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免费试吃的熟食。
大多熟食摆在外面,没有任何遮盖,顾客伸手就能拿起来挑选,加工熟食的人不戴口罩,这些都成为熟食的不安全因素。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部分超市做过一次检验,发现32个品种的熟食样品中,有21种样品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超出国家标准要求,不合格率高达84%。
建议最好不要试吃免费的熟食,购买的熟食吃前要煮熟、杀菌,并在2小时内吃。隔夜或冷藏的熟食品,食用前一定要加热,达到食品中心温度在80℃以上。
拿货架最里面的物品。调查发现,货架最外面的商品被拿起来的频率最多,但并非每个顾客都能购买,容易沾上各类皮肤油脂和细菌,建议拿货架最里面的商品。
一、冷静对待特价商品。
一些经营者喜欢用大幅海报、醒目的图标或诱人的广告语言,吸引消费者注意到商场或超市正在举办特价、打折商品的促销活动,有的还会用黑色、彩色标出商品的原价、特价幅度,让消费者感到特价商品非买不可不买就会吃亏。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权衡一下特价商品是否自己需要,商品的质量如何?是否清仓商品?食品的保质期还有多少时间等诸多问题进行思索,如果贪图一时便宜而将特价商品买回去,不是压箱低就是用不上,食品保质期一过,还会造成伤害,非但占不到便宜,往往在白扔饯的同时还要搭上伤心和遗憾。
二、正确看待优惠价格。部分经营者常常会把一些诸如肥皂、洗涤剂、洗发膏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定得很低,这样做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错觉,这家商场或超市的商品价格便宜。
这种错觉很容易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大大超出了自己的原定消费计划。因此,消费者在逛商店超市时,对某些商品的优惠价格切莫太在意,真正应该注意的是自己所要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是否优惠、是否合理。
三、要看清商品的标志、标示、说明书。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对搞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规格、等级、三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四、接受奖品或赠品时也要留意其标识。尤其是化妆品、食品等关系消费者人身健康安全的商品,在没有相应标识的睛况下不要轻易使用。
五、不要忘记索取购物凭证,并妥善保管。在商场超市购物,究款后消费者拿到了收银票,人们亲切地叫做“母票”。
小票虽小,但是作用却不小。有的消费者购物后随手将“小票”送进垃圾箱中,有的消费者不注重保管造成丢失,还有的消费者到小型超市根本就不索取“小票”。
很多消费者似乎意识不到小票的作用,一旦消费者需要退换商品时,超市不会给消费者的退换商品,消费者到有关部门投诉,因没有购物凭证不能受理消费者的投诉。所以,消费者在超市购物结账后首先要对购买的商品与“小票”核对一下是否相符合,防止商品的条形码与价格不符,以免花了“冤枉”钱;其次应当妥善保管“小票”及购物凭证,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小票”及购物凭证是举证的重要证据。
今天总结一些超市购物精们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不只是省钱,还有其他方面。
超市采购,花起钱来是最容易超支的了。实际上逛超市也存在很多误区、陷阱,一旦看明白了超市花哨的促销手段,再加上一些小窍门,钱包就不会迅速瘪下去。
低价错觉
如超市打出一到两款著名品牌的低价商品,让人觉得该超市的东西价格低廉。由于这种普遍低价的错觉,人们不分原委地抢购货架上的其他商品。
提醒:分清到底特价指的是哪些商品,切莫做“无头苍蝇”。一般特价商品的品质有待商榷,很可能是小厂家出品。购买大品牌的特价商品一定多留意,是否快到保质期等等。各大超市都在打常用商品的价格战,买了日用品,其他商品的价格可能就会补上来。
别听促销员的忽悠
我想绝大多数促销员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应该卖的商品卖出去,而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促销的商品最棒。但也不排除促销员天花乱坠的东西有好产品,但一起忽悠就令人反感。多转转,没有促销的商品说不定比促销商品还更量大实惠。
灯光让食物更“新鲜”
我们到超市里会发现,那里摆放各种肉类,都红嫩新鲜,各种蔬菜都翠绿无比。等买回家再看,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原来,超市里特意选用粉红色的灯光照射肉类,会显得格外鲜嫩;选用绿色的灯光照射蔬菜,会显得更绿。另外,专家提醒,不少熟食在暖色光的照射下显得像刚出锅似得,其实不然。
不宜购买的商品
1、电子商品—电子商品还是建议到电器连锁,专业的店铺更专业。
2、化妆品、服装类—超市里的专柜,例如内衣、化妆品等,一般不会比大商场里的更便宜,超市之所以引进它们,只是想在商品的层次上拉开些差距。要买这类商品,建议在大商场该品牌搞促销活动时购买。
“挂羊头卖狗肉”
宣传彩页上的商品与实际商品的种类和质量名不符实。这种方法在水果和生鲜食品上用得最多,因为这些商品的质量无法规定。
提醒:宣传彩页不能全信,尤其是促销的蔬菜水果和生鲜食品应睁大眼睛慢慢挑,确认其质量再买回家。
打折商品三思而行
其实打折减价均是商家促销的一种手段。俗话说,“只有错买,没有错卖”。尤其是食品,都有其特定的保质期。有些超市减价的食品大都快过期,如果贪图便宜过多购买,一下子又吃不完,就会有变质的危险。
标价与实际价格
目前很多超市的商品在销售时都标出原价,再写上促销价,差价之大给人一种购买的冲动。可真正付款购物时,打出的清单上写的都是原价,当消费者询问时,会被告知看的是会员价。
提醒:市民看到心动的低价商品时,不要偷懒,问问旁边的销售员,这个“特价”是不是会员价?
新鲜食品怎么找
要记住“好货沉底”的原则。超市商家为了促销,一般会把急于卖出的滞留商品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促使消费者顺手装入购物筐。往往这些商品都是离保质期时间最近的,所以挑选商品一定看好保质期。尽量找后面的商品拿,买到距变质期时间越长的商品,实际上等于你已经在省钱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