的学生可自主选择各专业出口,自由进出,选择按普通培养或特殊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学生修满规定的荣誉课程学分,可申请获得浙江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荣誉证书。在每届新生中选拔400-500人(含保送生、自主招生学生和高考生)。
5. 丘成桐数学班,是由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创立的数学专业英才班。每年由丘成桐先生亲自主持选拔,招收具有突出数学才能、有献身数学事业信念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约15人。优秀的毕业生将被推荐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继续深造。
6. 巴德年医学班(医学试验班),实行“八年一贯、两段完整”的医学博士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浙江大学非医学类专业的本科学业,第二阶段接受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入学后进入竺可桢学院,经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后,可以自主选择非医学类的本科专业,完成学业获相应专业学士学位,并要求修完相应的医学预科课程,第5年进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完成学业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