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²/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²-Vo²=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²+Vt²)/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 平均速度: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 atx=v0t 1/2at2v2-vo2=2axv=x/t=(v0 v)/2二、推论1、vt/2=v=(v0 v)/22、vx/2= 3、△x=at2 { 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三、两种运动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
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弹力(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3)、拉力、支持力、压力。
(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3、摩擦力(1)、静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 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 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二、力的合成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求合力的方法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三、力的分解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解是唯一的)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2、两个概念:①、力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2、公式:F合=ma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
②、矢量性 ③、瞬时性 ④、独立性 ⑤、相对性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1、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 ②瞬时对应 ③性质相同 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四、力学单位制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 质量(m) 时间(t)力学基本单位: 米(m) 千克(kg) 秒(s)2、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五、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 或某个分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2009-2010学年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命题人:杨静妮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S: 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无论在化学实验室还是在家中进行实验或探究活动,都必须注意安全。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D )A.在实验室千万不要品尝有毒的药品,如果药品无毒的话可以少量品尝。B.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够,可以随时打开塞子往里面加酒精。
C.如果火灾现场存有金属钠,千万不要用水灭火,应该迅速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一般要略低于试管底。
2.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2Si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D )A.电解质 B.弱酸盐 C.强碱盐 D.碱性氧化物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B )A.纳米科技的发展有赖于胶体化学原理与方法。
B.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豆浆时,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D.万里长江流入大海处,形成长江三角沙洲。4.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但加入盐酸后就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Na+、SO42-、Cl- B. K+、Na+、SO32-、S2- C. Ba2+、Cu2+、SO42-、NO3- D. HCO3-、Na+、K+、OH-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有可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B.如果某溶液滴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则证明该溶液肯定是某种碱的溶液。C.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成分金属高。
D.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现象。6.M2O7X-与S2-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M2O7X-+3S2-+14H+=2M3++3S↓+7H2O,则M2O7X-中M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67.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16H+ + 10Z- + 2XO4- = 2x2+ + 5Z2 + 8H2O②2A2+ + B2 = 2A3+ + 2B-③2B- + Z2 = B2 + 2Z- 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Z2 + 2A2+ = 2A3+ + 2Z-可进行 B.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A2+>B->Z->X2+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D. 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氧化8.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SO42- + Ba2+ = BaSO4↓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 + 2H+ = Ca2+ + CO2↑ + H2OC.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2Na + Cu2+ = 2Na+ + CuD.氯气通入水中:Cl2 + H2O = H+ + Cl- + HClO9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
B.11.2 L CO2与8.5 g NH3所含分子数相等。 C.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
D.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 数为0.2NA 。10.将足量二氧化锰与40mL10mol/LHCl充分反应产生的氯气同0.1mol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充分反应产生的氯气相比( ) A.前者产生的氯气较多 B.一样多 C.后者产生的氯气较多 D.无法比较11.将5mL、0.8mol/L的AgN03溶液与lOmL、0.3mol/L的BaCl2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 A.Ag+ B.NO3- C.C1一 D.Ba2+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03大。
B.NaHC0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Na2C03小。 C.Na2C03和NaHC03二者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NaOH反应。
D.在CaCl2溶液中加入NaHC03无白色沉淀析出,而在Ca(0H)2溶液中加入NaHC03有白色沉淀析出。13.有关同温同压下等体积C02和CO的叙述: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③14.Na2CO3和NaHC03混合物100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时,冷却后称重,剩余固体质量为95.6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A.83.2% B.16.8% C.87.2% D.95.6%15.硫跟热的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 3S + 6KOH(热)= 2K2S + K2SO3 + 3H2O该反应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相比,正确的是:( ) A.质量比为2∶3 B.物质的量之比为1∶3 C.质量比为1∶2 D.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6.实验中需要2mol·L-1的Na2C0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量Na2CO3的质量分别为( )A.1000mL,201.4g B.950mL,201.4g C.500mL,286g D.1000mL,212g 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含3个小题,共23分) 17.(8分)工业上生产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工业上使用漂白粉时,往往在溶液中同时加入少量的盐酸,以增强其漂白效果,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不加盐酸也可漂白,但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保存漂白粉时应注意: 。
18. (4分)请利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5NH4NO3 = 2HNO3 + 4N2 + 9H2O 反应中,被还原的N原子与被氧化的N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 19.(11分)现有A、B、C、D、E五种化合物,其焰色反应均显黄。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5、匀速直线运动(A)(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6、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2、常见计算:(1) , (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2).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4)位移推论公式: (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10、自由落体运动(A)(1)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 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2)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因此,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但这种差异并不大。
(3)通常情况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3)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专题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要点。
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CD]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1 钢球在盛有足够深油的油罐中由静止开始下落,若油对球的阻力正比于其速率,则球的运动情况是( ) A. 先加速后匀速 B. 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C. 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匀速 D. 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1. A、D (钢球开始速率较小,阻力较小,球的加速度向下,随着速率增大,加速度减小,当 时,v最大,最后保持匀速下沉。)
2.从加速竖直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立即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B. 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C. 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D. 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速度和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2.. D (物体离开时,由于惯性仍具有竖直向上的速度,A项错。而加速度是由重力产生的,B项错。
离开气球的物体只受重力故加速度竖直向下,C项错、D项正确。) 牛顿运动定律 试题 一个斜面长5米,高3米,底端有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a,它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
3。用一个100牛的水平力推它,使其由静止沿斜面上升,在a沿斜面上升2米的时候撤去力,问撤去该力后a物体再经过多少时间回到底端 设斜面倾角为θ sinθ=3m÷5m=0.6 cosθ=0.8 匀加速沿斜面向上时 Fcosθ-mgsinθ-(Fsinθ+mgcosθ)μ=ma1 100N*0.8-5Kg*10N/Kg*0.6-(100N*0.6+5Kg*10N/Kg*0.8)*0.3=5Kg*a1 a1=4m/s² 0.5a1t1²=S1 0.5*4m/s²*t1²=2m t1=1s V1=a1t1=4m/s²*1s=4m/s 匀减速沿斜面向上时 mgsinθ+mgcosθμ=ma2 a2=gsinθ+gcosθμ=10m/s²*0.6+10m/s²*0.8*0.3=8.4m/s² t2=V1/a2=4m/s÷8.4m/s²=(10/21)s S2=V1²/(2a2)=(4m/s)²/(2*8.4m/s²)=(20/21)m 匀加速沿斜面下滑时 mgsinθ-mgcosθμ=ma3 a3=gsinθ-gcosθμ=10m/s²*0.6-10m/s²*0.8*0.3=3.6m/s² S3=S1+S2=2m+(20/21)m=(62/21)m 0.5a3t3²=S3 0.5*3.6m/s²*t3²=(62/21)m t3=1.28s t=t2+t3=(10/21)s+1.28s≈1.756s。
1。火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2. 关于位移和路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几个物体有相同位移时,他们的路程也一定相同
C。几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他们的位移可能相同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其位移也一定不等于零
3.短跑运动员在100米比赛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是9米每秒,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米每秒,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4.一列火车长280米,以1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全部厉害大桥,共用11分55秒,这座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5.一指点在X轴上运动,在T=0时处于位置X1=-7米,在T=20秒时处于位置X2=9米。此指点在这20秒内的位移时多少?平均速度是多大?
参考答案:1.车上的人是以火车为参考系来观察雨点的。
要使雨点相对于火车是竖直方向下落,其方向必须与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所以雨点下落方向是朝偏东方向下落。
2.A是很容易迷惑人的选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错在“就是”二字上,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矢量是不可能和标量完全一样的,因为矢量还有方向。
B不一定,比如从杭州到北京,火车的路径是弯曲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不相同;飞机的路径是直线,路程与位移大小相同。由此可知,火车和飞机位移相同,但火车走的路程比飞机多。
C正确的,道理和B项一样。
D错误的,比如做圆周线运动的物体,但当物体沿圆周又回到出发点时,路程是圆周的周长(不为零),位移却为0(关键是抓住位移是末位置指向始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3.不要被题目的各种条件迷惑了。平均速度就是总位移/总时间
其实就是100m/10s=10m/s
4.18km/h=5m/s
全离开大桥火车行驶的距离是桥的长度+火车的长度
所以桥的长度=5m/s*715s-280m=3295m
5.位移=x1-x0(即末位置的坐标-始位置的坐标)
位移=9m-(-7m)=16m
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16m/20s=0.8m/s
第一章 直线运动新高考要求内容 要求 说明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Ⅰ 非惯性参考系不作要求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 Ⅱ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 Ⅱ 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Ⅰ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 Ⅱ 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 Ⅱ 第1课时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知识回顾】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 的物体叫参考系。
选取哪个物体作为参考系,常常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一般来说是取 为参考系,对同一个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质点是 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3.位移是描述 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路程是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4.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又方向。瞬时速度:对应 或 的速度,简称速度。
瞬时速度的方向为该时刻质点的 方向。平均速度:定义式为_______,该式适用于 运动;而平均速度公式 仅适用于 运动。
5.加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定义式: 。
.加速度是矢量,方向和 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取决于加速度的 和速度 的关系,与加速度的 无关。
【考点突破】考点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考点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考点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 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考点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 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考点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 (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
a的方向只与△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2)物体是否作加速运动,决定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加速度的增大或减小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增大或减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减小。
第二章 相互作用新高考要求内容 要求 说明7、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 Ⅱ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8、重力 形变和弹力 胡克定律 Ⅰ 弹簧组劲度系数问题的讨论不作要求9、静摩擦 滑动摩擦 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 Ⅰ 不引入静摩擦因数10、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Ⅰ 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问题不作要求第1课时 力的概念与常见的几种力【知识回顾】1.力是 。力的物质性是指 。
力的相互性是 ,施力物体必然是受力物体,力总是成对的。力的矢量性是指 。
2.重力大小: G = mg (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数值在地球上的 最大, 最小;在同一地理位置,离地面越高,g值 。一般情况下,在地球表面附近我们认为重力是恒力。
方向 。3.作用点—重心:质量均匀分布、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 ,物体的重心 物体上(填一定或不一定)。
4.弹力产生条件(1) ;(2) 。弹力大小:(1)与形变有关,一般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出。
(2)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_________式中的k被称为 .弹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5.摩擦力产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摩擦力方向:(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和 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 相同。
(2)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的 相反。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式中的μ被称为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由 决定。(2)静摩擦力的大小: 0< f静 ≤ fm 除最大静摩擦力以外的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 关,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 比;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进行计算。
【考点突破】考点1、弹力有无的判定:(1)消除法: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去掉,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状态。(2)假设法:假设接触处有弹力,判断物体能否平衡。
考点2、弹力方向的判断:根据物体形变的方向判定: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上①四种模型:轻绳、轻杆、轻弹簧、轻滑轮受力特点 轻绳 轻杆 轻弹簧 轻滑轮物理模型 质量不计不可伸长 质量不计不可形变 质量不计形变量不可忽略 滑轮质量不计,滑轮与轴、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均不计受力特点 ①只能产生拉力②方向沿绳收缩方向③绳中张力处处相等 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