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是为治疗表证而设,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以恶寒发热并见、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为主要表现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以解表药为主要组分,具有宣散表邪、发汗解肌、透疹消疮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引起的各种表证,以及麻疹初期,疮疡初起,兼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疼、脉浮等表证者。
根据外感疾病的寒温性质不同,解表剂可分为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 。此外,由于表证有挟气滞、挟风湿、体虚外感及麻疹初起而有表证等情况,因而又有理气解表剂、解表润燥剂、解表透疹剂及扶正解表剂等不同类型.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 ,不宜久煎 ,以免药性耗散 ,攻效减弱。
解表剂取汗以微汗出为宜,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过多,必致耗气伤津。病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已溃,不宜使用解表剂。
在服法上一般适宜温服,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以助汗出。服药期间应注意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解表剂可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及扶正解表三类.辛温解表常用 : 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薷散;辛凉解表常用: 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石甘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扶正解表常用: 败毒饮,参苏饮,再造散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解表剂。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六淫外邪入浸所出现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或用于疹透不畅或风湿痛有表证者。
临床上,表证有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宜辛凉解表。此外,若表证兼气、血、阴、阳之不足,还须结合补益方药使用,以扶正祛邪,使正胜邪却。故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应用解表药时,注意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
用药量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及患 者体质不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如春夏腠理疏松,容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轻; 冬季腠理致密,不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重。
同样,北方严寒地区用药宜重;南方 炎热地区用药宜轻。 禁忌:解表药不宜用于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疮痈、淋病和失血症。
解表 发汗,应以微微汗出为度,汗出过多,可伤损正气。应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阳虚 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应加用扶正之品, 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表邪发展已全部入里者,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煎服时应注意:解表药多有辛散之性,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煎 煮时应武火急煎。
趁热服,饮后服适量的热开水,并加衣盖被,使微微有汗,但不 宜大汗淋漓;药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
解表法运用失当,有耗阴、伐正之弊端。
所以,《伤寒论》提 出解表剂的若干禁忌证。 (1) 营气不足。
《伤寒论》说:“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 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
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 少故也。”脉浮紧,周身疼痛,病属表实证,可以用麻黄汤解表发汗,但尺脉迟,是营血不足之征象,虽有表证,亦不可单纯解表,以免 引起亡阳脱阴之变证。
此时当养血滋阴解表。 (2) 误下里虚。
《伤寒论》说:“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 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 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为表证, 当用汗法而愈,医者反用下法,损伤了患者正气和津液,而出现身 重心悸、尺脉微等里虚证候。 此时虽有表证,亦不可用汗法,当待 正气来复,津液自和,往往能够自然汗出而愈,或者用补虚胜邪法 治疗。
(3) 中虚里寒。《伤寒论》说:“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 必吐蛔。”
素来中虚里寒之人,虽有表证,仍应扶助胃阳为主。假 如单用汗法,表证不但不解,反而更伤里阳,使里寒加重,而引起 呕吐,甚至吐出蛔虫。
(4) 咽喉干燥。肺阴不足、咽喉干燥之患者,虽有表证,亦不 可强发其汗,由于阴液不足,发汗不但不能驱邪外出,反因表散而 耗伤阴液,使咽喉干燥加重,甚则引起咽喉疼痛、吐脓血等症候。
所以,《伤寒论》说:“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此时可予以滋 阴解表,阴液得充,作汗表解,咽喉干燥亦可解除。
(5) 淋家。《伤寒论》指出:“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小便淋涩不利、尿道疼痛的患者,为肾阴亏损,下焦蕴热。此类患者, 即使有表证,亦禁解表发汗。
若误用解表,表证不但不解,反而更 伤津液,阴液愈亏,邪热逼血妄行,而发生尿血变证。 (6) 疮家。
患疮疡的人,脓血淋漓,久不痊愈,必然阴血亏损, 虽患感冒表证,亦禁单纯解表发汗。假如单纯表散,不但达不到解 表驱邪外出之目的,反而耗散阴液,使阴液更亏,筋脉失于濡养而 发生痉挛的变证。
故《伤寒论》提出“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 汗出则痉”。 (7) 衄家。
《伤寒论》指出:“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 脉急紧,直视不能#,不得眠。”常鼻衄之患者,阴血亏损,虽有感冒, 亦禁单独发汗。
因单纯表散,汗出阴血更伤,大汗出则重伤其阳, 而犯虚虚实实之诫,阳虚者出现两目直视,眼珠不能转动,阴虚者, 引起烦躁和失眠等症。 (8) 亡血家。
有吐血便血或崩漏失血之患者,阴血已亏,解表 发汗加重出血及损伤表阳,引起恶寒战栗。故《伤寒论》强调指出: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9) 汗家。《伤寒论》云:“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 已阴痛。
”汗为心液,平素汗多,必致心虚,复患感冒,单纯解表 发汗,使津液由毛窍而泄,以致津液更亏,出现精神恍惚、心中烦 乱和尿道干涩疼痛之变证。 总之,营阴不足,血液亏损,以及阳气虚微之患者,虽有表证, 亦不可单纯解表,以免犯虚虚之诫,引起变证。
必须权衡整体,配 以相应药物,兼治内虚和兼夹病邪,既达到解表驱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又不至于有耗伤人体正气的副作用。正如《中医治则研究。
治疗方法》 所说:“《伤寒论》条文有汗多不可汗,是仲景谆谆告人勿妄用发汗药, 不可汗者指较严重虚证,而一般虚证兼见并非禁用汗法,而应慎用, 或采用解表兼法。 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即为阳虚外感者而设。”
所谓解表剂,是指可以解除表证的药剂,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的作用,可分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大类。
辛温解表类的代表方有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辛凉解表类的代表方有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等。在煎服这些药剂时有一些讲究,由于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的药物,煎煮时加水要少,应大火急煎数沸,香气大出即可,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解表剂应温服,冬季可服热粥、姜汤或红糖水以助药力,服药后要卧床休息,并添加衣被,使身体微微出汗。冬季服药后要避风,夏季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闷热造成服用解表剂后大汗淋漓,因为汗出过多会耗伤津液,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以免发生虚脱等症。
此外,服用解表剂应忌食醋,因醋有收敛作用,会促进人体汗孔的收缩,使发汗解表作用下降。同时还应忌食生冷与鱼腥虾蟹等食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