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用于输注抗生素等药品和补充体内需要的水分、盐类、糖类等。
(1)注射部位及方法。常选用前臂浅静脉、大隐静脉或手背、足背浅静脉。
注射方法同静脉注射。(2)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一定仔细检查液体内有无混浊或杂质。②输液如有两种以上的药物时,一定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③为患者扎针前,输液管内的空气一定排尽。以后要随时检查输液针头有无滑脱或堵塞。
④调整滴速(成人每分钟约40-60滴),对老年人或心脏病患者,一定减慢滴速,并要控制输液量。⑤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发冷、发热、发抖等反应或瘙痒等感觉。
若有则应立即停止输液或减慢输液滴速。务必在液输完前拔出(或关闭)针头,以防空气进人静脉内。
密闭式静脉输液注意事项有:(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确知针头已进入血管内时再加药。(3) 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4) 输液瓶内加入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和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5) 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6) 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病员可选用头皮静脉针进行输液,局部肢体需要用夹板固定,加强巡视。(7) 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员主诉,观察针头及橡胶管有无漏水,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疼痛等,注意有无药液 漏出。
(8) 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输液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严防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9) 持续输液24小时者,需每天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瓶。
密闭式静脉输液应注意: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査对制度。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确知针头已进入血管内时再加药。②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安排 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输液瓶内加入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和药物在 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安排。③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 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病员可选用头皮静脉针进行输液,局 部肢体需要用夹板固定,加强巡视。④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员主诉,观察 针头及橡胶管有无漏水,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局部皮肤有无肿 胀、疼痛等,注意有无药液漏出。
⑤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输 液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严防空气进人,造成空气栓塞。⑥持续输液24小时者,需每 天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瓶。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一、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常用于治疗烧伤、出血、休克等。
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常用于各种原因的脱水、禁食、大手术后。
3.输入药物,达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种感染等。
4.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的渗透压,以达到预防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1 有关输液的解释 目前我们要求进行操作前说明目的,操作完毕后交代注意事项,在整体护理病房输液过程中还会结合健康教育。
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补液中病人一般要求卧床,尤其是接受输液治疗较长的病人,穿刺部位很可能是一些较脆弱的小血管,不好固定的部位,护士千叮咛万嘱咐别乱动,病人小心翼翼地躺在床上,因此最想知道今天自己要补多少液。而多数护士常常是习惯在打完针第三次核对时告诉病人今天的补液量。
病人想知道今天补液量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必然会产生焦虑。所以建议护士在工作中加强灵活性和主动性,在首次查对时就告诉病人他今天的补液量。
现在很多医院已进行了电脑化处理医嘱,打印输液卡,如果在输液卡上自动统计输液量,也是一项减少护士工作量的有效方法。 2 进针前嘱病人握拳视操作部位而定 为了使血管充盈,操作规程中要求护士嘱病人握拳,但临床中病人握拳后拳头呈一金字塔形,如果穿刺部位是在临床护士最常选用的手背静脉,那么此时护士很难绷紧手背皮肤,操作也很不方便,因此,通常的做法是护士用左手握住病人需穿刺的手,大拇指在病人手背绷紧皮肤,其余四指轻持病人的手心。
同时,护士的手与病人相握,使病人感到镇定和放松,有利于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而穿刺的部位在肘正中静脉或手臂上的静脉,则嘱病人握拳是不影响护士的操作的。
3 进针的角度视穿刺的血管部位和粗细而定 为了避免较细的血管穿透,学校操作规程中要求20°角进针,但在穿刺肘中静脉等粗大静脉时,可采用6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少许。这种方式进针,由于角度高,通过真皮层时间减少,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并且由于血管粗大,不易穿透静脉。 4 针管固定 目前大多数医院已有输液贴代替以往用胶布和小纱块进行固定。
以往用胶布固定时常用的三条胶布固定法是第一条胶布固定住针柄,第二条交叉固定,第三条固定覆盖进针点的小纱块和部分头皮针软管。而现在所用的一次性输液贴含小纱块的那条很宽,可以一下完成固定针柄和覆盖进针点的两个步骤,而如果在病人安静配合的状态下,是不需交叉固定,因为交叉的胶布贴紧了含小纱块的胶布,在输液完毕后拔针用含小纱块按压的操作变的较为复杂。
所以这样的病人只要两条胶布固定即可,当然在病人烦躁、昏迷、不配合的情况下必须交叉固定。 5 拔针的手法及按压时间 拔针以前是用棉签在血管上方,如今采用输液贴,可以先分离胶布,用左手大拇指轻放在进针点侧边,右手迅速拔针,然后左手大拇指绷紧皮肤,压迫静脉,再右手大拇指用带小纱块的输液贴按压针眼。
这样的拔针方法病人疼痛感较棉签按压拔针法轻。而按压时间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有些护士只按压到不再见有血液流出体表,而这样往往会造成病人皮下瘀血。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瘀血,一般要按压3~4min,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瘀血。 总之,由于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临床护士已逐渐重视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而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护理方法也有相应的调整。
静脉输液八注意 1、输液前排空大小便,以免输液中途排便使针头脱落。 2、静脉穿刺前应尽力握拳,使静脉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
3、如遇冬天寒冷或血管低沉者,可用热水袋50℃ 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以利于穿刺成功。 4、在接受输液过程中,如感觉穿刺部位有肿胀、疼痛等,可能是局部 有药液渗出或针头滑脱,应及时报告护理人员。
5、输液中途不可擅自打开调速器,以免滴速太快,造成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6、若输液过程中出现畏冷、寒颤,可能是输液反应,应及时关闭调速器并报告护理人员。
7、输液结束后,请用干棉签中等力度压迫针眼10分钟。若同时用胶布固定则效果更佳,有利于促进针眼愈合。
8、按压时间到达后,1小时内不可急于甩动手臂,以防止血流压力的突变,再次冲开刚愈合的针眼而导致皮下瘀血。
(1)核对药瓶瓶签(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和输液卡;检查药液质量。
(2)消毒瓶塞,根据医嘱加入药物,在瓶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加药时间。 (3)检查输液器,将输液器和通气针同时插入瓶塞至根部,关闭调节器。
(4)核对解释,嘱病人排尿,取合适体位,备胶布3~4条,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 (5)打开调节器,倒置茂菲滴管,使茂菲滴管充满1/3~1/2液体,倒转滴管将空气排尽,关闭调节器待用。
(6)选择好静脉,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病人握拳。 (7)再次核对药物,再次排气,关闭调节器。
取下护针帽行静脉注射,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针头,一手松开止血带、调节器,嘱病人松拳。观察滴入是否通畅后固定针头。
(8)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以及心肺功能调节滴速:一般成人约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对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年老体弱、婴幼儿以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含钾药物、高渗性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应减慢滴速。
(9)取下止血带及垫枕,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10)在输液卡上填写输液时间、药物、滴速,签名后挂于输液架上;将呼叫器置于病人可取处,加强巡视并及时处理输液故障。
及时换瓶,输液完毕拔针按压,整理。
1 有关输液的解释 目前我们要求进行操作前说明目的,操作完毕后交代注意事项,在整体护理病房输液过程中还会结合健康教育。
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补液中病人一般要求卧床,尤其是接受输液治疗较长的病人,穿刺部位很可能是一些较脆弱的小血管,不好固定的部位,护士千叮咛万嘱咐别乱动,病人小心翼翼地躺在床上,因此最想知道今天自己要补多少液。 而多数护士常常是习惯在打完针第三次核对时告诉病人今天的补液量。
病人想知道今天补液量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必然会产生焦虑。所以建议护士在工作中加强灵活性和主动性,在首次查对时就告诉病人他今天的补液量。
现在很多医院已进行了电脑化处理医嘱,打印输液卡,如果在输液卡上自动统计输液量,也是一项减少护士工作量的有效方法。 2 进针前嘱病人握拳视操作部位而定 为了使血管充盈,操作规程中要求护士嘱病人握拳,但临床中病人握拳后拳头呈一金字塔形,如果穿刺部位是在临床护士最常选用的手背静脉,那么此时护士很难绷紧手背皮肤,操作也很不方便,因此,通常的做法是护士用左手握住病人需穿刺的手,大拇指在病人手背绷紧皮肤,其余四指轻持病人的手心。
同时,护士的手与病人相握,使病人感到镇定和放松,有利于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而穿刺的部位在肘正中静脉或手臂上的静脉,则嘱病人握拳是不影响护士的操作的。
3 进针的角度视穿刺的血管部位和粗细而定 为了避免较细的血管穿透,学校操作规程中要求20°角进针,但在穿刺肘中静脉等粗大静脉时,可采用6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少许。 这种方式进针,由于角度高,通过真皮层时间减少,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并且由于血管粗大,不易穿透静脉。 4 针管固定 目前大多数医院已有输液贴代替以往用胶布和小纱块进行固定。
以往用胶布固定时常用的三条胶布固定法是第一条胶布固定住针柄,第二条交叉固定,第三条固定覆盖进针点的小纱块和部分头皮针软管。 而现在所用的一次性输液贴含小纱块的那条很宽,可以一下完成固定针柄和覆盖进针点的两个步骤,而如果在病人安静配合的状态下,是不需交叉固定,因为交叉的胶布贴紧了含小纱块的胶布,在输液完毕后拔针用含小纱块按压的操作变的较为复杂。
所以这样的病人只要两条胶布固定即可,当然在病人烦躁、昏迷、不配合的情况下必须交叉固定。 5 拔针的手法及按压时间 拔针以前是用棉签在血管上方,如今采用输液贴,可以先分离胶布,用左手大拇指轻放在进针点侧边,右手迅速拔针,然后左手大拇指绷紧皮肤,压迫静脉,再右手大拇指用带小纱块的输液贴按压针眼。
这样的拔针方法病人疼痛感较棉签按压拔针法轻。 而按压时间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有些护士只按压到不再见有血液流出体表,而这样往往会造成病人皮下瘀血。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瘀血,一般要按压3~4min,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瘀血。 总之,由于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临床护士已逐渐重视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而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护理方法也有相应的调整。
静脉输液八注意 1、输液前排空大小便,以免输液中途排便使针头脱落。 2、静脉穿刺前应尽力握拳,使静脉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
3、如遇冬天寒冷或血管低沉者,可用热水袋 50℃ 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以利于穿刺成功。 4、在接受输液过程中,如感觉穿刺部位有肿胀、疼痛等,可能是局部 有药液渗出或针头滑脱,应及时报告护理人员。
5、输液中途不可擅自打开调速器,以免滴速太快,造成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6、若输液过程中出现畏冷、寒颤,可能是输液反应,应及时关闭调速器并报告护理人员。
7、输液结束后,请用干棉签中等力度压迫针眼10分钟。若同时用胶布固定则效果更佳,有利于促进针眼愈合。
8、按压时间到达后,1小时内不可急于甩动手臂,以防止血流压力的突变,再次冲开刚愈合的针眼而导致皮下瘀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