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铜制品分很多种,铜合金按添加金属不同,采取的热处理工艺应该有所区别。根据合金的相图,才能找到合适的退火温度。
普遍运用与铜的退火为均匀化退火 亦称扩散退火。应用于钢及非铁合金(如锡青铜、硅青铜、白铜、镁合金等)的铸锭或铸件的一种退火方法。将铸锭或铸件加热到各该合金的固相线温度以下的某一较高温度,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下来。均匀化退火是使合金中的元素发生固态扩散,来减轻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偏析),主要是减轻晶粒尺度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晶内偏析或称枝晶偏析)。均匀化退火温度所以如此之高,是为了加快合金元素扩散,尽可能缩短保温时间。合金钢的均匀化退火温度远高于Ac3,通常是1050~1200℃。非铁合金锭进行均匀化退火的温度一般是“0.95*固相线温度(K)”,均匀化退火因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所以热能消耗量大。
铝的质量分数小于7.4%的铝青铜,在所有温度下为单相α固溶体,在压力加工后常用中间再结晶退火热处理。铝的质量分数为7. 4%~9.4%时为双相铝合金,当退火冷却速度过快时,合金中发生β→α的不完全转变,部分B相在随后的冷却中发生共析转变β→α+γ2。γ2是硬脆的金属间化合物Cu- Al和Cu- Al- Fe相,使金属强度及硬度提高,而塑性下降。而铝的质量分数达9. 4%~15. 6%的铝青铜在退火热处理缓慢冷却时发生β→α+γ2共析转变,形成片屑状共析组织,使塑性和韧性下降。
双相铝青铜(铝的质量分数为9. 4%~15. 6%)常用淬火来热处理强化,加热到5相区,快速冷却时将发生β-β′相变。该相变是无扩散性相变,形成亚稳定的针状马氏体。在β-β′的转变时经过一个中间阶段,即先形成有序固溶体β1,而后转变成马氏体β′或γ′。即β-有序化β1→无扩散相变成β′或γ′,β′和γ′为含铝量不同的马氏体。β′马氏体又是一种亚稳定组织,再将它加热又会形成β′→α+γ2的共析转变,使强度和硬度又有所提高。
铝合金的淬火范围较小,接近熔点温度时不能过热。合金强度随淬火热处理冷却速度降低而减少。冷速低时,出现Cu- Al,Cu- Al- Fe合金的α+γ2相,而Cu- Al- Ni,Cu- Al- Ni- Fe出现在α+KⅢ相中,其中γ2和KⅢ相都是硬质相,使合金脆性增加,而韧性下降。
黄铜退火是黄铜热处理工艺,是将黄铜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通常中间退火时,采取快速升温,装炉量大,温度取上限.从而提高再结晶温度,细化晶粒,缩短加热时间,减少氧化,提高生产率;最终退火,缓慢升温,控制装炉量,温度取下限,特别是薄壁零件,以保证产品性能均匀。
温度控制在±5℃之内,退火保温时黄铜为1.5~3h,锡青铜、铝青铜、铍青铜为1~3h。纯铜的再结晶退火工艺见表9.2-1,加工铜合金再结晶退火工艺见表9.2-2,对于能热处理强化的铜合金,中间退火后必须缓冷,其他铜合金冷却速度对性能影响不大。
扩展资料:
有些铜合金通过冷塑性变形加低温退火来提高其弹性极限,制作弹性元件。冷塑性变形度愈大,低温退火后的弹性极限提高愈多。一般铜合金弹性材料获得最好的弹性极限及其应力松弛的低温退火规范。
加工硬化可以提高铜和铜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但也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冷加工(冷轧、冷冲或冷拔)后的型材(线材、棒材、板材)再作进一步冷变形时将成为困难。所以,材料冷轧或冷拔的过程中,一道与一道之间须进行再结晶退火,恢复其塑性,以便于冷加工,此类再结晶退火为中间(再结晶)退火。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光亮退火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钮扣用黄铜带退火工艺探讨
金属铜热处理?纯铜吗?纯铜是面心立方结构,没有固态相变,所以,纯铜能够进行的热处理只有退火,没有正火和淬火以及回火,所以没有什么顺序问题,而且,即使退火,也只能进行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两种,其他的退火也不能进行。
正火、退火往往属于预先热处理,而淬火+回火属于最终热处理,个别的工件不太重要的情况,正火也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如果是钢的话,则加工顺序中,通常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有时也先正火,破除网状碳化物,然后再进行球化退火,特别是对于含碳量高的过共析钢更是如此。所以,这些顺序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工艺、技术要求而定,不能泛泛的说某个加工顺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