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包含: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这四项内容是人身体活动重要的客观指征,也是人体生命体征存在的一种客观反映。临床上,护士对于病人生命体征的测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专业技能之一,对于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求每一位操作者必须按照程序,为病人进行标准规范,清晰准确的测量3实习生进入科室工作,首当其冲的是要掌握此项工作的操作程序;了解每一项生命体征的概念和它的意义;了解每一项生命体征测量的环节和关键点;知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记录生命体征的标准数值。
做到:方法正确,操作准确,数字精确。要想做到这些,必须真诚虚心的请教,细致入微的琢磨,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这项专业的技术操作,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才能进人实习的环节。
生命体征包含: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这四项内容是人身体活动重要的客观指征,也是人体生命体征存在的一种客观反映。临床上,护士对于病人生命体征的测量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专业技能之一,对于监测病人的病情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求每一位操作者必须按照程序,为病人进行标准规范,清晰准确的测量3实习生进入科室工作,首当其冲的是要掌握此项工作的操作程序;了解每一项生命体征的概念和它的意义;了解每一项生命体征测量的环节和关键点;知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记录生命体征的标准数值。
做到:方法正确,操作准确,数字精确。要想做到这些,必须真诚虚心的请教,细致入微的琢磨,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这项专业的技术操作,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才能进人实习的环节。
临床上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统称为生命体征。
正常范围为: ⑴ 体温:口腔温度37℃左右,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5℃左右,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5℃左右。 ⑵ 脉搏:每分钟60-100次。
⑶ 呼吸:每分钟16-20次。 ⑷ 血压:收缩压为12-18.7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12Kpa(60-90mmHg)。
脉压为4-5.3Kpa(30-40mmHg)。 测量生命体征 1.测量体温注意事项 (1)测量前清点体温计数量,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都在35℃以下。
(2)测量前20—30分钟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进冷热饮料、做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 (3)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用口腔测量法。
(4)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用直肠测温法。 (5)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时,应在病床旁监测,必要时作对照复测。
2.测量脉搏的注意事项 (1)手术后,病情危重或接受特殊治疗者需15—30min测量一次。 (2)偏瘫患者应测健肢。
(3)不可用拇指诊脉。 (4)异常脉搏、危重患者需测1min。
(5)脉搏弱难测时,用听诊器听心率1min。 (6)脉搏出现短绌时,应由2人同时测量,记录方法为“心率/脉率”。
3.测量呼吸的注意事项 (1)由于呼吸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控制,所以测呼吸时不应让患者察觉。 (2)小儿及呼吸异常者应测1min。
(3)呼吸微弱或危重患者,可用少许棉花置于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测1min。 4.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1)为有助于测量的准确性和对照的可比性,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偏瘫患者应选择健肢测量。 (3)排除影响血压值的外界因素。
①袖带太窄需要较高的压力才能阻断动脉血流,故测得血压值偏高。②袖带过宽使大段血管受压,以致搏动音在达到袖带下缘之前已消失,故测出血压值偏低。
③袖带过松使橡胶袋充气后呈球状,以至有效的测量面积变窄,测得血压偏高。④袖带过紧使血管在未充气前已受压,故测出血压偏低。
(4)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先驱净袖带内空气,使汞柱降至“0”,稍休息片刻再行测量,必要时作对照复查。
(5)防止血压计本身造成的误差,如水银不足、汞柱上端通气小孔。
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
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无论哪项出现异常都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因此,四大体征的判断成为人们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依据。
现将四大生命体征简述如下: 一、体温: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有变化,其变化有一定规律。 (一)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和体温计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
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二)体温的异常 1.体温升高:37.4~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
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支气管肺炎、脑炎、疟疾、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暑、流感以及外伤感染等。 2.体温低于正常:见于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甲状腺机能低下、重度营养不良、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二、脉搏: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
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见的异常脉搏 1.脉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
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脉搏减慢(≤60次/分):可见于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二)脉搏的计数法 1.直接测法:最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
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10分钟,手平放在适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桡动脉处,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数半分钟的脉搏数,再乘以2即得1分钟脉搏次数。
在桡动脉不便测脉搏时也可采用以下动脉: 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肱动脉—位于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股动脉—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一个强大的搏动点。 2.间接测法:用脉搏描记仪和血压脉搏监护仪等测量。
具体使用方法看仪器说明书。 三呼吸: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
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一)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二)呼吸计数法:呼吸的计数可观察病人胸腹部的起伏次数,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或用棉絮放在鼻孔处观察吹动的次数,数1分钟的棉絮摆动次数是多少次即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三)两种呼吸方式:人正常呼吸有两种方式,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以胸廓起伏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胸式呼吸,多见于正常女性和年轻人,也可见于腹膜炎患者和一些急腹症患者;以腹部运动为主的呼吸为腹式呼吸,多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也可见于胸膜炎患者。 (四)呼吸频率的改变: 1.呼吸增快(>24次/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
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