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注射乙肝疫苗要注意以下问题:
1: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明显高于正常,或有黄胆,暂缓接种.
2: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 建议孕前考虑接种,如果怀孕,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种
3:发热,或有急性、慢性疾病者,要等病情平稳后再接种。
4:已经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HBV-DNA阳性,无需接种。
5:抗-HBeAb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可能处在恢复期,不接种乙肝疫苗。
6:注射部位有急、慢性 感染、炎症时,不能注射。
7:要在正规医院就诊,在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遵遗嘱注射,乙肝疫苗有不同的剂型,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
8:正规注射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可以产生表面抗体,可以在注射最后一针后一至两个月复查,如果没有产生抗体,可以再次注射,必要时遵遗嘱加倍剂量注射。
9:抗-HBsAb阳性,大于10mIU/ml,有保护性,不必接种。
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者禁用;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和处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的孩子不宜接种;有慢性心脏病、肾脏病、肝病的孩子也不宜接种乙肝疫苗;一般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皮肤有湿疹的孩子不应接种牛痘疫苗,以防发生全身性牛痘反应。
接种后正常反应,这是疫苗本身的特殊所致的反应,其表现的强度随疫苗而异。可以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
1 局部反应。疫苗接种后,有的人可在针孔处出现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短暂的炎症反应,有的人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有的人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上述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消退。
2 发热。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3 其他不良反应。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
(10)注射预防针后要加强护理
a.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b.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c.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d.多喝开水。
e.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使用乙肝疫苗应注意什么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为了控制乙肝的流行,目前己广泛使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以预防乙肝的发生和流行。使用时应注意女如下几点。
(1)使用范围。除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HBsAg阳性者外,均可使用乙肝疫苗进行注射免疫,尤其适用于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的幼儿,年龄越小、,免疫应答越好(40岁以上者则免疫应答较差)。此外,HBsAg阳性(特别是HBsAg阳性)的产妇所生的婴,易受感染的医院工作人员及输血和用血液制品的病人也是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
(2)使用方法。除新生儿外,使用乙肝疫苗前均应取血检验肝功,如果HBsAg,抗-HBs;,抗-HBc,三项均阴性者,方可使用。婴儿出生时(2小时内),生后1个月和6个月,各注射30微克,应注射在上臂三角肌肉内,皮下注射或臀部注射都可降低免疫效果。
(3)禁忌症。乙肝疫苗不宜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因其可干扰和延迟抗体形成)。乙肝疫苗是灭活的HBsAg蛋白,并含有微量氢氧化铝、尿素和甲醛等,对有过敏史、发热或严重急慢性疾病者禁用。
(4)注意事项。乙肝疫苗只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而不能将体内已有的乙肝表面抗原消灭。因此HBsAg阳性者即使接种也不能使阳性转阴性。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产妇所生的婴儿,如将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可提高预防效果。乙肝疫苗的反应很轻微,少数人可发生局部疼痛、恶心、头痛和短期低热等。
使用乙肝疫苗应注意什么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为了控制乙肝的流行,目前己广泛使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以预防乙肝的发生和流行。使用时应注意女如下几点。
(1)使用范围。除已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HBsAg阳性者外,均可使用乙肝疫苗进行注射免疫,尤其适用于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的幼儿,年龄越小、,免疫应答越好(40岁以上者则免疫应答较差)。此外,HBsAg阳性(特别是HBsAg阳性)的产妇所生的婴,易受感染的医院工作人员及输血和用血液制品的病人也是乙肝疫苗接种的对象。
(2)使用方法。除新生儿外,使用乙肝疫苗前均应取血检验肝功,如果HBsAg,抗-HBs;,抗-HBc,三项均阴性者,方可使用。婴儿出生时(2小时内),生后1个月和6个月,各注射30微克,应注射在上臂三角肌肉内,皮下注射或臀部注射都可降低免疫效果。
(3)禁忌症。乙肝疫苗不宜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因其可干扰和延迟抗体形成)。乙肝疫苗是灭活的HBsAg蛋白,并含有微量氢氧化铝、尿素和甲醛等,对有过敏史、发热或严重急慢性疾病者禁用。
(4)注意事项。乙肝疫苗只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而不能将体内已有的乙肝表面抗原消灭。因此HBsAg阳性者即使接种也不能使阳性转阴性。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产妇所生的婴儿,如将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可提高预防效果。乙肝疫苗的反应很轻微,少数人可发生局部疼痛、恶心、头痛和短期低热等。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注射乙肝疫苗要注意以下问题:
1:肝功能异常,转氨酶明显高于正常,或有黄胆,暂缓接种.
2: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 建议孕前考虑接种,如果怀孕,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接种
3:发热,或有急性、慢性疾病者,要等病情平稳后再接种。
4:已经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HBV-DNA阳性,无需接种。
5:抗-HBeAb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可能处在恢复期,不接种乙肝疫苗。
6:注射部位有急、慢性 感染、炎症时,不能注射。
7:要在正规医院就诊,在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遵遗嘱注射,乙肝疫苗有不同的剂型,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
8:正规注射乙肝疫苗后,大多数人可以产生表面抗体,可以在注射最后一针后一至两个月复查,如果没有产生抗体,可以再次注射,必要时遵遗嘱加倍剂量注射。
9:抗-HBsAb阳性,大于10mIU/ml,有保护性,不必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哪些人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一:对于正在发热或持续发热者,体温超过37.5℃,建议应查明原因,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接种乙肝疫苗为宜。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二:对现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等)或其痊愈后还不足两周的患者,建议推迟接种或暂时不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三:对于已经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其本身体内已经存在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无预防和治疗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四: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如有哮喘、血清病、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福马林、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五:神经系统疾病、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及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六:对于一些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如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常生理期的: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等,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可能易发生偶合事件,建议最好推迟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一:对于正在发热或持续发热者,体温超过37.5℃,建议应查明原因,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接种乙肝疫苗为宜。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二:对现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等)或其痊愈后还不足两周的患者,建议推迟接种或暂时不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三:对于已经患有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接种乙肝疫苗,因为其本身体内已经存在乙肝病毒,接种乙肝疫苗,无预防和治疗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四:对于有过敏体质者如有哮喘、血清病、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福马林、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乙肝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禁忌五:神经系统疾病、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及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禁忌六:对于一些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如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常生理期的: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等,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可能易发生偶合事件,建议最好推迟接种乙肝疫苗。
未产生抗体可有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1.乙肝疫苗的剂量不足。
我国自1996年以后基本普遍使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今年我国新公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明:“对成人建议接种2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
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剂量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二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 所以,你以前注射的疫苗剂量如果不足,则应改为每次20微克重新进行3次全程免疫。
也有个别人每次20微克疫苗仍不能产生抗体,那么还可以加大剂量到30微克甚至更大量,并且可以每个月1次,连续3~4次,甚至更多次。当然,如果一次疫苗量太大,会引起疼痛和局部吸收困难,也可分不同部位同时注射。
2.乙肝疫苗质量不佳或保存不当失效。 一定要选用国家正规的生物制品企业生产的疫苗,并且在防疫站或具有预防接种资格的卫生机构进行注射。
另外乙肝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应在2~8℃避光的环境下,严防冻结和高温,否则均会失效,而且一定要在有效期之内使用。 3.乙肝疫苗注射的操作不规范。
乙肝疫苗注射前一定要摇匀,疫苗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有沉淀,如果使用前不摇匀,也会影响预防效果。 4.还有少数人在排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后,经过大剂量反复乙肝疫苗接种仍不能产生表面抗体。
这种情况比较复杂,首先要除外是否有潜在的乙肝病毒感染,应该进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如果此项指标为阳性,则说明该患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者是乙型肝炎病人。他们在检测乙肝五项时表面抗原(HBsAg)为阴性,或者核心抗体(HBcAb)和(或)E抗体(HBeAb)为阳性。
因此这种化验结果的人注射乙肝疫苗前可以先检测HBV-DNA,以除外乙肝病毒携带的可能。当然,先注射疫苗,如果不产生抗体再检测DNA也可以,即便是乙肝患者,注射乙肝疫苗也没有害处。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确有极少数人并没有被乙肝病毒感染,HBV-DNA为阴性,但是反复注射乙肝疫苗也不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理论说是由这类人的基因型决定的。
就像美国人感染乙肝病毒的就很少,而亚洲人和非洲人就很容易被感染。 另一种理论是,机体对免疫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些人注射疫苗后虽然没有在血液中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即没出现体液免疫反应,但仍可能出现其他有效的免疫反应,如细胞免疫反应。
所以即使HBsAb为阴性,也很可能机体已经产生了保护性,不必有太多顾虑。 总之,在除外了潜在的乙肝病毒感染后,反复注射足量的乙肝疫苗仍不能诱生乙肝表面抗体的人,就没必要再注射了,也不必太多的担心。
以上四条我们讲的是注射了3次乙肝疫苗后1~2个月化验表面抗体为阴性的情况。 如果你当时注射疫苗后产生了表面抗体,而现在经过多年后,化验HBsAb为阴性,那么你的免疫系统仍有免疫记忆,如果再感染乙肝病毒,体内的抗体水平还会升高,来抵抗乙肝病毒的入侵,也就是虽然目前表面抗体检测不到,但以前产生过乙肝抗体,会持久有保护性。
你可以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加强免疫,也就是再感染乙肝病毒,使你的抗体水平升高,HBsAb呈阳性反应。当然也可以不再注射疫苗,因为你仍有免疫力。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lu/ml,可给予加强免疫。”
这里说的高危人群,就是指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如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这些人可以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如果抗体的量低于10倍的标准值,则可以给予一次乙肝疫苗20微克注射,进行加强免疫。
这里还有一句话应注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就是说,经过全程预防接种后,一定要化验检查是否产生了表面抗体,即是否有免疫应答,如果有了抗体才有保护性,而没有产生抗体就应该加量注射,或按我们前面说的几点查找原因。 乙肝疫苗为什么要进行3次注射呢?因为反复多次的抗原刺激,可以使机体的抗体水平不断提高并且持久。
有的人注射一次后发现产生了抗体,就不再注射后两次,或将后二三次注射遗忘,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还有的人怀疑乙肝疫苗本身或加量注射会引发乙型肝炎,这种怀疑是没有必要的。
我想你可能不知道当时注射疫苗后是否产生了抗体,那么建议你重新按正常免疫程序再注射3针乙肝疫苗,每次20微克,并在三次注射后1~2个月化验是否有抗体 1、接种对象 所有可能感染乙肝的人。 2、禁忌症 肝炎患者以及发热、急性传染病者,严重慢性病患者,有免疫缺陷的人、严重过敏体质者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不可接种乙肝疫苗。
3、使用方法及效果 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0、1、6月连续3剂。如1月1日接种第1针,第2、3针分别为2月1日和7月1日。
第2、3针的日期可延迟,但不能提前。注射后抗体可以维持3-5年左右,以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再加强注射。
4、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 本疫苗非血液制品,安全可靠,很少有不良反应。极个别人可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