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
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毛毛虫在有被啃咬痕迹的植物叶子上,常常会有五彩斑斓的毛毛虫。以松毛虫、桑毛虫、刺毛虫等较为多见。
这些毛毛虫多有毒,千千不要直接用手去捏,以防被它的毒刺刺伤。如果不幸被毛虫蜇了,千万不能抓,越抓红肿范围越大、皮肤越痛痒难忍。
最好随身带些胶布,贴在创面上然后揭下,粘掉皮肤上的毒毛,以减少伤害。 步甲虫一些步甲没有毒刺,但当它们受惊时会喷出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的雾状液体,如果眼睛接触了,要痛几个小时,有时几周才会痊愈。
这种御敌的绝招是许多步甲所共有的,有的步甲虫在喷射液体时还会发出“砰”的一声响亮的爆破声,因而俗称“放炮虫”或“放屁虫”。 黄蜂 黄蜂也是非常厉害的角色,奉劝你最好不要好奇而主动靠近黄蜂窝。
这些昆虫具有防卫的本能,如果蜂窝受到侵扰,它们会主动发起攻击。倾巢而出的黄蜂非常危险,人被蜇5次~10次以上就有致命可能。
万一遭到黄蜂的追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逃,尽量用衣服遮住皮肤,如果附近有水塘,跳进去避难也未尝不可。 蝎子 蜈蚣 此类昆虫毒性较强,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和溶血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
户外行走坐卧时要注意脚下身边,不要随意翻动石块土丘,避免蝎子、蜈蚣为保卫家园而主动伤人。一旦被蜇伤,应立即用橡胶止血带或者绳索等在伤口近心端扎紧,不要挤压伤口,可以用负压的办法吸出毒液,再用肥皂水、苏打水等碱性溶液冲洗、湿敷,以中和酸性毒液,有条件同时口服外用蛇药片,并立即就诊。
隐翅虫 隐翅虫夏秋季活跃,多夜间活动,有趋光性。隐翅虫的强酸性体液接触人体皮肤引起强烈刺激性反应。
多发于四肢、头面、颈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条状、片状水肿性红斑,甚至发生糜烂、坏死,自觉瘙痒及烧灼感。一旦发生要冲洗患处,用生理盐水、苏打水等湿敷,红肿者可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抗过敏药物。
反应严重者应及时就诊。 要避免昆虫伤害,正确的衣着很重要。
长袖衣服和长裤是必须的,最好上衣带有帽子,以防某些小生物空降到你的领子里。衣服的颜色不要太鲜艳,特别是黄色和红色,很容易招虫子。
浅蓝、淡绿都是合适的颜色,最好是穿迷彩服。鞋子应选择高帮的,因为草丛中除了虫子还可能有蛇,而最容易被蛇袭击的部位就是脚踝。
更多相关信息请点这里。
禁把虫草都当冬虫夏草吃 假冬虫夏草千万不要吃,虫草全世界有500种,中国有90多种,把凡是有虫草属真菌寄生于昆虫并能长成自作的虫菌结合体通称为冬虫夏草,是完全错误的。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所指的冬虫夏草,是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高寒草甸的昆虫蝙蝠蛾为寄主,由虫草菌侵入所形成的虫形菌核和未成熟子座的结合体,其他种类仅可简称为虫草,不是冬虫夏草。 健康与亚健康人的每天服用量一般在0.5-2克即可,病人用量则视疾病严重程度、所处治疗阶段、病程长短、病人体质、症状明显程度、年龄、季节等因素而定,一般每天服用量要在2-5克之间,每天的用量可分2到3次吃完。
科学家们鼓励人们多食用昆虫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食用昆虫的传统,油炸蝗虫、油炸蚕蛹也是我国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
尽管许多人对于这类菜肴难以接受,但是日前科学家们表示,昆虫体内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胆固醇含量又明显少于牛肉及猪肉,民众应当多食用这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虫宴”。 据英国《每日邮报》及《每日电讯报》6月2日报道,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National )的研究者们发现,全世界至少有113个国家存在食用昆虫的现象,而这些“食材”的种类竟然多达1700多种。
在墨西哥,人们在餐馆中可以吃到油炸蚱蜢和蚕蛹;哥伦比亚则有食用蚂蚁的风俗,人们将这些昆虫磨成粉末撒在面包上;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蛾子、蜻蜓、甲虫被烘烤后也成了人们喜爱的美食;而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油炸昆虫也作为一种小吃在超级市场上销售火爆。 研究人员表示,许多昆虫的体内都含有大量蛋白质,其中一些的蛋白质含量竟然是肉类及鱼类的2倍多,此外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重要元素也在这些昆虫体中大量存在。
人们食用这些昆虫不仅能够促进健康,还可以消灭害虫,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泰国,当政府无法有效地控制蝗虫数量时便鼓励民众通过食用的方法来消灭它们。
不过,研究人员希望,今后这些“昆虫小吃”能够成为超级市场中含有大量脂肪的垃圾食品的健康替代品。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工作人员帕特里克杜斯特表示,如果想要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昆虫食品身上的话,商家们需要使用一些技巧,让这些食品的外型难以与昆虫联系在一起。
专门负责烹调新奇食品的英国厨师保罗库克就表示,当看到一整只蝗虫或蟋蟀的时候,人们应该忽略自己的感受,这些昆虫其实是很干净的,而且营养丰富。 世界各地的食虫习俗 食虫习俗在世界上已有悠久的历史。
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宗教的戒律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地区基本不吃昆虫,有的甚至明令禁止食用昆虫。 总体来说,世界各大洲都有食虫习俗,但尤以亚洲、非洲、美洲为盛,这些地区可谓是食虫的“发达”区域,相比之下,欧洲则是食虫的“发展中”区域。
在亚洲则以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食用昆虫最为盛行,其周围的老挝、缅甸以及印度尼西亚、韩国,包括我国在内也有相当的普遍性。 而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则因宗教、或者本来就不太食用动物等原因,很少食用昆虫。
泰国自古以来就有食用昆虫的习惯,佬族人尤其喜欢吃虫,这种饮食习惯使他们体力充沛,成为重要的农业劳动力。对于泰国的食虫风俗,曾经有不少研究人员颇感兴趣,本世纪30年代初,英国人作过专门调查,并对傣族及佬族人的食物构成作了比较。
发现傣族人的食用蛋白质主要依赖鱼与豆类,量稍少。而佬族人的基本食物与傣族相拟,但由于经常食用昆虫,弥补了蛋白质的不足。
现在泰国被食用的昆虫主要有蝗虫、蟋蟀类、蝼蛄、螳螂、蟑螂、蜂类、蚂蚁,天蛾、白蚁、蜻蜒和蝇类等。 在中国,昆虫作为美味佳肴登上餐桌已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3000年前,人们已开始烹食昆虫,据文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已将蚁酱作为天子的馈食。除此以外,还有蝉、蜂等昆虫供贵族阶层享受。
在其后的文献中,亦有许多食用昆虫的记载。事实上,这些古代医药书籍中记载的许多昆虫,时至今日,仍然被人们视为补品而出现在餐桌上。
墨西哥则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食用昆虫大国。据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调查,该国食用昆虫的种类多达303种。
其中绝大多数为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所消费。在300多年前的文献中,就已经详细记载了墨西哥人吃水生椿象、蚂蚁和蝗虫的习惯,特别是蚂蚁,不仅是古代阿斯特克皇宫里的美味食品,而且也是宗教庆典上进贡上帝的首选佳品,直至今天在城市高中级饭店里还能品尝到蚂蚁的料理,如油炸蚂蚁、油炒蚂蚁等,一般以幼虫为主,价格在10美元左右。
1、蚂蚱身上带有寄生虫,食用一定要烧熟烧透,没处理的昆虫不能直接吃,有异味、发黑变质的昆虫坚决不吃;
2、儿童最好不要食用蚂蚱,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还不健全;
3、第一次吃的人可以少量尝试,以确认是否过敏;
4、品尝时不要喝酒,饮酒能导致扩张血管,加重过敏反应;
5、有鱼、虾等食物过敏史的患者尽量不要食用蚂蚱食物;
6、无过敏史的人也要预防食用蚂蚱后的过敏或食物中毒,一旦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头晕、恶心呕吐等过敏性症状,立即就医,决不能马虎大意。
扩展资料:
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常见食物为牛奶、黄豆、花生、蛋、鱼以及甲壳类、海鲜等。蚂蚱、知了等昆虫也富含高蛋白,但是由于虫类的食用人群较少,病例也比较少。
随着越来越多的昆虫类食品走上餐桌,过敏体质的人群一定要当心,昆虫所含的异种蛋白,较肉蛋奶更易引发过敏。
在食用虫类时一定要慎重,特别是有过蛋白质过敏病史的人,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切不可掉以轻心,立刻就近送往正规医院治疗。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上海一男子吃油炸蚂蚱 严重过敏险丧命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第一次吃又香又脆的油炸蚕蛹,38岁壮汉当场趴桌休克!
最简单的食虫方法是生吃,也许稍有点不文明,但能真正品尝到原 汁原味的昆虫味道,因而在世界各地不乏生食昆虫的习俗。
被生食的常 见种类有天牛、木蠢蛾、白蚁等,蛀食木材昆虫的幼虫,蜂类的幼虫以 及蝗虫、蝉、龙虱等。虽然昆虫中有毒的种类不多,生吃新鲜的活虫, 一般来说问题不大,但是昆虫的体表及肠内有很多微生物,有的还有寄 生虫存在,从卫生的角度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是不值得提倡的。
因 此,食用昆虫时,也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和烹调。常见的食用方法有烧烤、油炸、炒、煮等。
烧烤是最简单的烹调方法。较原始的方法是在野外用落叶、枯枝等 点燃一堆火,将抓到的昆虫投入火中,待烤熟后,即可食用。
较现代的 方法是用烤炉、铁板等工具,如同烤牛羊肉一样,将昆虫串在竹针上烧 烤,也可用植物的叶片等将昆虫包住进行间接烧烤。经烧烤的昆虫具有 特别的香味,且保持了昆虫的原味。
适用于烧烤的常见昆虫有蝗虫、蝉 以及蛾类的成虫等。 油炸也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烹调方法,在我国的养蚕农区,炸蚕蛹是 一道并非罕见的菜肴,它香脆可口,和油炸花生米一样,曾是人们下酒 的佐菜。
适用于油炸的种类除鳞翅目的蛹以外,还有膜翅目的幼虫以及 一些虫卵等。在广州的酒家里,有一道名叫椒盐桂花蝉的菜肴,即为油 炸后加一些调料制作而成,使用的材料除了蝉以外,还有水蝽、竹象等。
在山东,蝉的幼虫也常被油炸后端上餐桌,用来招待客人,据一位品尝 过其味的朋友介绍,味道确实不错。在福建客家地区,当地人将蛀食马 尾松的松天牛幼虫捡起,油炸后稍撒些盐食用,其味道不亚于肯德基的 炸鸡腿。
炒是中国菜中使用较多的烹调方法,昆虫也不例外。在云南,常将 蜂子炒蛋,使用的材料不仅有蜜蜂的幼虫,还包括各类胡蜂的幼虫,市 场上常有新鲜野生蜂巢出售。
除此以外,蚂蚁及鳞翅目的幼虫、蚕蛹等 也常被炒而食之。不仅中国,国外也是如此,在墨西哥的高级餐馆里, 就可品尝到一种蝶类幼虫与蔬菜炒制而成的佐菜,大概是其材料来之不 易的缘故,价格比牛排还贵。
将蝗虫蒸煮后食用,在我国文献中早有记载。即使今天,煮这一烹 调手法也常被用于昆虫的料理。
在日本,将稻蝗加入酱油砂糖及其他一 些调味料煮制后,加工成罐头销售。用同样方式加工后出售的还有蜜蜂 的幼虫、蚕蛹及一些水生昆虫。
此外,还有将昆虫加工成食品,例如昆虫糖、昆虫酒、昆虫点心等。 也有将昆虫加工成粉末后,用于制作各类料理及食品。
不管哪种食用方法,一定要选用新鲜的材料,不能食用腐烂变质的 昆虫,因为,昆虫死后,其体内及体表的微生物会大量繁殖,给食用者 带来危害。另外,刚抓来的活昆虫可稍放置一段时间,让其将肠内食物 充分排泄后食用为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5.4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