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痛是分娩过程中的自然生理反应,长期以来人们把这种剧烈 的痛苦过程视为不可避免的正常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 学的发展,人类为碎少分娩疼痛进行了漫长的探索和研究。从1853年 英国女王接受氯仿无痛分娩顺利生产开始,分娩镇痛先后经历了“生理 分娩法”,“硬膜外麻醉镇痛”,“药物性镇痛”,“PCEA”,及现在的可行 走分娩镇痛(CSEA)。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镇痛,目的都是为了产妇能 清醒而无痛苦的自然分娩,尽量达到理想的分娩状况。 (一) 分娩痛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1。
女性生殖系统的神经支配分为内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的 神经支配。外生殖器官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由第Ⅱ、Ⅲ、Ⅳ慨神经的 分支组成,分布于肛门、阴蒂、阴唇和会阴。
内生殖器官主要由交感和 副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下行人盆腔形成骨盆神经丛,分布于子宫 体、子宫颈和膀胱上部,骨盆神经丛同时还包括来自Ⅱ、Ⅲ、Ⅳ骶神经的 副交感神经,支配子宫的肌肉活动。
2。分娩时疼痛的传导途径分为分娩第一、第二、第三期疼痛。
第一期疼痛始于宫颈和子宫下段的扩张以及子宫体部的收缩,疼痛强 度与子宫收缩的力度、宫内压力的强度有关,主要来自T10〜L1下行的 背侧支和外侧支的牵涉痛。第二期痛是指下腹软产道、外阴部、会阴伸 展时,通过感觉神经传递而发生的疼痛,此期的完善镇痛关键在于成功 的阴部神经阻滞。
第三期痛为胎盘娩出时宫颈的扩张和子宫收缩所致 的疼痛,阴部则没有疼痛。 3。
分娩疼痛所致的继发性生理改变由于分娩时疼痛产妇产生 应激反应,使氧耗量增加,换气过度,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由于疼 痛可使儿茶酚胺增加,胎盘灌注量较少,可引起胎儿酸中毒;因为疼痛 还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排出量增加和子宫的收缩减弱。 (二) 理想分娩镇痛的基本特征 1。
能确切、完善地解除产妇疼痛。 2。
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要求。 3。
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 4。
对母体的呼吸、循环、代谢没有影响。 5。
产妇清醒,可参与生产过程。 6。
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 7。
对胎儿无抑制,对分娩后的新生儿生长发育无影响。 8。
妇产科医师容易掌握。 (三) 分娩镇痛对母儿的影响 1。
麻醉镇痛药物有扩张周围血管作用,发生低血压,可导致子宫 胎盘的灌注减少。 2。
由于血压降低或药物作用,可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3。
麻醉可引起子宫收缩减弱而致产程延长。 4•使产妇活动受限。
1。 可引起产后尿潴留。
2。 多数镇静药、麻醉药物有分子量小、高脂溶性、与蛋白结合率 低和易于扩散的特点,容易经胎盘扩散进人胎儿体内而直接影响 胎儿。
(四) 分娩镇痛的基本方法 1。非药物性方法包括心理疗法、针刺镇痛、水针镇痛、水浴分娩 镇痛以及Doulas分娩法。
(1) 心理疗法:也称拉马策法。主要包括:①对孕妇和家属进行教 育,消除紧张情绪。
②镇痛呼吸技术,临产开始后行胸式呼吸,深而慢, 以此缓解紧张;在第一产程末期、宫口开全之前,用快而浅的呼吸和喘 气;第二产程时向下屏气代替喘气。 ③按摩法,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 时可在下腹部按摩或产妇侧卧位按摩腰舐部,宫缩间歇时停止。
④压 迫法,用于第一产程活跃期,让产妇双手拇指按压髂前上棘、髂棘或耻 骨联合,可与按摩法交替使用。 (2) 针刺镇痛:起源于中医经络中的针刺疗法。
适用于协调性、疏 通性良好的产妇。 它在不妨碍子宫收缩的同时抑制疼痛,有不影响母 体循环系统的优点,但存在镇痛不全,内脏牵拉反射明显等缺点。
(3) 水针镇痛:产程活跃期腰痛剧烈难忍时,在第五腰椎棘突中线 左右旁2厘米处作为注射点,并在此两点以下2厘米处另取两个注射 点,共4个注射点,在每个注射点皮下注射0。 5毫升注射用水。
是一种 简单、易行、符合自然分娩生理规律的方法,适合于农村、基层应用。 (4) 水浴分娩镇痛:利用水压、水温以及心理调节进行镇痛,机制还 有待研究。
(5)Doulas分娩法:Doula是希腊文,是有过生育经验,有分娩基本 知识,并富有爱心、有乐于助人品德的助产士或受过培训的妇女,在产 前、产时及产后陪伴产妇,尤其在分娩过程中给产妇生理上、心理上、感 情上的支持,使产妇感到安全、舒适、充满信心,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 与医护人员配合,顺利分娩。 2。
神经阻滞方法主要包括局部末梢神经阻滞、舐管阻滞、硬膜 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以及自控法分娩 镇痛等。 (1) 局部末梢神经阻滞:包括阴部神经阻滞和宫颈旁神经阻滞。
阻 滞阴部神经的重要标志为坐骨棘和舐棘韧带,方法有两种:经阴道和经 会阴途径。 可维持1小时,主要达到分娩第二期的镇痛要求。
宫颈旁 阻滞主要是在两侧阔韧带的蕋底部阻滞,可消除第一产程痛。 (2) 低管阻滞:主要作用于第二产程。
缺点是用药量大,穿刺易损 伤血管或误人蛛网膜下腔。此外,可延长第二产程。
(3) 硬膜外阻滞:①宫缩痛冲动经子宫纤维传至脊髓背角,该处密 布阿片受体。 经硬膜外注人的麻醉性镇痛药,直接与背角的阿片受体 结合,由此产生镇痛效果,同时无任何感觉和运动阻滞,也无。
镇痛泵因里面所装的药物不同而分成硬膜外泵和静脉泵两种。
硬膜外泵常使用局麻药、吗啡等,而静脉泵常用芬太尼等,两者的使用需严格区分,不能把硬膜外泵接到静脉输液端,也不能把静脉泵接到硬膜外接头处,否则会出现局麻药的全身麻醉作用或因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病人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在病房发生以上意外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除麻醉医生外,任何人都不允许随意改变镇痛泵的给药方式。
在手术病人带着镇痛泵回到病房前,麻醉医生会做好以下事情:根据病人情况选择48小时泵,配好镇痛药物,加入镇痛泵使扩张囊的顶端到达泵体的100毫升刻度处。在手术接近结束时先为病人推注一次首剂量,使镇痛药物迅速达到一定的浓度,以衔接麻醉后到镇痛泵起作用这段时间,保证病人不痛。
然后,把镇痛泵连接到病人身上,硬膜外泵的用胶布固定妥当,静脉泵的接到输液端,如使用三通的应保证接头通畅。当病房护士接班时,应了解所用镇痛泵为哪一类型,是否连接妥当。
必要时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有关注意事项。在镇痛泵使用过程中,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情况及泵体、管道有无漏液情况,了解病人镇痛的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
在为病人换补液或静脉推药后,始终保持三通接头的通畅,以免影响镇痛泵的进药。随着药物的减少,镇痛泵的扩张囊会渐渐缩小,直至完全瘪陷,才表明药物已经用完,硬膜外泵可等待麻醉医生来移除,静脉泵则可由病房护士卸除。
任何使用中的问题都可联系麻醉科值班医生。
(1) 宫缩乏力护理要点:专人监测宫缩情况,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使用小剂量的催产素调节宫缩,维持子宫收缩压力6。
67〜8。00kPa (50〜60mmHg),间隔2〜3min,持续40〜50s,以促进宫缩。
但要警惕宫缩过强的发生,以免引起子宫破裂。 因为药物镇痛分娩可导致宫缩抑制,也易掩盖过强、过频的宫缩。
(2) 可能导致胎位不正施行麻醉镇痛后,产妇的盆底组织和肛门括约肌松弛、肛提肌的收缩力降低,易引起胎头的俯屈不良和机转不正。 护理要点:助产士要根据产程图密切注意胎头的下降情况。
正常情况下,在活跃期胎头每小时平均下降0。86cm,若胎头下降平均小于0。
86 cm/h或1 h胎头没下降而宫缩正常时,要注意是否存在胎方位不正,通过阴道检查予以纠正,以降低阴道分娩助产率或剖宫产率。 (3) 胎儿宫内窘迫研究认为与麻醉药物芬太尼通过胎盘迅速进入胎儿体内抑制呼吸有关。
护理要点:实行分娩镇痛后,产妇要避免取仰卧位,用胎心监护仪连续监护胎心变化,密切观察胎心率基线变异情况,给予低流量间歇给氧,必要时行早期人工破膜,了解羊水性状、颜色,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分娩时要备好新生儿抢救的器材和药物,特别要备好纳洛酮。
若发现产后新生儿呼吸抑制、嗜睡难以唤醒要及时处理,应用纳洛酮拮抗,需要及时行气管内插管。 (4) 第二产程延长其原因可能与施行麻醉镇痛后阻滞了骨盆肌肉、直肠的感觉神经,肛提肌感觉迟钝,使得宫口开全后产妇便意感不强、不能及时配合使用腹压有关。
护理要点:应细心指导正确使用腹压,在宫缩时鼓励产妇主动向下屏气;也可采用坐位以增强对直肠壁的刺激,增加便意感。必要时于宫缩时用手指协助扩张阴道,以刺激产妇使用腹压,同时停止镇痛剂的泵入。
(5) 头晕、嗜睡是麻醉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护理要点:实行分娩镇痛的产妇活动时要有专人在旁陪伴,不能步出待产室。
出现头晕时,立即让其卧床休息,低流量间歇给氧,一般症状很快消失。嗜睡的产妇要经常唤醒,同时要严密观察产妇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以及皮肤、口唇和甲床的颜色。
有条件者要用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连续监测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〇2)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 尿潴留由于麻醉药阻断p受体,使膀胱肌的张力降低引起。
护理要点:分娩过程中要鼓励产妇及时排尿。产后要协助产妇在4 h内起床排尿,若产妇排尿有困难,要帮助、鼓励产妇以消除焦虑心理,嘱多饮开水,同时热敷下腹部或用流水声诱导排尿,或应用新斯的明lmg肌注以促进排尿;如果产后6 h经上述处理后仍未排尿而膀胱充盈则要行留置导尿术。
(7) 恶心、呕吐可能与交感神经阻滞、胃肠蠕动亢进、产妇饱食有关。 护理要点:必须向产妇和家属做好宣教和解释工作,予以细心的照顾、热情的服务,鼓励和安慰产妇,以消除其不良心理, 并观察产妇的呕吐情况,如果呕吐严重,应静脉补充能量和水分,以防造成产妇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在实行分娩镇痛前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避免固体食物也可减轻症状。 (8) 低血压与布比卡因阻断神经后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有关。
护理要点:实行分娩镇痛的产妇要开通静脉通路,当血压下降较基础血压低10%时,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并及时给氧。 经上述处理后症状未纠正者,应暂停泵入镇痛药物,等待症状改善,或通知麻醉师对症处理。
1。
麻醉术后镇痛方法麻醉术后镇痛方法较多。(1)肌肉或静脉注射镇痛药:如阿片类镇痛药哌替啶肌肉或静脉注射主要用于临时性镇痛。
(2)椎管内注射局麻药或镇痛药:选择适宜浓度和剂量的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隙或蛛网 膜下腔,以阻断脊神经干或脊神经根的传导,以达到麻醉术后止痛。 此外,应用相关药物注人 硬脊膜外隙,如注入2mg吗啡实施术后镇痛等。
(3)患者自控镇痛(PCA):利用调节式镇痛泵方法实施术后镇痛,包括静脉、硬脊膜外隙 及皮下PCA。(4)多模式镇痛:该方法也称为术后平衡镇痛,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镇痛理念,其 原理就是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和)多种镇痛方法,作用于疼痛病理生理机制 的不同时相和不同靶位,以求达到较完善的镇痛效果,并尽可能减少单一药物和单一方法的不 足与副作用;多模式镇痛既能减轻疼痛或消除疼痛,又可降低单模式镇痛用药过多而对神 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且又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 多模式镇痛主要是通过联合用药作用于神经系统,如选择抑制疼痛信息的触发为目的的非甾 体类抗炎药和区域神经阻滞以及搭配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息的阿片类药物。
但对于多 模式镇痛的利弊临床还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与检验。临床上镇痛的方法虽较多,但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主要不良反 应则是呼吸抑制作用。
因此,镇痛务必按规范行事;临床上对麻醉术后疼痛患者单纯给予镇 痛并非最佳,而有选择性地实施镇痛与镇静相结合,可更为合理,因两者相互作用不仅可使患 者安静、舒适,而且更能降低机体因过度的应激状态而导致的负面影响。
镇痛泵因里面所装的药物不同而分成硬膜外泵和静脉泵两种。硬膜外泵常使用局麻药、吗啡等,而静脉泵常用芬太尼等,两者的使用需严格区分,不能把硬膜外泵 接到静脉输液端,也不能把静脉泵接到硬膜外接头处,否则会出现局麻药的全身麻醉作用或因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病人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在病房发生以上意外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除麻醉医生外,任何人都不允许随意改变镇痛泵的给药方式。
在手术病人带着镇痛泵回到病房前,麻醉医生会做好以下事情: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48小时泵,配好镇痛药物,加入镇痛泵使扩张囊的顶端到达泵体的100毫升刻度处。在手术接近结束时先为病人推注一次首剂量,使镇痛药物迅速达到一定的浓度,以衔接麻醉后到镇痛泵起作用这段时间,保证病人不痛。
然后,把镇痛泵连接到病人身上,硬膜外泵的用胶布固定妥当,静脉泵的接到输液端,如使用三通的应保证接头通畅。当病房护士接班时,应了解所用镇痛泵为哪一类型,是否连接妥当。必要时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有关注意事项。在镇痛泵使用过程中,检查镇痛泵的连接情况及泵体、管道有无漏液情况,了解病人镇痛的效果,副作用的发生率。
在为病人换补液或静脉推药后,始终保持三通接头的通畅,以免影响镇痛泵的进药。随着药物的减少,镇痛泵的扩张囊会渐渐缩小,直至完全瘪陷,才表明药物已经用完,硬膜外泵可等待麻醉医生来移除,静脉泵则可由病房护士卸除。任何使用中的问题都可联系麻醉科值班医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