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构布置方面包括: (1)结构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2)结构体系应符合《抗震规范》第3.5.2强制性条文的要求。(3)墙体材料(包括±0.000以下的墙体材料)、房屋总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和横墙最大间距应符合《抗震规范》第3.9.2强制性条文、7.1.2—7.1.5强制性条文的要求。(4)平面布置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5)纵横墙上下应连续,传力路线应清楚。(6)抗震设计时,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7)楼梯间布置应满足《抗震规范》第7.1.7条的要求。(8)墙梁的布置应符合《砌体规范》第7.3.2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2.结构计算方面包括: (1)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和静力计算,应按相应规范规定进行。(2)抗震设防地区的砌体结构除审查砌体抗剪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外,还要注意审查门窗洞边形成的小墙垛承压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悬挑结构构件应进行抗倾覆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4)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应满足《砌体规范》第5.2.4、5.2.5强制性条文的要求。(5)对削弱墙体的承载力验算。(6)屋面较高女儿墙应进行抗风与抗震验算。 3.构造方面包括: (1)圈梁、构造柱(芯柱)截面尺寸和配筋构造。(2)墙柱高厚比应满足《砌体规范》第6.1.1条的要求。(3)按规范要求在梁支承处砌体中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4)填充墙、隔墙、砌块砌体应分别满足《砌体规范》第6.2.8、6.2.10、6.2.11强制性条文的要求。(5)在较长阳台挑梁根部、较大窗洞VI两侧、集中力较大处设置构造柱。(6)墙梁材料、构造应符合《砌体规范》第7.3.12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1。
看荷载规范、砌体规范、混凝土规范、抗震规范、基础规范,具体体现在 A。荷载取值和组合不漏项 B。
结构整体布置宜均匀分散,大洞口不宜布置在边缘 C。程序应用参数和取值符合规范要求 D。
构造满足规范要求 E。一般建筑地基基础无须验算抗震作用组合 F。
非承重墙和女儿墙等设计非主体构件不要忽视,往往评价一个结构师水平的时候不是看主体是否合理,墙板裂了也一样弄个满脸灰 2。看程序使用说明,要清楚其适用范围,举例: A。
当用空间程序计算水平荷载时,分缝结构应分别计算 B。楼板计算时建议采用塑性设计 C。
尽量结构体系简单化,砖混就别大量用结构柱、大梁等 3。已有图集和手册的应用随着市场化,图集和手册也是层出不穷的。
有些因有固定适用范围和版本的实效性;还有些东西本身就是闭门造车而拼凑创造出来的,本身就没经历过工程实践的检验,往往容易简单事情搞复杂化。 希望同仁能有甄别的选用。
比如03G101-1就不适用与砌体梁柱,尤其是底框结构。看砌体规范,底框的计算和构造与普通框架是有很大区别的。
1、受压破坏过程中,单砖先裂是砌体破坏的突破口,推迟单砖先裂,则可推迟形成独立小柱的破坏。
单砖先裂的原因是:轴心受压砌体中,单砖处于拉、弯、剪、压复合应力状态。 2、局部受压破坏三种形式:纵裂破坏(基本形式)、劈裂破坏、直接与垫板接触的砌体局压破坏。
3、砌体弹性模量的取值为σ=0。43fm时的割线模量。
4、验算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砌体时,γa 7、偏心受压无筋砌体当截面拉应力超过砌体弯拉强度时,裂缝一旦出现,则构件承载力显著降低,可能无法承受压力而很快发生破坏。 8、网状配筋砖砌体中,受弯钢筋网的间距sn取同一方向网的间距。
9、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越小,刚性和刚弹性方案的砌体刚度越大。 10、圈梁搭接长度≥2倍垂直间距。
11、无洞口墙梁采用偏心拉杆拱模型,开洞口墙梁采用梁-拱组合模型。 12、托梁:施工阶段(受弯构件)/使用阶段(跨中按偏拉考虑;支座按受弯考虑); 13、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宜大于1。
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为2。5(宜大于2)。
砌体是种非线弹性的材料,大部分计算公式和数据来自经验和实验,各类书籍也是多说构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砖混的建筑设计让结构人很难受,象一些算例中那样规则的建筑根本没有,于是出现了很多混凝土墙、柱、大梁等构件,
规范也只能用层刚度等控制,其实挺无奈。 具体注意事项:
1.看荷载规范、砌体规范、混凝土规范、抗震规范、基础规范,具体体现在
A.荷载取值和组合不漏项
B.结构整体布置宜均匀分散,大洞口不宜布置在边缘
C.程序应用参数和取值符合规范要求
D.构造满足规范要求
E.一般建筑地基基础无须验算抗震作用组合
F.非承重墙和女儿墙等设计非主体构件不要忽视,往往评价一个结构师水平的时候不是看主体是否合理,墙板裂了也一样弄个满脸灰
2.看程序使用说明,要清楚其适用范围,举例:
A.当用空间程序计算水平荷载时,分缝结构应分别计算
B.楼板计算时建议采用塑性设计
C.尽量结构体系简单化,砖混就别大量用结构柱、大梁等
比如03G101-1就不适用与砌体梁柱,尤其是底框结构。看砌体规范,底框的计算和构造与普通框架是有很大区别的。
目录一、施工部署。
11、砌筑工程施工目标。
. 12、施工区段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
1二、施工准备。
11、材料。
. 12、主要机具。
13、作业条件。
1三、操作工艺。
21、砂浆的拌制与使用。
. 22、砌筑施工工艺。
.. 23、填充墙构造措施。
44、植筋要求。
5四、试验要求。
5五、成品保护。
5六、质量标准。
61、保证项目。
62、基本项目。
6七、注意事项。
6八、安全文明施工。
.. 7附图、砌体大样图。
.. 8一、施工部署 1、砌筑工程施工目标1.1 质量目标:砌筑工程质量合格。1.2 进度目标:保证分项工程工期,与主体施工穿插进行。
1.3 成本目标:砌筑工程材料节约三个百分点。1.4 文明施工、环境管理目标:保证整个施工现场文明、环境管理总目标。
1.5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保证整个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总目标。2、施工区段划分及施工工艺流程2.1 施工区段划分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程分布情况,整个施工现场分六个施工区域进行平行施工,其中17#与18#、19#与20#、21#与34#、22#与23#、24#与25#、33#各为一个施工区域。
二、施工准备 1、材料(1) 小型砌块:填充墙均采用页岩烧结砖砌块规格为240*190*90,190*190*115(外墙 MU5,内墙 MU3.5),地下部分使用M5水泥砂浆砌筑,地上部分使用M5混合砂浆砌筑,砌体容重不大于9KN/M3,吸水率不大于20%。实心砖采用190*90*53粉煤灰实心砖。
砌块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均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单。 (2) 水泥:本工程选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水泥要求出厂日期明确,手续齐全,进场后按日期、不同生产厂家分别堆放,并保持干燥,出厂堆放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3) 砂:选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砂中含泥量不得超过5%。
(4) 水: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5) 掺合料:砂浆王,有质量合格证。
(6) 植筋胶:有质量合格证,并做拉拔试验。(7) 其他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混凝土预制过梁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主要机具搅拌机、龙门架、手推车、钢管脚手架、跳板、马凳、夹具、铁锹、灰铲、手锤。3、作业条件(1) 砌体砌筑前应做好技术交底及配料计量准备,并在搅拌机处设置砂浆配合比标牌。
(2) 砌块和普通砖在砌筑前,当平均大气温度达到+100C以上时,提前1~2天应浇水润湿,润湿后其含水率为10%~15%,严禁现用砖现浇水,砌筑用砖不得有明水;当平均大气温度达到+100C以下时,砌块和普通砖不允许浇水。(3) 当日平均大气温度达到50C以下时,砌筑时不允许采用混合砂浆,则必须采用水泥砂浆。
(4) 砌体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弹出砌体的砌筑控制线及建筑标高500mm控制线,并根据轴线放出抹灰规方线(与轴线间距600),经施工员验线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5) 砌体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砌块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位置;(6) 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砌块的标高,可用拉线进行抄平检查,如砌筑第一皮砌块的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填碎砖或用砂浆找平,更不允许采用两侧砌砖、中间填心找平的方法。
三、操作工艺 1、砂浆的拌制与使用(1) 砂浆配料的精确度应控制在下列规定之内:水泥 ±2%砂 ±5%砂应考虑含水量对配料的影响。(2) 砂浆应采用搅拌机拌合,搅拌水泥砂浆时,应先将砂及水泥投入,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搅拌均匀;搅拌水泥混合砂浆时,应先将砂、砂浆王及水泥投入,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搅拌均匀。
(3) 砂浆搅拌时间,自投料完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小于2分钟。(4) 拌成后的砂浆,其稠度应为:60~80mm;分层度不应大于3mm;颜色一致。
(5) 砂浆拌成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中,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和。(6)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须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严禁加水调灰。2、砌筑施工工艺(1) 砌筑工艺流程:墙体放线 → 砌块排列 → 铺砂浆 → 砌块就位 → 校正 →竖缝灌砂浆 → 。
“混合结构”一词,不是规范术语,是不是问的‘砌体结构’。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只有砌体结构抗震措施里有构造柱,它与圈梁组成砌体结构重要的抗震措施。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7.3.2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构造柱最小截面。
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
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5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本规范表7.1.2的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2)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
上面所说的砌体“马牙槎”是先砌砖,后浇构造柱混凝土、砌砖时,先退后进,进退﹙凹凸﹚尺寸60mm,高度不超过300mm,左右对称砌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