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要加热环状部位的右侧,进行热浴。
2、熔点管要干净,管壁要薄。
3、测量时将b型管装满管中的环状部分,过多的话液体沸腾会溢出。液体可装液体石蜡等。
4、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毛细管自上口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
扩展资料:
熔点测定法:
1、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取供试品适量,研成细粉,除另有规定外,应按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若该药品为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135℃以上、受热不分解的供试品,可采用105℃干燥;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用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干燥。
2、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
取供试品,注意用尽可能低的温度熔融后,吸入两端开口的毛细管(同第一法,但管端不熔封)中,使高达约10mm。在10℃或10℃以下的冷处静置24小时,或置冰上放冷不少于2小时,凝固后用橡皮圈将毛细管紧缚在温度计上,使毛细管的内容物部分适在温度计汞球中部。
3、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取供试品适量,缓缓搅拌并加热至温度达90~92℃时,放入一平底耐热容器中,使供试品厚度达到12mm±1mm,放冷至较规定的熔点上限高8~10℃;取刻度为0.2℃、水银球长18~28mm、直径5~6mm的温度计,使冷至5℃后,擦干并小心地将温度计汞球部垂直插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熔点测定法
熔点的测定实验中,b形管的注意事项: 1、熔点管要干净,管壁要薄。
2、测量时将b型管装满管中的环状部分,过多的话液体沸腾会溢出。液体可装液体石蜡等。
3、注意要加热环状部位的右侧,进行热浴。 4、当所用温度计浸入传温液在6cm以上时,管长应适当增加,使露出液面3cm以上,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毛细管自上口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
扩展资料: 熔点测试流程: 1、样品的干燥和研磨; 2、装样(把两头封闭长度约10~12cm的熔点管中间割裂,开口的一端插入样品粉末中,装样约高3~4mm,倒转填紧后,样高2~3mm); 3、把装样品的毛细管附于温度计上(样品部分在水银球中部); 4、放入热浴(温度计水银球在热浴中部,水银球不能碰瓶底也不能离开热浴液面); 粗测熔点,粗测时升温可稍快,一般每分钟4~5℃,直至样品熔化,记下此时温度计读数,供精确测定熔点时参考; 5、加热、控温(开始升温可快,当温度接近粗侧熔点15℃时,控制升温速度1~2℃/min); 6、观察熔点(始熔:固体收缩,当样品开始塌落并出现液相时,即为始熔;全熔:固体完全消失而成透明的液体时,即为全熔); 7、记录结果(熔点范围,即始熔至全熔温度); 8、要有二次以上重复的数据(通常不取平均值),第二次要用新装样品的熔点管,浴温要低于熔点20℃以上才放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型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熔点测定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熔点测定。
就我个人的经验,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要求。
使用b型管的注意事项是温度计应该置于两个支管口之间,也即是处于热回流之中。
毛细管的样品部分只要和温度计水银球平齐即可。就是说要注意的是Y轴位移,而不用在意X轴位移。
当然,为了观察方便,一般将它贴在远离支管的一侧或者靠近支管的一侧。
这个链接里有图可以看看:
工程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样的波纹管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将压力转换为位移力等。如今市面上有着不同材质的预应力波纹管,包括了金属材质和塑料材质。整体灵敏度高,并且拥有了十分出色的性能指标。
这几年不断有商家开始引进这类管材,进而使得预应力波纹管安装基本注意事项,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就简单的为各位消费者群体和商家们介绍一下,关于预应力波纹管安装的基本注意事项,让大家在整个安装过程当中都可以更加正确和顺畅。
第一、在波纹管道进行地沟埋设的时候,必须要按照规定的设计要求,以及符合标准的施工步骤进行操作。并且摆放一定要尽可能平直,如果沟底存在不平的现象,可以铺上细沙将其铺垫平整。不仅如此,在进行埋管之前还应该清除沟内当中的各类硬质物,这样可以避免后期使用过程当中,因为硬物质导致波纹管的变形。
第二、在预应力波纹管安装施工过程当中,每根预应力波纹管都可能存在长度不一样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实际环境所需要的长度,进而再测量好管材的准确长度之后锯断。在锯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切口的平整度,这样才能在连接的时候拥有更好的密封性。
第三、对于预应力波纹管安装铺设第一段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先填土。用穿缆器试试,可以顺利穿孔之后才能继续进行下面的管材铺设工程,这样更利于后期铺设。
第四、在预应力波纹管安装铺设好之后,一定要先使用细土或是细将其覆盖到符合标准的高度。切记不能让波纹管材处于一种悬空的状态。除此之外,如果外力导致了管线或是其他存在一定的损坏现象。这个时候在接孔的地方使用水泥将其包覆,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使用安全。
第五、在波纹管安装完毕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尽快将波纹管上的各种辅助定位构件以及相关紧固件进行拆除。并且需要按照规定的设计要求,进而将限位装置调到符合要求的位置,这样一来,才能够帮助管材在环境条件下发挥更好的补偿能力。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针对预应力波纹管安装,作出的简单分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这类管材的铺设以及安装,从而作出最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安装手法,使得后期使用起来更加顺畅。
MOS场效应管 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英文缩写为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属于绝缘栅型。
其主要特点是在金属栅极与沟道之间有一层二氧化硅绝缘层,因此具有很高的输入电阻(最高可达1015Ω)。它也分N沟道管和P沟道管,符号如图1所示。
通常是将衬底(基板)与源极S接在一起。根据导电方式的不同,MOSFET又分增强型、耗尽型。
所谓增强型是指:当VGS=0时管子是呈截止状态,加上正确的VGS后,多数载流子被吸引到栅极,从而“增强”了该区域的载流子,形成导电沟道。耗尽型则是指,当VGS=0时即形成沟道,加上正确的VGS时,能使多数载流子流出沟道,因而“耗尽”了载流子,使管子转向截止。
以N沟道为例,它是在P型硅衬底上制成两个高掺杂浓度的源扩散区N+和漏扩散区N+,再分别引出源极S和漏极D。源极与衬底在内部连通,二者总保持等电位。
图1(a)符号中的前头方向是从外向电,表示从P型材料(衬底)指身N型沟道。当漏接电源正极,源极接电源负极并使VGS=0时,沟道电流(即漏极电流)ID=0。
随着VGS逐渐升高,受栅极正电压的吸引,在两个扩散区之间就感应出带负电的少数载流子,形成从漏极到源极的N型沟道,当VGS大于管子的开启电压VTN(一般约为+2V)时,N沟道管开始导通,形成漏极电流ID。 国产N沟道MOSFET的典型产品有3DO1、3DO2、3DO4(以上均为单栅管),4DO1(双栅管)。
它们的管脚排列(底视图)见图2。 MOS场效应管比较“娇气”。
这是由于它的输入电阻很高,而栅-源极间电容又非常小,极易受外界电磁场或静电的感应而带电,而少量电荷就可在极间电容上形成相当高的电压(U=Q/C),将管子损坏。因此了厂时各管脚都绞合在一起,或装在金属箔内,使G极与S极呈等电位,防止积累静电荷。
管子不用时,全部引线也应短接。在测量时应格外小心,并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感措施。
下面介绍检测方法。 1.准备工作 测量之前,先把人体对地短路后,才能摸触MOSFET的管脚。
最好在手腕上接一条导线与大地连通,使人体与大地保持等电位。再把管脚分开,然后拆掉导线。
2.判定电极 将万用表拨于R*100档,首先确定栅极。若某脚与其它脚的电阻都是无穷大,证明此脚就是栅极G。
交换表笔重测量,S-D之间的电阻值应为几百欧至几千欧,其中阻值较小的那一次,黑表笔接的为D极,红表笔接的是S极。日本生产的3SK系列产品,S极与管壳接通,据此很容易确定S极。
3.检查放大能力(跨导) 将G极悬空,黑表笔接D极,红表笔接S极,然后用手指触摸G极,表针应有较大的偏转。双栅MOS场效应管有两个栅极G1、G2。
为区分之,可用手分别触摸G1、G2极,其中表针向左侧偏转幅度较大的为G2极。 目前有的MOSFET管在G-S极间增加了保护二极管,平时就不需要把各管脚短路了。
VMOS场效应管 VMOS场效应管(VMOSFET)简称VMOS管或功率场效应管,其全称为V型槽MOS场效应管。它是继MOSFET之后新发展起来的高效、功率开关器件。
它不仅继承了MOS场效应管输入阻抗高(≥108W)、驱动电流小(左右0.1μA左右),还具有耐压高(最高可耐压1200V)、工作电流大(1.5A~100A)、输出功率高(1~250W)、跨导的线性好、开关速度快等优良特性。正是由于它将电子管与功率晶体管之优点集于一身,因此在电压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可达数千倍)、功率放大器、开关电源和逆变器中正获得广泛应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大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芯片上,其工作电流基本上是沿水平方向流动。VMOS管则不同,从图1上可以看出其两大结构特点:第一,金属栅极采用V型槽结构;第二,具有垂直导电性。
由于漏极是从芯片的背面引出,所以ID不是沿芯片水平流动,而是自重掺杂N+区(源极S)出发,经过P沟道流入轻掺杂N-漂移区,最后垂直向下到达漏极D。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因为流通截面积增大,所以能通过大电流。
由于在栅极与芯片之间有二氧化硅绝缘层,因此它仍属于绝缘栅型MOS场效应管。 国内生产VMOS场效应管的主要厂家有877厂、天津半导体器件四厂、杭州电子管厂等,典型产品有VN401、VN672、VMPT2等。
表1列出六种VMOS管的主要参数。其中,IRFPC50的外型如图3所示。
下面介绍检测VMOS管的方法。 1.判定栅极G 将万用表拨至R*1k档分别测量三个管脚之间的电阻。
若发现某脚与其字两脚的电阻均呈无穷大,并且交换表笔后仍为无穷大,则证明此脚为G极,因为它和另外两个管脚是绝缘的。 2.判定源极S、漏极D 由图1可见,在源-漏之间有一个PN结,因此根据PN结正、反向电阻存在差异,可识别S极与D极。
用交换表笔法测两次电阻,其中电阻值较低(一般为几千欧至十几千欧)的一次为正向电阻,此时黑表笔的是S极,红表笔接D极。 3.测量漏-源通态电阻RDS(on) 将G-S极短路,选择万用表的R*1档,黑表笔接S极,红表笔接D极,阻值应为几欧至十几欧。
由于测试条件不同,测出的RDS(on)值比手册中给出的典型值要高一些。例如用500型万用表R*1档实测一只。
1、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或中上部。
2、夹完以后,手立即放到长柄处,拇指不要按在短柄上。
3、取下时,一样从上往下拿,始终不接触管口。
4、加热试管时需不停地振荡试管,使受热均匀。
5、防止腐蚀烧灼,手握长柄,大拇指按在长柄上。(注意: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基本参数:试管夹长度不小于180mm,宽度20mm,厚度10mm。试管夹闭口缝不大于1mm,最大开口距不小于25mm。闭口时两块夹片相合无明显不齐。试管夹所附毡块应粘接牢固,不得脱落。
扩展资料
试管的使用注意事项:
1、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3。
2、用滴管往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应悬空滴加,不得伸入试管口。
3、取块状固体要用镊子夹取放至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滑入试管底,不能使固体直接坠入,防止试管底破裂。
4、加热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管口稍向下,加热液体时倾斜约45°。
5、受热要均匀,以免暴沸或试管炸裂。
6、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试管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