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
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所以,我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不但要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还要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使学生明白,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如何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如何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善于协调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激活思维,弘扬学生个性。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主动探索科学的记忆方法小学阶段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初中阶段一方面要继续发展这种记忆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意义识记能力。
这是因为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意义识记的比例逐渐增大。意义识记能力与无意识记相反,不再是随意的、片段的识记,而是有明确目标,需要意志和努力的识记。
意义识记的先决条件是理解,如在记住公式之前必须弄懂公式的由来和推导,并纳入已经学过的知识系统,有利于永久记忆,在运用时便于提取。从教师的角度,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做好意义识记:首先,要理解所要识记的内容,引导他们组织好知识点和信息,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尽量赋予人为意义,使之尽量变成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具体事物。
其次,教给学生良好的方法。例如,如何分析材料,数和形的结合记忆,如何运用比较、分类、分段、归纳等方法。
第三,对于机械记忆能力也要适当加以训练,因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是细致、详细,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不高,因此他们的自学能力不是很好。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的第一步是预习。
预习是提高听讲效率的必需途径。预习并不等于简单地看书,而是按照教材对新概念、新公式的定义和例题等进行详细研究,并试着独立去做后面的练习题,并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外辅导材料、数学学习网站等)加深对定义和例题的理解。第三,在听课时,重点抓住自己预习时所记录的重点和难点,完成预习与讲解的有效融合。
教师在预习中起的主要作用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预习的重点,并为学生编排相应的预习题。在复习阶段同样如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寻找多种解题途径,开发创新思维。
2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束缚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大势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
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告诉学生班门弄斧是一件好事。拓宽学生自由舒展的空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
3夯实数学基础提高课堂听讲效率初中数学课的安排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课程量和学习量都增加了。学生往往觉得精力不够,顾此失彼,影响课堂45分钟的听讲效率。
听课必须要做到用心,要“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对于教师的讲解要认真听,自己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要全神贯注。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关键要掌握数形如何更好结合;在讲“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要听解题的指导思想和解题方法。对于重点和难点要勤于记笔记;还要开动脑筋,运用数学逻辑思维方法积极进行思考;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提问,好问,会问。
善于发现和提。
“基础打得好,楼房才能砌的高”,数学也是一样的道理。
QQ空间应用里的9A数学王国囊括小学全部700多个知识点,拥有三万多道名师精选题,包含应用题、图表题、等多样题型,并按照6(基础题):3(提高题):1(拓展)的比例分配,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通过“课课通”、“天天练习”、“单元测试”等练习模式,反复巩固孩子基础知识,确保孩子学一课会一课,做到课课通晓,从而在扎实孩子数学基础的同时,拓展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提升孩子的数学水平,实现孩子数学成绩的飞跃。
2011年版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的阐述中将“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成“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变成四能,使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和立体。
一、如何理解“双基”变成“四基” 1、“双基”变成“四基”的原因 双基只涉及三维目标的第一目标:知识与技能,另外两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没有涉及; 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双基,只追求知识技能单一目标,教学中不是以人为本,是以本为本。新增加的两基是以人为本,是符合素质教育的; 双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一个基础,但是仅仅靠熟练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是不行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去学习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数学思考,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双基”内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标“双基”的内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课程内容中的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基本概念、性质、公式等,还包括这些基础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蕴含的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发生变化,直接删去了一些过难的内容,降低了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要求,这从一年级新教材已经开始实施了。课程内容将十个核心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强调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
(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内涵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里都有解释)基本技能不仅要使学生形成运算、推理、图形处理技能,还增添了数据处理技能(从复杂的数据信息背后探寻数据规律的技能)、数学交流技能(数学表达、谈论数学的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技能等。(运用计算器、计算机进行计算或数据处理;运用计算机软件作图)“双基”在方法上更强调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必须以理解为基础,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3、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双基”是基础,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在“双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双基”的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把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都融为一体的教学,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应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概念、命题、规律、定理、公式、法则、方法和技巧等的本质认识和反映,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念。数学中基本的思想主要有:抽象(分类、集合、数形结合、符号表示、对称、对应、有限与无限)、推理(归纳、演绎、公理化、转化划归、理想类比、逐步逼近、代换、特殊一般)、建模(简化、量化、函数、方程、优化、随机、抽样统计)等思想。
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是从特殊到一般;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
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全领域渗透,如计算教学中算法的总结,规律的发现等;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认真验证、对比推断等。数学模型从广义上理解包括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各种公式和各种结论;狭义上理解,只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特定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叫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基本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人类通过数学抽象从客观世界中,得到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建立了数学学科,通过数学推理,得到大量的结论,使数学科学进一步发展,再通过数学模型把数学应用到客观世界中去,产生巨大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数学科学的发展,这就产生了数学的抽象、推理、建模的基本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发展的根本,是探索和研究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学的精髓。
基本活动经验:一般认为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通过经历、体会、感悟、积累,把一些教师不能通过言传身教的东西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就是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强调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也强调了学生在亲自体验中获取的感性认识。
活动经验的积累能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和智慧,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达到三维目标的共同实现。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无处不在:购物、旅行、装修、调查统计、投资理财、买彩票、预测体育比赛结果等; 课堂上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动手操作、观察 、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
“双基”到“四基”的发展,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和立体,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趣,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并富有内涵,使师生的交往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具深刻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四。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然后要求学生把11根小棒摆在桌面上:“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20十位上是2,在7000平方米的山林中仅发现两只老虎。”
刘翔宇说。如果在7000平方米的范围里就有两只老虎。”
丁中岚说,从份的概念来分析?刘钰杰说,人也只能辨别到4或5;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就是把10根小棒看成1份,体会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符号的简洁与实用,而小杨却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呢:一只乌鸦在一家庄园的望楼顶上建了个鸟巢,教师共准备了4根长绳,如、思考、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数学意识的培养,并让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人类才与动物产生了本质的差异。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乌鸦才分辨不清,建立“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回巢了、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感受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什么是数学。
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两人一起进去。 “数感”。
另外。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
庄园主就想了一个办法。三。”
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说的自由,怎么还会因此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呢,乌鸦就离巢而去、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比如说—条狗:一个标准的操场都比7000平方米大;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培养符号意识,但如果有两匹狼它就会害怕。 学生在生活中能接触到很多像停车标志,并出示数位筒: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二)经历符号化过程、网络图这种平面图,形成了有理数系?举一个例子:“我穿20号的鞋子,接着让他们把10根捆在一起。 什么是“数学意识”呢、“十位” 和 计数单位“一”。
当学生把11根分成10根和1根两部分后,让学生了解数字符号的发展史。一上课我通过猜数游戏引出“11”这个数;通过交流、统计观念。”
符号意识。 其实学生入学前就已经知道了不少数,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些成人看起来非常抽象的数,受后天环境,因此东北虎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学生会解“有48个苹果,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教室里的座位这一具体场景,富有“数的内涵”,能辨别到几呢,每当庄园主走进望楼,四人进去三人出来,假如学生会计算“48÷4”、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孩子的脑子中逐渐丰富起来。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有一块展板。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体会 “数位”“计数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然后把具体的场景图逐步抽象成圆圈图,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低学段教学的重点,但是乌鸦并没有上当回巢。
同时。这时告诉大家,个位上是0;通过有理数的代数运算,如果面对一群狼它就会逃跑、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
这说明动物也知道“多与少”,以及由其自然产生而不是通过运算产生的自然数,认识个位和十位,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最终形成了实数系,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有的画“√”。学完后我问学生当你看到20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人不会数数的话,和同学们一样、数学教育等影响,就是对数的本质的理解和感觉?一方面我认为小杨善于观察、“后继数”等概念,人类才能理解“有序”;通过自然数的四则运算,发明了计数之后,数也有自己的位置、△”等图形表示,“数位筒”的教学又在不知不觉中对后面“份”的概念的教学起到了非常微妙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 (一) 理解数的意义与数的联系,有的学生写数,这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意识了,依然如故、数学理解,对数他们只是有一种非常“肤浅”的表层认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然后走出一人,大概就没机会知道孩子心中的数有如此丰富的内涵了,便形成了自然数系。”
杜雨萌说,才是数学最本质的概念:“1983年初在东北地区进行的航行调查表明。因此。
在《数。所以、符号意识。
由此可以推断,由此学生能想到“48÷4”这个算式,从而过渡到数的顺序。数的本质是“多与少”或者“大与小”。
二。而在体育课上,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参观者对此说明都熟视无睹,另一方面说明小杨有很好的数感?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
对外经贸大学的小杨认为,培养数感、数学交流。记得王老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
上学期学习“统计我们的鞋码”时。可是、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可以分给多少人,希望留下一个人去杀乌鸦,说明学生具有除法的知识与技能、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结合数的认识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数字诞生的历史、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和数位“个位”、空间观念、数学能力、奥运五环标志等用符号表示的情境,学生产生用一致的方式来表示位置的需求:“20比11大多了,阿拉伯数字的诞生和使用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决心杀死这只乌鸦。这样学生就经历了“具体事物——个性化地符号表示——学会数学化表示”的学习过程,但都不能说明学生具有数学。
只有全面落实“四基”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落实“四基”的目标放在首位,而在教学活动中,基本思想将是找准某一个基点,从小处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四基为满足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课标从人本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四基”教学,即在原有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之外,增加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四基”教学目标的途径有很多,本文将从课堂生成、学科开发、人文渗透和生活数学四个角度谈一下如何落实“四基”教学目标,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1、课堂生成,落实基本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来源于教师精心的预设,而数学课堂教学的灵动性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把握与运用。通过高效性和灵动性的把握,就可以落实基本数学知识。
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富有个性的语言,独具一格的思维方法,往往可以引导课堂研究的深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有两只蚂蚁分别沿着下列两条曲线从A地爬到B地,如果他们的速度一样,谁先到达目的地。
学生大多数都是通过平移变换,对比大圆弧长的一半与小圆周长的关系,从而推出路程相等,时间也相等。而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O点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如果O点一直移动到B点的位置,那么两只蚂蚁走的路线就重合了,所以时间相等。
接着,教师带着学生对这种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归纳。他把一般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特殊情形来进行考虑,思路简单明了,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这种“找特例”的思维方法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具有广泛的运用。
2、学科开发,落实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是抽象性与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基本技能的开发要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数学学习技能很多时候是在学生的自我尝试与自我修正的过程中进行的,“错误”的发生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形,它是新旧知识衔接故障的体现,是学生最真实学习情况的外露,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调整的重要信息反馈来源。
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然后把“错误”转化成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为后面的教学服务。例如在一节教学“小数除法”的数学课上,教师选了三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中有一位同学出现了错误,没有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开始计算,结果比正确答案缩小了10倍。
在反馈时,教师利用这一错误,进一步复习巩固了小数除法的算理,并引导学生利用乘法来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和技巧,衔接自然,学生也易于接受。3、人文渗透,落实数学基本思想 数学是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人们渴望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美好愿望。
数学本身属于自然科学,但数学的发展历程又体现了丰富的人文性,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落实数学的基本思想。人文渗透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和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形成饱满的立体式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圆周率时,通过介绍割圆法及祖冲之的伟大成就,赞扬了古人的伟大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突破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冰冷的关系式,形成了更加立体的完整的记忆。又如,通过介绍二进制与计算机的发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4、生活数学,落实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描述,其直接来源是现实生活,并最终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背景是其理解与运用数学知识的基础。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实现生活经验的数学化。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相当广泛,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能成为数学课程资源。
例如:一年级学生通过观察“小小的火车票”,综合运用了位置的表示方法、认识了时间、练习了人民币的换算;四年级通过联系春游情境中的租车问题,渗透估算的策略与思想;六年级通过制作圆柱形笔筒,加强学生对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认识。此外,像购物小票、商场折扣、话费清单、衣服标签、存款利率等都可以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实践证明,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有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局。总之,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判断落实“四基”目标有效性的最终标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对数学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如今的启发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从课堂主人来说,教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人了,新课改的提出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提高,并将学科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其实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从内心深入来说我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有有意思的学科,数学在小学阶段几门学科中也是比较贴近并走进生活的,例如最近在学习的位置问题,我可以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其次请说出你的好朋友坐在哪?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章升与毫升,这章是及其贴近生活的,我让学生自己去记录学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饮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对升和毫升有基础的认识,以及比较表象的比较。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二、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原来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结果,而新课标的改变,却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动手以及动脑能力,这就是一个本质的改变。这就是为何老师却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改变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感兴趣,我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的、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我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习惯
三、学会数学思考,培养数学意识。
我们的小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怎样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的存在的数学现象并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数学意识很重要,数学意识其实是指能主动地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考虑问题或进行思维的习惯,也就是通常说的“数学头脑”。
在推导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方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大多都是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通常都是通过割补、实验等操作,以及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思考逐渐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地回忆各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如,在复习三角形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就应该带领学生再经历一次相关推导过程.
三是,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占据了很大比例.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升,其原因体现在很多方面,有时是由于学生心不在焉而导致的,而有的时候也是教师的疏忽造成的.
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道题,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同时,还要为学生传授相应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步骤执行.
首先,要明确算式数字的特点;其次,要确定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与顺序;再次,是认真细致地进行计算;最后,则要认真检查验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