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的行前准备 探险总是和危险联系在一起,但周密的计划、细致的准备会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这也是探险者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信心所在。
1.探险季节的选择 我国沙漠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属于干燥气候带,昼夜温差大,夏季酷热,温度高达摄氏50~60度,冬季严寒,温度低达摄氏零下20~30度;雨量极少,大多数地区全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风多而大,特别是风口地带,狂风到来时飞沙走石,内蒙至新疆一带的沙漠每年4月有季节性强风,常形成沙流。鉴于这些气候特征,选择探险旅行季节时应尽量避开炎热的夏季和风季,通常9月至来年3月之间比较合适。
2.制定线路和战术 制定探险路线和战术时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探险方案。 全自助式沙漠探险 制定这类探险方案的原则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集体协作在沙漠中有限度地探险。
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冬季探险,白天平均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一般探险者携带所有装备、食品、水在沙漠中生存活动也不能超过7天,行军距离在100公里左右。由于这是全自助式无后援沙漠探险,探险者出发时要背负所有的装备和给养,第一天是在高负重情况下行走,对探险者的体能和毅力都构成严峻的考验,根据探险行程,可以在宿营地有计划地预留部分食品,作为返程时的补给。
协作式沙漠探险 协作式探险可分为无后援式和有后援式。无后援式是指进入沙漠后,就失去了后方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支援,只是在驼队的协作下纵深沙海,大多数探险队采用这种方式。
但这种探险也是有限度的,因为骆驼在沙漠中负重也不能超过200公斤,在冬季,骆驼每隔7~10天也要饮一次水,一次饮水量也在100公斤左右,所以一般探险天数应控制在10天之内,行程在100~200公里之内。有后援式沙漠探险适用于长距离的沙漠穿越,属于“大兵团协同作战”,耗资巨大。
比如,90年代初期,中日和中英联合探险队两次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小规模穿越队伍在驼队的协作下,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00公里处东西向穿越,数支后援队用上百峰骆驼,从沙漠南缘的国道出发,每隔150公里向沙漠纵深100公里处投放补给品。
二、沙海行进 1.正确地判断方向 在广阔的沙漠上行走,因为视野空旷,难以找到定向的参照物,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洼地,人们一般不可能走直线,所以,沙漠行军中正确地判断方向是沙漠探险的先决条件。 用仪器判定方向 用罗盘和地图标定方向是早期沙漠探险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要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根据地图标定目标地区的位置和方位角,然后根据罗盘所指的方位角行进。
由于沙漠中不可能沿直线行军,用这种方法时要不断地校正方位,不然的话很难到达预定目标。在长距离沙漠探险和穿越中,准确到达目的地或在茫茫沙海中找到预投的补给品是非常困难的。
80年代后期,个人卫星导航系统(GPS)在民间的普及,将在沙漠中迷途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目前所有的沙漠探险队几乎都使用GPS导航。 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⑴用北极星判定方位 北极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颗较亮的恒星,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
北极星是小熊座的a星,大熊座(主要是北斗七星)和仙后星座位于北极星的两侧。我国位于北半球,终年夜间都可以看到北极星。
⑵利用太阳判定方向 太阳东起西落是最可靠的“指北针”。太阳由东向西移动,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
例如,在我国西部的沙漠,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中午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下午,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正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世代生活的维吾尔族驼工就是靠这种方法在沙漠中行走,绝不会迷失方向。
当然还有一些较精确的方法判定方向,如“立竿见影”法、手表判定法等都是在沙漠探险中很有用的(此法可参看《户外探险》2002年第10期P.65)。 ⑶利用沙丘走向判定方向 风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是迎风面,坡度较小、沙质较硬。
东南面背风,坡度大、沙质松软。另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都向东南方向倾斜。
但这里还是要说明的是,上述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的不同而异,沙丘的走向也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确的判断,须事先掌握目标地区的气象和地貌。 2.学会在沙漠中走路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在沙漠中徒步要想走得舒服,就得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子,鞋底太软,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时间长了脚会很难受。
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进了沙子,不一会儿脚就会被磨破。 学会用双杖走路 负重在沙漠中行军,上下翻越松软的沙丘,对膝盖构成很大的压力,很容易造成损伤。
用双杖行走能减轻膝盖的压力,也能节省很多体力。 不要怕走弯路 一望无际的沙海,并不是一马平川。
在沙漠中会遇到许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绕过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开背风面松软的沙地,尽量在迎风面和沙脊上行走,因为迎风面受风蚀作用,被压得很实,比较硬,在上面行走比较容易,也省力气;而背风面主。
编者按:对于进行沙漠探险、旅行的驴友俱乐部的驴友们来说,事先进行周密的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些沙漠徒步的常识,供驴友们参考。 全世界沙漠总面积约占陆地的1/5。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之间。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面积达6831400平方公里。
我国沙漠都集中在北纬35°以北,总面积为1280000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8。 沙漠地区与大陆其它地区有如下不同的特点: (1)降雨量少,水的蒸发量大。
一般在50毫米以下,有的多年不下一滴雨,而蒸发量达3000毫米。 (2)气温炎热,温度变化大。
沙漠中夏季沙面最高温度可达80℃,夜间又下降到10℃以下,冬季气温最低可到-30℃。 (3)人烟稀少,行走艰难。
(4)风沙大、风速快。 这些都给遇险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认真检修车辆。在沙漠中行进,路途是遥远的,没有汽油、冷却水等供应,更没有维修服务点。
所以,必须保证你的车辆一切正常,加满汽油。 · 注意身体保健。
沙漠探险是十分艰苦的,又受医疗条件限制。所有将在沙漠中跋涉的人,身体必须健康。
体质弱者、年老者不应冒险,不应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 准备充足的饮水。
在沙漠中,生存的首要条件是有足够的饮水。在沙漠中旅行、要根据你所制定的计划要求,带足你所需要的水。
盛水容器要轻便、不易破碎;为保险起见,要多带几个容器。 · 备好食物。
在沙漠中大自然提供的食物是十分有限的,全靠事先准备以延续你在整个沙漠中的活动。在遇险自救时,如果饮水不足,你不应吃东西,因为食物只会增加你对水的需求。
· 学会定方位。在沙漠探险、旅行等活动,时刻都有迷路的危险。
你出发之前应学会怎样阅读地图、怎样使用罗盘、怎样依夜晚星星确定你所处的方位。 · 留下日程表。
出发进入沙漠之前,一定要给家人及朋友留下活动日程表,说明你要去什么地方、将经过哪些道路、与谁同行、计划走多长时间、预计何时返回等。 在沙漠与戈壁中行进,除正确判定方位之外,要注意三个相互依存的因素:周围的温度、活动量及饮用水的贮存量。
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进行体力活动,人所消耗的水也要比阴影下多3倍。如果人们将水的消耗量降到最低限度,在沙漠戈壁中行进,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便随之增加。
我国西北沙漠,特别是新疆夏季最炎热时如不带水,在有遮阴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白天在太阳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夜间行走者无水不超过100公里,而烈日下行走则距离更短。在气温较低时,如无水,在我国沙漠中也很难走出200公里。
在沙漠戈壁中行进,最好是保存体力,夜行晓宿。白天要防止身体在太阳下暴晒,尽可能利用阴影遮蔽。
衣服的颜色最好是白色或浅色,白衣服可反射太阳辐射50%。头部应避免太阳暴晒,除了戴帽外,可用毛巾衬衫、伞布等制作头巾遮盖头部。
不可忽视的是,在缺水、干渴、炎热、孤独的沙漠之中,失望、焦虑的心理会促使人精神失常,并缩短生存的时间。为此,沙漠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平时要加强自身克服困难、战胜孤独、争取胜利的心理训练。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在沙漠中徒步要想走得舒服,就得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子,鞋底太软,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时间长了脚会很难受。
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进了沙子,不一会儿脚就会被磨破。 学会用双杖走路 负重在沙漠中行军,上下翻越松软的沙丘,对膝盖构成很大的压力,很容易造成损伤。
用双杖行走能减轻膝盖的压力,也能节省很多体力。 不要怕走弯路 一望无际的沙海,并不是一马平川。
在沙漠中会遇到许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绕过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开背风面松软的沙地,尽量在迎风面和沙脊上行走,因为迎风面受风蚀作用,被压得很实,比较硬,在上面行走比较容易,也省力气;而背风面主要是风积形成的,比较松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较深,比较消耗体力。
如果有驼队的话,踏着骆驼的蹄印走,可以节省很多体力。在沙漠探险中,在前面带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并且采用慢行、每小时休息10分钟的方法。
一般队伍一天行走不要超过直线距离20公里。 昼伏夜出避高温 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运动,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阴影下的三倍。
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最热的季节,如果不带水,在有遮阴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阳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
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要学会“夜行晓宿”方法。另外,在炎热、缺水、干渴、焦虑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被海市蜃楼的假象所迷惑。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注意事项: 1、活动中注意安全,听从领队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2、出行期间,请尊重当地的风俗人情,勿擅自逗弄、招惹沿途的动物、牲畜或未经允许采摘瓜果等作物; 3、户外活动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及不确定因素,领队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活动中请注意安全,听从领队的安排,不得擅自行动!否则后果自负; 4、注意早晚温差,注意保温,个人替换衣物、袜子等根据个人情况,该带的带上,洗漱用品带上;手电或头灯最好带上一把;带上相机吧,沿途风景相当好,我们会看到很多从没看多过的美丽风景;可带上扑克牌等; 5、可带点面包、巧克力、牛肉干、等高热量真空包装食品,零食随意,根据自己喜好携带;腐败物资随意; 6、带上个人身份证件,以备临时安检; 7、带上垃圾袋,注意环保; 旅游 旅游部门为游客安排了许多特殊的活动,像沙漠野餐、沙漠露营、观星赏月、沙漠找水,探访沙漠游牧民族,游览沙漠“鸟湖”、“鱼湖”以及观赏古代岩画等,这些都是漫游腾格里沙漠的“特色菜”。
此外,旅游部门还为客人提供车辆、食品、驼工、导游以及野营设备,当然,最主要的是骆驼。旅游用的骆驼, 腾格里沙漠-天鹅湖 除了考究的鞍鞯脚蹬外,还备有盛水果和食品的驮袋,客人们的照相机、望远镜等则可放在横搭在驼背上的土制褡裢里。
驼队里除了游客们的坐驼外,还有开路的导驼、导游的陪驼和压尾的后勤驼。驼队配置的叮咚作响的驼铃,夜间能响出十里以外,给人以安全、稳健的感觉,同时它还起到规范骆驼步伐的作用。
天鹅湖:腾格里沙漠天鹅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境内,地处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500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天鹅湖与月亮湖南北相距35公里左右,与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浩特镇东西同样相距35公里左右,三者形成一个钝角等腰三角形。
天鹅湖四周是浩瀚的沙漠,沙丘起伏,沙涛滚滚,景象奇伟壮观,令人心旷神怡。天鹅湖和月亮湖一大一小,是腾格里190多个湖泊中一对出众的姐妹花,她们相互衬托,各具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
1、着装:沙漠五一、十一期间气温较高,以往五一前后的沙漠腹地,在天气晴朗无风的情况下,白天气温25-40度,地表温度下午2点前后最高可达60几度,晚上气温在15度左右。
阴天大风天气气温会骤降至10度左右。所以着装搭配建议根据自身状况做好保暖和防暑工作。
建议着装:根据个人体质不同灵活掌握,冲锋衣裤+速干衣裤+排汗内衣裤 +抓绒裤+魔术头巾+帽子。 鞋要选择高帮轻便专业徒步鞋。
鞋面最好是全皮面或紧密的其它材质鞋面,不要选择有粗网眼的鞋面,以防止细沙钻进鞋与防水涂层之间。专业的徒步鞋,会对踝关节和脚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脚和小腿不容易疲劳,同时也减少崴脚的几率 2、饮食:有些穿越活动,饮水和食品若需自己背负,根据以往经验,每日饮水应在3-5升,食品尽量选择高能量的简单易消化并不易变质的干粮类食品和少许水果,尽量少用耗水量大的食品。
3、鞋:为了防止脚起泡,登山鞋鞋垫必须换成新的(使用超过100公里的就换),而且在行走时带些创可贴,发现脚有不舒服的部位赶紧贴上。袜子也要换成新的专业徒步袜子(脚后跟和脚掌部分加厚)。
4、包负重:为了减轻负重,尽量和同伴共享一些公用装备,建议4人用一套炉具,两人或者三人用一个帐篷,防潮垫最好用泡沫垫子。 5、沙尘暴:库布齐沙漠的沙尘暴发生的概率很低,而且库布齐的沙尘暴强度不是很大,所以并不会带来危险,大家不要谈沙尘色变,其实在沙漠里遇到沙尘天气,不是可怕的问题,随着沙尘的到来,温度会降低,身体耗水量减少,沙尘并不耽误人的正常行走,只是行军速度会减慢。
遇到沙尘时带上防风镜、口罩、头巾,把照相器材封闭好,在凉爽的沙尘里行军也是一种感受,只要听从领队的安排是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的。活动组织者应该在沙尘来临时快速收拢队伍,防止后队迷路。
(你好好想想一生能有几次机会在沙尘暴里背包行走的经历?) 6、如何控制自己的饮水量:在野外环境,每个人的耐渴程度不一样,在你出发前两天就开始大量饮水,让身体储存足够的水份。进入沙漠后,背包负重行走,尤其接近中午前后,身体会大量出汗,这个时候你就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定时饮水,每次饮水不要超过100毫升,30分钟饮水一次,这样一小瓶矿泉水够你用2个小时,一般早晨行走1个小时侯后开始补水,中午午餐用水控制在400-500毫升,晚饭用500-600毫升,在行走时要定时定量饮水,这是考验一个人适应环境和自控的能力,若没有这种自控能力,说明你不适合进入沙漠。
7、行走时的团队精神:队伍出行,队员身体素质有差异,如何解决差异问题,也就是如何解决速度快慢问题。强体力队员一定要记得你是参加团队的活动,不是跑单帮,不管你如何厉害,不是你逞强好胜的时候,留着多余的体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队员减负,相比你先于别人快那么一点点到达目的地的意义更加重大。
一同到达目的地,一同完成任务。 8、控制行军速度和定时休息是安全准时到达目的地的关键,沙漠负重穿越行走开始可30-40分钟休息3-5分钟,行进几个小时侯减少行走时间,增加休息次数。
要严格控制休息时间和行走时间,时速掌握在2.5-3公里/小时。当然,这要根据天气情况、当时沙漠路线状况和队员组成来灵活掌握。
9、行进中队伍之间的通讯联络:领路人和收队人员以及小组组长确保每时每刻处在能通联的状态下,以及时掌握整个队伍的整体状况,通过各组之间反馈的信息做出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严禁禁止前后队伍联系不上的情况发生。
10、建设营地:内帐穿好帐杆后把帐篷迎风面最小的一角冲向迎风面,扎帐篷的地钉时首先把浮沙用手扒掉,一般浮沙下面20公分左右就是潮湿的沙子,硬度很大,足以扎住地钉,地钉以大于45度角度斜插在湿沙子里面,一般能防止7-8级的大风,扎好地钉后,把除了帐篷门的其他三个部分用沙子培起来,也能抵抗强风和保暖。 冬季进入沙漠扎营要带锤子。
11、沙地里行走:背包负重行走时经常要翻越沙丘,为了给双腿减轻承重,用带大雪栏的双杖辅助行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上坡,会为双腿分担至少四分之一的承载力,使身体延迟疲劳,也提高了行进速度。 12、上坡时行走最好选择前面人的脚印走,跟走在台阶上差不多,利用手杖的支撑,会很轻松的翻越沙丘。
13、在平缓的地方行走最好不要跟着前面的脚印走,最好在偏离十几公分的没有经过踩踏的地方走。 14、一般气温达到30度无风情况,就应停下来等待,中午若因太阳直射气温高,可在附近高的沙梁上,把浮沙用手扒掉漏出湿沙子后坐下,用手杖和背包把冲锋衣支起来当做凉棚,沙梁上的微风和凉棚以及湿沙作用可减少身体的耗水量,防止中暑。
也可以把内帐支起来,躲在帐篷里。 15、白天行走时间有限就得增加夜晚的行走时间,在没有足够强的月光下,开路人可利用强光手电探清前方行走路线,后面的队员利用头灯根据前方脚印行走。
16、各组长和队员要相互协助,对本组的所有队员做到随时都在视线之内,绝对禁止出现个别队员离开小组长和队员视线的情况发生(如厕时要等待队员出现后再行进),尤其。
一、在沙漠中徒步,必须保证摄入足够量的水分。但是在沙漠中无法保证能够从外界补充水分,所以可以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减少体内水分流失来减少摄水量。
1. 穿着上最好按照暗色内衣+浅色外套的穿法,除了防晒外,还能可以保证空气流通,而且可以防止汗液在短时间内迅速蒸发而造成脱水。
2. 皮肤外露的部分如手部、脸部,可以用湿巾等将手套、头巾打湿后包在头上,可以有效降温,减少汗液蒸发。
3. 徒步过程中,控制好的节奏,不要太累,一定要用鼻子而不是嘴巴呼吸。用鼻子呼吸可以有效减少呼吸所造成的体液蒸发、流失。
4. 徒步过程中,嘴巴含一小口水,这样吸进来的空气经过水的降温再进入肺部后,可以减少肺部的体液流失。
5. 喝水时一定要小口小口的喝,不要大口牛饮。
二、沙漠徒步中,另外一个危险来自于方向辨认。 因为大部分沙漠地势平坦,多无参照物来辨认行走方向,所以在徒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原地打转或者偏离原定路线的情况。 在沙漠中迷路,很多新手因为心理素质的原因,恐慌、不知所措。这是户外的大忌。 虽然可以靠指北针、GPS来确定方位,但是沙漠多矿藏,会降低指北针的准确性;GPS耗电大,不能全程打开确定方位,而且部分强磁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信号丢失或者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介绍一些辨认方向的“土方法” 。
1、将手杖垂直插入地面,在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其他物体),15分钟后再在影子顶端放一块石头。 两块石头所形成的直线就是东西方向,再画一条垂直线就是南北方向。 (如果是在北半球,将左脚放在第一块石头上,右脚放在第二块石头上,这时所面对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在南半球的话则相反)。
2. 沙漠多风,会将沙子吹出波状的皱纹,前进时要保持跟波纹相同的角度。(不过要随时判断风向)
3. 每隔几分钟回头看一下脚印是否是一条直线,可与方法2相结合来保证自己没有走偏。
4. 如果是在岩石较多的沙漠地区徒步,每隔几分钟便设置一个石堆或其他颜色鲜艳的东西(目的与2、3类似),随时看一下自己是不是跟后面两个石堆成一条直线。
三、另外沙漠中的危险还有流沙、沙尘暴、洪水等, 不过这些遭遇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可轻视。出发前尽可能的请教当地向导最近是否可能发生恶劣天气。
四、其他小技巧
1. 辨认日落时间 四指并拢,食指对准太阳最底端,然后数从太阳最底端到地平线处有几根手指。每根手指代表15分钟,比如天洋最底端到地平线处隔了4根手指,那就表示距离日落还有1小时。
2. 最好在清早或者夜晚行动
3. 过沙丘时不要直上直下的过,选择横切会省下很多体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