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少数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虽然理解并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但在综合运用情况较差。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了每个单位的实际意义。
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少数学生没有理解表面积、体积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实际运用中不能准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际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贴瓷砖等)不注意观察实际生活现象,不能正确解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了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很多学生“量”、“率”不分;通分时找不到最小公倍数,导致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增加无谓的约分步骤;部分学生约分时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了2、3、5 的倍数的特征。
少数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虽然理解并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但在综合运用情况较差。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了每个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少数学生没有理解表面积、体积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实际运用中不能准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际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贴瓷砖等)不注意观察实际生活现象,不能正确解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了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很多学生“量”、“率”不分;通分时找不到最小公倍数,导致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增加无谓的约分步骤;部分学生约分时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
本册教材包括二十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九年义务教育湘版美术实验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
1、“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2、“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4、“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美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所以在作画时教师要初步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孩子也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
完成作业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
二、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1、知识教育要点
(1) 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 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 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 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 ,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 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 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4) 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 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 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1 七彩飞虹
2 飞旋的纸条
3 民间玩具
4 小小手
5 月亮走我也走
6 蝶儿飞飞 7 划划印印
8 踢踢腿弯弯腰
9 纸拖鞋
10 泡泡乐
11 彩球滚滚
12 小树快快长
13 折纸动物
14 瓜果飘香
15 由小变大的画
16 蚂蚁搬家
17 鼓儿响咚咚
18 办家家
19 小动物 小人物
20 你的家 我的家 四、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让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使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感到兴趣。4、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 五、教学措施1、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因此要特别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重点,特别让他们记住在准备工作,上课纪律,及作业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无法长时间端坐的特点可以结合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美术课是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它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许多特定的工具。如上绘画为主的课要带各种涂色工具和材料;剪贴课要准备彩色卡纸、双面胶、小剪刀;国画课又要准备毛笔、水墨、宣纸、调色盘等等。有了这些工具,才能保证美术课的正常进行。然而要做到让每个孩子带齐美术工具,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出了一个办法,请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美术工具箱,然后在上美术课的前一天放学时我还抽空到班里去,告诉学生第二天要带的美术用具,如果第二天还有小朋友忘带了,我就把他的名字记下来,在任务本上写明情况请家长一起督促他带美术工具。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孩子们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三周以后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拿齐上美术课用的东西了。由此可见,好习惯能否最终养成,需要教师坚持不懈,需要教师不断地用方法去督促孩子、提醒孩子,这样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认真准备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小学的校门,对美术这门学科还不是很熟悉,因此,我发现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认为美术课就是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讲完了,他也画完了,最后画出的作业还不符要求。因此,我觉得培养学生美术课认真听课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1)有效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某样东西感兴趣了,才可能以全身心的状态投入。为了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欲望,每次备课时,我都会查阅相关的资料,尽可能地设置好每一个环节,让孩子感到我的课是既丰富又生动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生动的导入,讲演结合的示范,多样的作业等。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还将手工制作、美术欣赏、动手绘画穿插进行,久而久之,学生的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了,画出的作品也越来越好了。
(2)宽松的课堂氛围,足够的思考空间,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一年级语文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1、抓基础知识。
由于平时训练扎实,学生对拼音,字词掌握牢固,因而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测试中得分率为98.1%。
2、注重积累。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例如,每上一节课都要求学生提前把课文读熟而且要背会。每天要求学生读15 分钟的课外书,学生在读与背中不但记住了要学的生字而且又能多识一些字为阅读写作打好基础。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很显著,读书积累这部分得分率为97.6%。
3、注重说话写话。
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写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写一段较通顺、内容完整的话,并能把自己学过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短文,并能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在读书背书这部分内容的中得分率为90.1%。
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教师不仅是审美的启蒙者,同时也是设计师,应善于把课标的精神和教材内容融为一体,在重视研究教学创新时,更要研究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问题。
一、把握教学目标,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据,教师钻研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材编写意图,而且要透过教材的图文结合,挖掘教材育人的潜在因素,切实把握教学目标,才能正确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1.以造型表现为基础,使用教材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
美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学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把思想教育寓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例如,小学美术第一册《乘上列车去画画》一课,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劳动人民富有智慧和创造力。这样就把教育延伸到教材之外,不但在教材中学到了课标所规定的知识,而且引导了学生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绘画等形式来表现生活中的景物。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相同的主题,把教材用活
改编后的教材,强调趣味性,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可以用多种表现技法来完成相同的主题。针对教材这一特点,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某一种表现形式,可选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材料,通过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表现自己的感受。例如,小学美术第七册《幻想未来》一课中,我根据班上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材料,以多种形式来表现主题,“人类的智慧反映在手指尖上”,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了生动的作品,如“未来的房屋”‘“未来的汽车”。学生们通过想象、创造,利用泥塑、雕刻,把想象中的未来表现得栩栩如生。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还开拓了儿童的思维,对培养儿童的耐心细致和手的灵活性,促使儿童智力发展和劳动观念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3.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内容和备课预计之外的、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瞬息变化的信息,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创新教育。例
如,我在教学小学美术第五册《大冬天》一课时,多数学生以“吃冰糖葫芦,堆雪人,看冰灯,打雪仗”等常见画面来表现冬天,而有一名学生则以“冬泳”来表现冬天,画面上一群穿着棉衣的年轻人,站在江边看着一群老人在领着孩子冬泳。这位学生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生动材料,因此,我及时给予了肯定与表扬,鼓励他大胆创新。对学生长期治意识地进行这样的创新培养,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而且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补充教材
随着深改的推进,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必然潮流,因为,教材中往往有些内容不符合学生的生活,有的使用起来觉得与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需要,补充教材。
1.根据教学内容,补充教材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习俗不尽相同,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身边极普通和司空见惯的东西,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例如,第一册18课《动物王国》要求用电脑绘画,由于我们学校没有电脑,达不到这种条件,于是我让学生到操场上捡一些小石头,结合橡皮泥来制作小动物。
2.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补充教材
社会生活就是活教材,我们应当利用好各种机会。例如,过教师节、元旦、春节时,可让学生尝试自制贺卡,开展送贺卡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还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平时可教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壁挂,装饰房间,既美化了环境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春、秋季来临时,还可以教学生制作风筝。这些小活动,既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和智慧,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既锻炼了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又促进了智力的开发,还感受了创作的乐趣,使学生学到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对教材起到了补充作用。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应针对教材这一特点,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补充教材。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我认为一年级的美术教师不但要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交给学生一些基本技能,例如一些简单的简笔画,蔬菜瓜果、动物、植物等。我一直相信一个原则,只有先打好基础,学生们才会融会贯通,就好像我们走路,只有先学会走,我们才能学会跑。
当然,刚开始教学时,我们教的都是一些关于直线、曲线、直角弧线、微笑线、波浪线。在教线条时,弧线以及波浪线都难以掌握,绘画单一线条时也许好掌握但将他们组合在一起时,学生们的问题就出来了,因为低段的孩子对于造型能力的把握性很差,在教时一定要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可以让学生给这些线条起上好听的名字,这样即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 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 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又不得不承 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 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 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 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 、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 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
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 )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
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 。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
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 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 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
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
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 想象创造。题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纸袋);我 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 迪思。
题目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接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想 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 图画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 、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 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
课题有:《画相扑》、《买果汁》、《到了花之国》、《 贺卡》、《请柬》等等。 我国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 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
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 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一册还有撕贴、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 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 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我国的小学美术还只能是起调节语、数主科的 间歇课,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科书形成一定反差。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从教学的条件上来保证贯彻落 实。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
小学美术小组活动计划
新学期伊始,教学工作也将全面展开,为进一步推进全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特制定美术活动小组计划如下:
一、学生分析:
凡在美术小组的学生都是绘画的爱好者,而且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思维力、表现力,对外界事物都有一定的感知。在这部分学生中,郭峰、朱家宝等学生是比较有代表的学生,他们的作品用笔大胆,想法创新,可以带动其他的美术爱好者,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差,对美术知识掌握极为缺乏,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精心辅导。总之,这些学生都是各班美术方面较好的,能促进各班的美术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活动奋斗目标:
在本学期,通过对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法,力争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培养优秀特长生30—40名。
三、活动人数:42人
四、措施要求:
1、在活动中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各年级分出小组,统一组织活动。
2、实行全面辅导和个别辅导的形式,要辅导到位,加强启发引导,针对学生的不同的作品特点进行辅导,注意学生表现力的发挥。
3、扩大绘画及表现形式范围,有彩笔画、蜡笔画、国画、布贴、纸贴,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美,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
4、每次活动做到有目的、有任务、有展评,完成的作品可以摆出来,供同学们参观、学习,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5、定期组织展览活动,对美术小组中积极参与的成员表示鼓励,评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以次带动其他学员更加热爱绘画,描绘生活。
周次 内容
1---3 组建美术小组
4 儿童画创作
5 想象画:美丽的宇宙
6 国庆节放假
7 色纸拼贴画
8 彩笔画创作
9 蜡笔画创作
10 欣赏:优秀的儿童绘画作品
11 期中考试
12 为我的同学画张像
13 布贴画练习(一)
14 布贴画练习(二)
15 彩笔画创作
16 油画棒创作画
17 蜡笔画创作
这是我们学校的计划,给你参考下。。合适的话就采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