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长时间使用随身听,而且喜欢将音量放大,不分昼夜戴着耳机玩电脑游戏,或经常到迪厅蹦迪,这些行为都可能使听力受损。
如果连续用随身听听歌一个月,人的听力就可能下降,甚至有造成“噪音性耳聋”的危险。上网玩游戏时,长时间戴耳机的危害也是一样。
所以建议爱听歌的年轻人,在用随身听听音乐或戴着耳机玩游戏时,音量最好控制在听歌时还可以听到别人说话为宜,而且听20—3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会儿。为了保护自己的听力,要减少到歌厅和迪厅的次数。
同时,有关人士还提醒市民,平时要注意用耳卫生,如经常抠耳朵的习惯应该改。另外,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头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有些小女孩喜欢扎耳朵眼,佩戴耳环、耳坠等装饰物,这对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边挂个金属物,玩时容易将耳朵拉扯坏。
不论大人孩子,在脖子上挂个小小的MP3,可以随时随地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但听MP3却能导致听力下降!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英国科研机构研究显示,MP3可导致提早30年耳聋。
当音乐变噪音
一般人只要暴露在90分贝的噪音中,就会觉得刺耳(一般谈话声约60分贝)
噪音对听力的影响是累积的、不易察觉的慢性伤害,长期“过量”听随身听,可能出现暂时性听力障碍。因此,当你警觉症状出现时,请尽速就医及暂时不听随身听。听力受损的症状有:耳鸣:当你听到耳朵发出“嗡嗡”声,可能就是耳朵生病了。这表示听神经受伤,异常放电的声音。感觉耳朵闷闷的。经常听不清楚别人说了什么:你听得到别人说话,却听不清楚谈话内容,常需请对方再讲一次。
【解决方案】
很多年轻人喜欢边嚼口香糖边听音乐,虽然看起来有些不雅,但耳鼻喉科专家认为,戴耳机听音乐时嚼口香糖可以保护听力。
专家指出,一边戴耳机听音乐一边咀嚼食物,可缓解中耳与外界的大气压力。比如很多人在飞机起飞与降落时会感到耳朵疼,做促使咽鼓管张开的动作,如咽口水、吃东西、喝饮料、打呵欠等,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此外,台湾医学界的一项研究指出,一边戴耳机听音乐一边咀嚼食物,内耳测量到的音波压力会降低1~3分贝,从而达到保护耳膜的效果。
从解剖学上分析,外耳道的前壁就是颞颌关节,而人在戴耳机听音乐时嚼东西,颞颌关节会拉扯耳朵,让耳塞式耳机送进耳朵的音量外泄,形成漏音,反而能保护耳朵。
另外:专家一致认为,控制聆听的音量及时间、选副好耳机,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青少年用耳机收听音乐、英语时应遵循“60—60”的法则。以使用MP3为例,即听MP3时不要把音量放到最大音量的60%以上尽量把声音调至40~60分贝(一般谈话声或略小),另外就是每次听MP3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不论大人孩子,在脖子上挂个小小的MP3,可以随时随地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但听MP3却能导致听力下降!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英国科研机构研究显示,MP3可导致提早30年耳聋。
当音乐变噪音 一般人只要暴露在90分贝的噪音中,就会觉得刺耳(一般谈话声约60分贝) 噪音对听力的影响是累积的、不易察觉的慢性伤害,长期“过量”听随身听,可能出现暂时性听力障碍。因此,当你警觉症状出现时,请尽速就医及暂时不听随身听。
听力受损的症状有:耳鸣:当你听到耳朵发出“嗡嗡”声,可能就是耳朵生病了。这表示听神经受伤,异常放电的声音。
感觉耳朵闷闷的。经常听不清楚别人说了什么:你听得到别人说话,却听不清楚谈话内容,常需请对方再讲一次。
【解决方案】 很多年轻人喜欢边嚼口香糖边听音乐,虽然看起来有些不雅,但耳鼻喉科专家认为,戴耳机听音乐时嚼口香糖可以保护听力。 专家指出,一边戴耳机听音乐一边咀嚼食物,可缓解中耳与外界的大气压力。
比如很多人在飞机起飞与降落时会感到耳朵疼,做促使咽鼓管张开的动作,如咽口水、吃东西、喝饮料、打呵欠等,症状就会有所缓解。 此外,台湾医学界的一项研究指出,一边戴耳机听音乐一边咀嚼食物,内耳测量到的音波压力会降低1~3分贝,从而达到保护耳膜的效果。
从解剖学上分析,外耳道的前壁就是颞颌关节,而人在戴耳机听音乐时嚼东西,颞颌关节会拉扯耳朵,让耳塞式耳机送进耳朵的音量外泄,形成漏音,反而能保护耳朵。 另外:专家一致认为,控制聆听的音量及时间、选副好耳机,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青少年用耳机收听音乐、英语时应遵循“60—60”的法则。以使用MP3为例,即听MP3时不要把音量放到最大音量的60%以上尽量把声音调至40~60分贝(一般谈话声或略小),另外就是每次听MP3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为什么听到金属摩擦或指甲挠黑板的声音会受不了 这是一般人都会产生的正常反映,因为当金属勺子刮碗的时候会有一种相互摩擦的噪音产生,从而刺激大脑神经,习惯用黑板擦刮黑板来提这个问题。用手指甲刮桌面都是同样的道理,大脑神经受到刺激后会在一段时间内使自己感觉到心率变化异常,这也可能是因为曾经受到某种刺激,所以从以后每次用指甲触金属面总是会觉的不舒服,而随着长大这种感觉反而越来越糟糕,要解决这中问题首先要从心理上克服这种无形的压力,然后再慢慢消除这种感觉! 就目前而言,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
事实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观察到它,并记录了这种声音使人打寒战的现象。在英文中,Gride是用来描述这种现象的专有词汇。
在1986年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是频率导致这种声音使人不适。但是,这种猜想在实验室中被证实是不正确的。
这种声音与某类猴子在察觉到危险情况时发出的声音相仿,所以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残留下来的一种回避险情的条件反射之一。用指甲在玻璃黑板上乱划的声音的确令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讨厌。
在美国,人们把这种声音叫做“blackboard screech”(黑板的金属切割声)。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听到后浑身感觉不自在呢?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对这种凄厉的声音的研究工作始于1988年。
声音就是空气振动,通过振动在1秒钟内形成的波的次数称之为“周波数”,单位用赫兹(Hz)表示。比如大座钟的声音低沉,周波数很低,而喷气式飞机起飞前发出的尖叫声周波数就很高。
人耳可以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对划黑板声的研究是从分析它的周波数结构开始的。
自然界的声音是有许多周波数集中形成的,能够引起人们听觉不愉快的原因首先怀疑的是周波数高。于是,从黑板的声音中先去除了周波数高的声音,但是,那种刺耳的感觉仍然存在。
接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周波数稍低的声音上,将周波数在1000HZ~2000Hz范围内的声音(1000Hz的声音大概接近于女高音美声中的最高音域)摘除掉,结果令人浑身不自在的声音没有了。对声音的大小也进行了实验,其中没有因果关系。
因此,造成听觉不快的原因并非黑板声音中最高的周波数。 把这种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进行了比较,结果意外地发现,一种猴子在察觉情况危急时发出的尖叫声(警戒声)与这种玻璃黑板的划声极为相似。
接受了这个实验结果以后推测,我们在听到这种声音以后出现的毛骨悚然的不自在感觉,也许是我们人类刚刚学会用两条腿走路时的“远古记忆”,即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附近有险情存在”的远古记忆。也就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依然残留着这么一种条件反射。
再者,分析人们看到电影中恐怖镜头的时候发出的尖叫声,据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其尖叫声的周波数都极为相近。看来这种不快的感觉是相通的,这里也许潜在着一个与我们人类的起源交织在一起的重大课题。
1.耳机需远离磁场,否则单元的磁体磁性会下降,久而久之灵敏度就会下降。
2.保证耳机网罩清洁,不要让单元部分过多的接触灰尘。
3.耳机需远离潮湿,否则耳机单元内的焊盘会生锈,电阻增大,导致耳机偏音。
4.使用前一定要关小音源设备音量,否则轻者震破膜褶皱,重者把耳机的音圈烧毁。
5.镀金的插头对于减小阻抗很有帮助,过度的磨损会导致音质的变化。
6.使用耳机后把耳机线上得汗水等擦掉,否则易造成线材老化,最后导致开缝、断
裂。
7.耳机经不起摔打及突发性的高空牵拉,这样对耳机音圈、震膜以及线材等伤害很
大。
8.在使用过程中耳机线应尽量避免拉扯、重压等人为损坏。
9.收线时注意不要折线,而是用一定的弧度收线,避免导线折断。
10.耳机是私人物品,最好不要交流使用,交流使用后一定要清洁干净,耳塞更是
要注意。
11.冬季天气寒冷,线材比较硬、脆,过度的折弯很容易弄断线材,因此尽量不要
在户外使用
01
成人使用耳机的时间每天多不超过2.3小时,而且连续使用不得超过半小时,能控制在40-60分贝(一般谈话声或略小),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当然耳机使用时间越少越好;
02
选择音量时记得从小到大调节,让耳朵慢慢适应音量,不要一下就调大声,这样对耳朵伤害很大;
03
一旦选择好合适的音量,就不要再增大音量了,否则会从听觉上增加耳朵的负担;
04
不要通过增大音量来抵御周围环境的噪音:如坐公车、地铁、喧闹的大街,在噪声中听音乐毁听力,这时候的声音通常在70-80分贝左右,而需要将声音调得更大才能听到,很容易就超过100分贝,不知不觉对耳朵造成严重伤害;
05
骑车、开车时戴耳机听音乐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个时候听音乐往往会分散注意力,难以迅速准确地判断路况,因此,从健康和安全方面考虑,骑车、开车时好不要戴着耳机;要想听音乐或练习外语时,好在环境安静的地方,且音量要适当;
06
选择耳机要慎重:这个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挑选耳机时,要选择音质佳、杂音小、音量可自由灵活调控的,一旦遇到声响过大等情况可及时调整,为了自己的耳朵好,也需要适宜选择好点的耳机;
07
如果使用耳机,感觉耳内疼痛、头晕或其他不良感觉等,立即停止使用耳机,觉得必要的话到医院检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