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免日光照射。
鲜奶中的维生素B、C受到日光照射会很快消失,即使是微弱的阳光照射超过6小时,也会令维生素B减少一半。因而存放牛奶最好用有色的或不透明光的器皿,并存放于阴凉之处。
2、不宜冰冻。牛奶冰冻后,其中的脂肪、蛋白质分离,乳酪素呈粉状凝结,味道明显减薄,营养成分不易被吸收。
3、不宜长时间高温蒸煮。牛奶中的蛋白质受高温作用,会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淀物出现,营养价值降低。
4、不宜采用铜器加热。铜能加速对维生素C的破坏,并对牛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因而会加速营养素的损失。
喝牛奶的禁忌如下: 1、忌久煮,牛奶只要煮开即可,久煮后会损失许多营养素,如加热时间长,牛奶中呈胶状的蛋白质微粒出现脱水现象,由原来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出现沉淀。
另外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磷酸盐由原来的酸性磷酸钙转化成不溶性的中性磷酸钙沉淀物。 加热时间长,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不但使牛奶带有褐色,并逐渐分解形成乳酸,同时还会产生少量的钾酸,使牛奶带有酸味。
加热时间长,牛奶中含有的少量维生素C也会被破坏掉。 2、忌空腹喝牛奶。
许多人习惯早餐喝一杯牛奶,不吃别的东西,以为这样即省时省力,又能保证营养,殊不知这是很不科学的。 因为牛奶作为一种饮料,更多的成分是水,当牛奶进入胃肠道后,一方面稀释了胃液,使胃液不能得到充分的分解与酶化,不利于营养吸收;另一方面,牛奶在肠道内留停时间很短,不利于多种营养的充分吸收。
故,为了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充分被人体吸收利用,在喝牛奶前吃一些面点或其他干食品为好。 3、忌在牛奶加热的同时即加白糖。
否则牛奶中的赖氨酸与白糖的分解产物果糖在高温下生成果糖基氨基酸。它是一种不但难被人体吸收且有碍人体健康的化合物。
正确的方法是,待牛奶加热稍晾后,再加白糖为好。 这些人群不宜喝牛奶! 1、消化道溃疡患者 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因其能刺激胃肠粘膜分泌大量胃酸,会使病情加重。
2、缺铁性贫血患者 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体内的亚铁就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铁的吸收利用,不利于贫血患者恢复健康。
3、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 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因此平时腹胀、多屁、腹痛腹泻的人不要喝牛奶。
4、返流性食道炎患者 含有脂肪的牛奶会影响下食道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道炎症状。 5、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脂酶的参与,饮用牛奶将加重胆囊和胰腺的负担,进而加重病情。
6、腹部手术后的患者 此类病人多有肠胀气,牛奶中含有较多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肠内不易消化,发酵后可产生气体,使肠胀气加重,不利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1、吃一些点心 先进食一些淀粉质如小蛋糕,小饼干也可以延缓牛奶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与胃液中消化酶进行酶解作用,缓慢地排到肠道,便于肠道吸收利用。
2、加热牛奶 加热牛奶饮用,比起冷牛奶更能使肠胃活跃,让好吸收进行到底。 3、不要过热 70摄氏度的三分钟加热,消毒营养两不误,煮沸的牛奶中含有致癌的焦糖,钙质也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
4、搭配蜂蜜 牛奶加蜂蜜是非常好的搭配,有治疗贫血和缓解痛经的作用。 5、睡前喝奶 临睡前喝奶,熟睡的时候正是身体向骨骼输送养分的黄金时期,所以睡前喝牛奶正是补钙的最佳通道。
但是人们说的睡前喝牛奶有助睡眠其实只是心理作用的,没有用的。 6、小口喝奶 小口喝牛奶,让牛奶与唾液消化酶充分接触,能让牛奶在消化道中停留更久有助养分吸收。
7、服药前后不要喝奶 服药前后饮用牛奶,会影响牛奶的吸收,牛奶也会和药物中的各种成分反应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8、不要混合果汁 果汁,水果混合喝牛奶,果汁和水果的酸性和牛奶酪蛋白结合会发生凝结沉淀,难以消化吸收。
9、不要加糖 煮沸牛奶的时候加糖,牛奶的赖氨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果糖反应,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赖氨酸。 10、菠菜与牛奶不搭 吃菠菜后喝牛奶,牛奶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钙,菠菜含有草酸,两者同食会结合成不溶性草酸钙,极大影响钙的吸收。
1.忌久煮,牛奶只要煮开即可,久煮后会损失许多营养素,如加热时间长,牛奶中呈胶状的蛋白质微粒出现脱水现象,由原来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出现沉淀。
另外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磷酸盐由原来的酸性磷酸钙转化成不溶性的中性磷酸钙沉淀物。加热时间长,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不但使牛奶带有褐色,并逐渐分解形成乳酸,同时还会产生少量的甲酸,使牛奶带有酸味。
加热时间长,牛奶中含有的少量维生素C 也会被破坏掉。 2.忌空腹喝牛奶。
许多人习惯早餐喝一杯牛奶,不吃别的东西,以为这样即省时省力,又能保证营养,殊不知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作为一种饮料,更多的成分是水,当牛奶进入胃肠道后,一方面稀释了胃液,使胃液不能得到充分的分解与酶化,不利于营养吸收;另一方面,牛奶在肠道内留停时间很短,不利于多种营养的充分吸收。
故,为了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充分被人体吸收利用,在喝牛奶前吃一点面包或其他干食品为好。 3.忌在牛奶加热的同时即加白糖。
否则牛奶的赖氨酸与白糖的分解产物果糖在高温下生成果糖基氨基酸。它是一种不但难被人体吸收且有碍人体健康的化合物。
正确的办法是,待牛奶加热稍晾后,再加白糖为好。 4.不宜在牛奶中加米汤喂婴儿,因牛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一般食品中缺少的维生素A,在牛奶中含量很高。
而米汤、米粥这些以淀粉为主的食物里,含有一种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据试验:牛奶掺人米汤后分别置于冷冰、常温和加热等多种温度下,结果维生素A 损失惊人,因此科学证明,含维生素A 的牛奶不宜与淀粉混合。婴幼儿维生素A 的摄取主要依靠乳类食品,维生素A 长期不足会导致孩子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故把牛奶、奶粉与米汤、糕于粉应分开时间喂给婴儿为宜。
5.忌冷喝牛奶,因凉牛奶易引起轻微的腹泻,更应忌饮从电冰箱或地窑里取出的冷牛奶,特别是有伤风感冒的患者。 6.有些人要忌喝牛奶: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返流性食管炎、胆囊炎,胰腺炎及胃次全切除手术者、缺血病人均不宜喝牛奶,这是由于牛奶较之普通饮料更能刺激胃酸分泌,而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与牛奶摄入量成正比,缺血的病人在用铁补血药物时再喝下牛奶,牛奶中的钙质子磷酸盐会使铁沉淀,妨碍着铁剂的吸收。
7.牛奶过敏者也忌喝牛奶,有些人对牛奶过敏,饮用后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还有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症状或尊麻疹等,应忌饮牛奶。
8.从事铅作业者忌饮牛奶,因牛奶能促使铅在人体中吸收与积存,易导致铅中毒的发生。 9.煮沸的牛奶忌贮存在保暖瓶中,因牛奶是高蛋白液体,在40℃以上的情况下,容易变质,保暖难免有菌,牛奶沾染了细菌,在保暖瓶中就成了细菌培养所,出现酵解变质,食用后容易得病。
10.塑料瓶装牛奶忌日照,半透明塑料瓶装的牛奶,经日光照射后,有75%的牛奶会产生一种难闻味道,维生素C 会大量失却,维生素B2 也减少,因此忌用塑料瓶装牛奶,也忌在日光灯下照射。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脱脂奶适合老年人、血压偏高的人群;高钙奶 适合中等及严重缺钙的人、少儿、老年人、易怒、失眠者以及工作压力大的女性; 2、缺铁性贫血、乳糖酸缺乏症、胆囊炎、胰腺炎患者不宜饮用;脾胃虚寒作泻、痰湿积饮者慎服。 3、乳糖不耐症(90%的华人有乳糖不耐症)人群服用要控制好用量,一般200毫升之内没问题,但个别只能喝很少的牛奶甚至完全不能喝牛奶,否则引起胃胀和腹泻。
要点:鲜牛奶中不宜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或和黑巧克力同食(破坏牛奶中的钙,喝了等于白喝),也不可代替白开水服药,不宜长时间冷冻或高温蒸煮鲜牛奶(一般煮到70℃用3分钟,煮到60℃用6分钟),否则牛奶的营养价值会大大降低
喝牛奶的4大注意事项 : 1、牛奶是不是越浓就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
而如果是肠道功能较差的人吃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 这是因为该类人群的肠道功能较差,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2、牛奶+橘汁或柠檬汁 在牛奶中加点橘子汁或者柠檬汁提味会不会更好喝呢?其实不然,橘子汁和柠檬汁都是高果酸的果品。果酸碰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则会让蛋白质变性,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3、牛奶+巧克力 牛奶和咖啡配在一起可以使咖啡更加香醇,于是就有人想到牛奶+巧克力,认为这两样一起吃大有益处。 其实并不是这样,牛奶里的钙和巧克力的草酸会产生化学反应。
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毛发干枯,缺钙,易骨折等症状。 4、牛奶+药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
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 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4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