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口腔解剖学的重点在哪些方面?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两部分:牙体解剖学,口腔局部解剖学。长期以来解剖学的教学一直是实验课与理论课并重,理论课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时间一久容易遗忘,尤其是等到一年以后上专业课时,记忆更加淡漠,因此,实验课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教学工作实践中,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尤其在牙体解剖实验课程中,制作了〈蜡牙的雕刻技术〉多媒体课件,改变了以往一个教师示教,许多同学围观且效果不佳的局面,课件中分解了雕刻步骤,重点显示了难点与要点,同时规范了考核标准。 教研室制作的卫生部CAI课件对于学生理解牙体解剖部分内容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口腔局部解剖学教学方面,目前教研室已与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进行课程整合,寻找合适口腔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基础医学院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机会进行操作实践,力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操作考核指标。 加强师资培养,重视教师的专业分工:充分利用整合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专业特色,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出生的姚隆浩教授、兼职徐袁瑾副主任医师主要承担口腔颌面部局部应用解剖的授课,黄靖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口腔综合门诊的工作,熟悉牙体解剖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在本次课程整合中解剖教研室的李锋副教授长期从事解剖学教学的专业人才,进行实物解剖操作。
口腔解剖学》为两大口腔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衔接基础与临床,因此实验课程设计的思想是增强的学生实践机会,摆脱应用解剖与临床脱节。蜡牙的雕刻对学生理解牙体解剖学的理论内容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局部解剖教学的实验教学内容,提供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充分体现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对理论教学将起到积极作用。
:《口腔解剖学》是口腔医学中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临床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因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本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充分突现《口腔解剖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精炼教学内容,使基础与临床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考核指标,尤其是实践操作的考核与评估。
积极探索PBL教学方法,使基础教学与临床更加紧密结合起来。4。
口腔解剖学的难点在哪些方面?对口腔系的人体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把系解和局解合 并,专供口腔专业学生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以 局部解剖学的方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从局部着 手,观察、解剖人体各局部器官的层次、毗邻、位 置关系,以这种教学方式学得的解剖知识,对后继 课程以及临床课更为适用。 同时,在每一局部观察 或解剖完之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复习和总 结,培养了分析综合能力。
从我们在口腔91级学生 的调查情况来看,41位学生全部同意以实地解剖方 式,按局部学习人体解剖学,说明这种教学方式是 受学生欢迎的,减少了重复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 间内学到必要的解剖知识,减轻了教学负担。 口腔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一直是以开设系统在了解人体一般构造的基础上,突出头颈部和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进行教学,而且和临与之相关的内容。
从调查的47位医师返回的信息来床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共同使用一套教材。我校从口看,全部同意突出头颈重点。
有42位赞成对肢体的腔系91级开始,以编写教材为龙头,以改变学习方骨、关节,肌、神经、血管等作一般了解。,它内容庞杂,专业性强,又是学生接触最早非常重要的医学课,本学科中有大量的医学名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给刚入校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非常枯燥,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解剖知识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对解剖实验教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各门医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一名解剖教师的职责。
笔者在实验教学中总结出一些教学体会,供大家参考:1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对任何有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优秀的记忆能力,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会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态去学习而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相反学习对他是一种娱乐。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对所学的知识也能牢固掌握,而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适时地举一些临床病例恰恰能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5.这些重点、难点的攻克:(1)掌握人体各重要局部的层次及层次结构特点。
(2)掌握重要脏器的形态、位置、毗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3)掌握重要区域的筋膜配布及筋膜间隙。
(4)了解常见的变异及临床意义。(5)能熟练的解剖操作和识别所要求的形态结构。
(6)学员必须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掌握口腔的境界、分部。
掌握口腔前庭及其表面标志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熟悉唇的境界、表面解剖标志、结构特点及淋巴回流。
掌握颊部的境界和层次结构。了解牙龈的结构特点。
掌握硬腭的。
中毒尸体检验前的准备工作3.1 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有助于尸检步骤和毒物化验检材采取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3.2 解剖台预先冲洗干净,所用器械、手套等预先洗净、晾干,不得沾染各种消毒药液或其他化学药品。3.3 准备收集检材的容器,抽吸血、尿的注射器等均应预先洗净、晾干。
以玻璃容器最好,质量好的塑料袋也可用。玻璃瓶口不要用橡皮塞,因其可溶于某些毒物(如氯仿、酚)。
3.4 准备毒物化验箱,某些简易快速的毒物化验方法在尸体解剖台旁即可应用,如普鲁士蓝试验测氰根、间苯二酚氢氧化钠试验测敌敌畏和敌百虫、铜片试验测砷和汞及煮沸试验测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等,有助于迅速获得尸检诊断。4 尸表检验4.1 检查衣服上有无特殊气味,有无流涎、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有无药物流注或腐蚀的痕迹;翻查口袋内有无药物残渣,有无遗书或与案情有关的文字材料。
4.2 注意尸斑的颜色,如一氧化碳中毒呈樱红色;部分氰化物中毒呈鲜红色;亚硝酸盐中毒呈青褐色。4.3 痉挛性药物中毒者尸僵甚强,部分有机磷农药中毒尸体可见腓肠肌、肱二头肌和腹直肌等显著挛缩。
4.4 观察瞳孔大小,如多数有机磷中毒尸体有缩瞳现象(直径在3mm以下);巩膜有无黄疸,口腔粘膜和口周围皮肤有无流注腐蚀;牙龈有无铅线或汞线;其他体表部位有无化学烧伤。4.5 全身皮肤有无新的注射痕迹(排除急救注射);有无陈旧的注射疤痕,甚至引起血管硬化或皮下硬结;肢体皮肤有无毒蛇咬伤牙痕。
4.6 在女性尸体注意检查明道内有无毒物,外阴部和阴道粘膜有无腐蚀坏死。5 尸体解剖5.1 解剖中毒尸体,在尚未收集供毒物分析用检材以前,一律不得用水冲洗。
5.2 对疑为中毒致死的尸体,应按常规全面系统地进行法医解剖。5.3 因法医工作中所见中毒多数通过胃肠途径,应由主持尸检者亲自检查消化系统。
5.3.1 先观察食管粘膜有无腐蚀、坏死。5.3.2 剪开胃时注意有无特殊气味、胃内容物的性状及胃粘膜的变化。
5. 3.3 如经洗胃或中毒时间较长的案例,须注意检查十二指肠、空肠及其内容物。5.3.4 某些毒物(如无机汞化合物)可经结肠排泄,须注意检查结肠病变。
5.4 其他尸检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与一般法医尸检操作相同。6 毒物化验检材的采取、保存和送验6.1 检材的采取6.1.1 疑为中毒的尸体因故不能进行尸体解剖时,可从左侧第四或第五助间隙,针头向背侧、略向右下方刺入,从心腔内抽吸血液;并在耻骨上从膀胱内抽吸尿液。
6.1.2 血液6.1.2.1 一般从心腔内抽吸血液50~100mL。6.1.2.2 如尸检时间较迟,应取周围血(如锁骨下静脉、颈静脉、股静脉等)。
可用注射器抽吸,也可在取出胸、腹腔脏器后挤压大腿或上臂内侧,于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断端用大号试管盛接血液。6.1.2.3 在任何情况不应从体腔取已被稀释和污染的血液。
6.1.2.4 供光谱检查的血液,应注入10~15mL的玻璃瓶(管)内,直装至瓶口并用瓶塞塞紧,以免瓶中残留空气。6.1.2.5 应取10mL血液,可加入氟化钠,用量为加至含1%(W/W);因其能抑制细菌生长,可用于血液酒精含量测定。
6.1.2.6 因氰化物是挥发性毒物,放置较长时间后可使血中含量下降,故应尽快送实验室化验。6.1.2. 7 颅脑损伤引起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者,应取血块(液)做酒精含量测定,可反映损伤当时的血液酒精浓度。
6. 1. 3 尿液尿应全部收集。如膀胱空虚,则保留全部膀胱,即使仅存1滴尿液,也可用于微量测定;也可取膀胱冲洗液作毒物化验。
6.1.4 胆汁应全部保留。解剖时从肝完整剔出后,单独放一容器内;也可将肝的脏面置于切脏器台一侧边缘,剖开胆囊,使胆汁流入在其下方盛接的玻璃瓶(或试管)内。
6.1.5 胃及胃内容物的检验6.1.5.1 结扎胃的两端,取出后放在洁净的搪瓷盘内,沿胃大弯侧剪开胃壁。6.1. 5.2 操作过程中要防止胃内容物流失。
6.1.5.3 如从中发现残余药片、胶囊、颗粒、晶体、油滴或有毒植物的根、茎、叶、种子等,即分别拣出并单独保存。6. 1.5.4 将胃内容物小心倒入带瓶塞的广口瓶中,记录总体积,称重。
6.1. 6 肠及肠内容物将肠管分段结扎取出后分别取其内容物装瓶送验,因从肠段内毒物分布情况有助于估计服毒时间。6.1.7 肝应取500g肝,用作测定肝组织中毒物的致死浓度。
6.1.8 肾能化验多种毒物,特别是金属毒和磺胺类等,应取一侧肾。6.1.9 脑脑组织含丰富的类脂质,故对脂溶性毒物是良好检材,应取500g。
由于玻璃体解剖部位的特点,较少受尸体腐败或污染的影响,可用注射器从眼球前外侧穿刺缓慢抽吸(每侧约可抽吸2mL)。6.1.11 其他检材采取6.1.11.1 如疑为砷或铊等慢性中毒,应采集头发和指甲。
6.1.11. 2 头发应连同毛根拔下,不要剪取;拔下后摆顺,束好,便于分清毛根和毛尖。6.1.11.3 指甲也应完整拔下,所需量约5~10g。
6. 1.11.4 如疑为慢性铅中毒宜取骨骼,一般取股骨中段,量为200g。6.1.11.5 对吸入毒气或挥发性溶剂中毒者,应留一侧肺为检材。
6.1.11.6 如尸体高度腐败、不能采血、内脏已液化消溶时,可取骨路肌(腰大肌或大腿肌肉)约200g作为检材。6.1.12 如疑为毒物通过注射途径进入机体,应将注射处皮肤洗净,然后切取针孔周围软组织约7~8cm3,并切取肢体。
字数太多 无法全部贴在这里 留下你的邮箱我发文档给你
局部解剖学 层次结构类,床类,鞘类,管类
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
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
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7、白膜
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
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筋膜,9、壁胸膜
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结构
一,腮腺床:由三组结构组成:1、颈内血管(a v),2、起于茎突(乳突后内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
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
鞘类
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腺形成。
二,颈动脉鞘: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层)包绕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动脉及后方迷走神经形成。
三,腋鞘:颈深筋膜深层(椎前层)包绕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形成。
四,股鞘:腹横筋膜,髂筋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包绕股动脉、静脉,近端(上端)形成有两个筋膜膈分成三个腔,外侧为股动脉,中间为股静脉,内侧无结构通过,称股管。
五,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
六,手掌筋膜鞘,外侧(鱼际)内侧(小鱼际)中间鞘
外侧:鱼际筋膜,掌外侧肌间隔和第一掌骨围成,含有: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拇对掌肌及去拇指的神经血管。
内侧:小鱼际筋膜,掌内侧肌间隔和第五掌骨围成,含:小指展肌,对掌肌及相应神经血管。
中间:掌腱膜,掌内外肌间隔,骨间掌侧筋膜和拇收肌筋膜围成,含:指浅深层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掌浅弓及分支,指掌侧总神经。
七,手指腱鞘:是包绕长肌肌腱表面的鞘环:1、纤维层,附于指骨两端,2、脏层,3、壁层。2、3间形成封闭腔隙,2、3移行处称腱纽,有神经血管出入。
八,眼球鞘:即眼球筋膜,TENON囊。前方起自角膜缘,后方止于视神经周围,包绕眼球的大部分。鞘与眼球间的间隙称巩膜外隙,眼球在此鞘中可灵活转动。
腹部 1.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的腱性结构,在腹直肌前面的称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1分)在腹直肌后面的称后层,由腹横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组成。
(1分) 2.幽门平面 脐与胸剑结合处连线的中点平面,在此平面上有幽门、肾门、胆囊底和胰体等。(2分) 3.网膜孔 位于小网膜游离缘的后方,是网膜囊通向腹膜腔的唯一通道。
(1分)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上界是肝尾叶,下界是十二指肠上部。(1分) 4.回盲瓣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黏膜皱襞向肠腔突出形成回盲瓣,(1分)有防止肠内容物由盲肠逆流入回肠的作用。
(1分) 5.Oddi括约肌 存在于肝胰壶腹、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括约肌,(1分)有控制胆汁排出的作用。(1分) 6.腹腔神经节 为交感神经的椎前神经节,位于腹腔干周围,(1分)接受内脏大、小神经的纤维。
其节后纤维分布至结肠左曲以上的腹腔消化管及腹腔脏器。(1分) 7.肠系膜下神经节 为交感神经的椎前神经节,位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1分)接受腰内脏神经的纤维。
其节后纤维分布至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及盆腔脏器。(1分) 8.腹腔丛 围绕在腹腔干周围的植物性神经丛,(1分)由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交感神经节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迷走神经的腹腔支等组成。
(1分) 9.乳糜池 为胸导管的起始部,位于第1-2腰椎平面,腹主动脉的右后方。(1分)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入乳糜池。
(1分) 10.腰骶干 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向下加入骶丛。(2分) 11.肾门 肾内侧缘的中部凹陷,有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进出,称之肾门。
(1分)肾门的体表投影称肾区,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1分) 12.脾肾韧带 由脾门连到左肾的腹膜皱襞,内有脾动脉和胰尾通过。
(2分) 13.肾窦 肾门向肾实质内延伸的部分,(1分)内有肾静脉及其分支、肾动脉及其分支、肾盂、肾大盏、肾小盏、结缔组织、神经、淋巴等。(1分) 14.腹膜腔 壁腹膜和脏腹膜之间的腔隙称之,内有少量液体。
(1分)男性腹膜腔是封闭的,女性腹膜腔通过输卵管腹膜口、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与外界相通。(1分) 15.小网膜 由肝门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形成,(1分)分为左侧的肝胃韧带和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
(1分) 16.大网膜 由胃大弯下降至脐以下的前二层腹膜和折返至横结肠的后二层腹膜组成,并与横结肠系膜相延续。(1分)含有大量的吞噬细胞,是腹膜腔重要的防御器官。
(1分) 17.腹股沟内侧窝 位于脐内侧壁和脐外侧壁之间,相当于腹股沟浅环的位置。(2分) 18.腹股沟外侧窝 位于脐外侧壁的外侧,相当于腹股沟深环的位置。
(2分) 19.肝胃韧带 为小网膜的左侧部分,由肝门连于胃小弯的双层腹膜组成。其中有胃左血管和胃右血管。
(2分) 20.肝十二指肠韧带 为小网膜的右侧部分,由肝门连于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构成,其右缘游离(1分),内有进出肝门的胆总管、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通过。(1分) 21.联合腱 呈弓状;位于腹直肌下部的外侧缘;由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互相融合而成。
构成腹股沟管内侧部分的后壁。(2分) 22.腹膜 覆盖于腹腔内面、盆腔内面、膈下面及返折到腹、盆腔脏器表面的一层浆膜。
(2分) 23.十二指肠悬韧带 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与右膈脚之间的腹膜皱襞,内有十二指肠悬肌,(1分)对十二指肠空肠曲有固定作用,是手术时确定空肠起始部的标志。(1分) 24.肝胰壶腹 位于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1分)为胆总管末端与胰管末端汇合后的膨大处,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1分) 25.腹横筋膜 位于腹横肌深面的深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其深面即为腹膜外组织和腹膜壁层。(2分) 26.十二指肠乳头 位于十二指肠降部中、下1/3的后侧壁上,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2分) 27.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升部末端与空肠起始部形成一个向上的弯曲,(1分)位于第二腰椎的左侧,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处。(1分) 28.直肠子宫陷凹 盆腔内,直肠与子宫之间的腹膜腔陷凹,(1分)是站位和坐位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经过阴道后穹穿刺,可达到此陷凹。(1分) 29.胃脾韧带 由胃底连于脾门的双层腹膜,内含胃短血管和胃网膜左血管,参与网膜囊左界的组成。
(2分) 30.肝肾隐窝 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是平卧时腹膜腔的最低部位。(2分) 31.小肠系膜根 由第2腰椎左侧斜向右下至右骶髂关节,长约15cm,内含肠系膜上血管等。
(2分) 32.肾角(脊肋角) 为肾门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位于第12肋下缘和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2分) 33.Retzius静脉 门静脉系所引流的消化器官的腹膜后部分(如肝的裸区、胰、十二指肠.升结肠和降结肠等)的小静脉支,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的腰静脉、低位肋间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卵巢) 静脉等相吻合。
(1分)在门静脉高压症时,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途径。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小静脉统称为Retzius 静脉。
(1分) 34.肾段 每一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肾段。(1分)肾段有五个。
肾段的划分,为肾局限性病变的定位及肾段或肾部分切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1分) 35.肾门 位于肾内缘中部凹陷处,是肾血管、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