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使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高度统一,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重视质量成本。
现场质量成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现场质量管理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和由于现场质量事故而造成的损失总和。(1) 现场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
对于生产车间来说,现场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 (2)现场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进行现场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主 内部故障成本的分析,掌握现场质量管理中的降等、返工、废次品、停工、故障处理等问题,同时,为不断降低现场质量成本,提高现场质量的经济效益,提供必要的依据。在进行现场质量成本管理时, 应当把重点放在既保证产品质量,又能降低质量成本的关键项目上, 集中精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破。
(3) 现场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① 确定现场质量成本的构成项目。
包括废品损失、降等损失、返工损失、停工损失和质量事故处理费等。② 收集车间现场质量成本数据。
在收集车间现场质量成本数据时,为了力求准确,必须注意:一定不能把非车间现场质量成本的费用记入质量成本项目中。 ③ 质量成本统计,是将各种质量成本汇总整理。
由于各生产车间的情况不同,质量成本的统计凭证和报表设计也不一样,所以,质量成本统计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定。④ 质量成本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质量成本项目进行核算汇总,它有助于及时反映质量成本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另一种是按品种、工序进行核算汇总,它便于对每种产品或工序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产品或工序。 ⑤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即分析质量成本各个项目的费用占质量成本总额的比率。通过分析,能掌握质量成本项目的构成情况,以便找到控制和降低质量成本的途径;另一种是质量成本与产值、利润的对比分析,计算公式如下。
质量成本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产品质量与成本升降因素及其对经济效益影响程度的分析。质量成本分析是质量核算的深入,也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得到必要的信息,从而为调整、确定质量成本中各项费用的投入,达到既定质量目标提供可靠依据。
质量成本分析的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质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浪费,不能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必然控求最佳质量水平和最佳成本水平。为了使企业产品质量和成本达到最佳质量水平,就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分析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从原则上讲,最佳质量水平是要达到必要功能与成本耗费的最佳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质量成本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进行质量成本分析及其效果。
质量成本分析,共包括四个分析内容:
1、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内容分析。
2、质量成本总额的构成比例分析。
3、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
4、质量成本占预算成本的比例分析。
(1)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结构日趋复杂,顾客对外观、精密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产品质量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多。إ
(2)是寻求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途径。
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与计算,有助于推进质量改进计划的实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预防潜在不合格的发生。
(3)便于管理层能掌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质量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的管理层能看到各项费用所占的比例,能具体的了解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
(4)可以拓宽成本管理道路。
过去,我国的成本管理实际上只是成本的事后计算,没有管理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目标成本没有有效手段进行控制。引入质量成本后,对成本实施全过程的预防性控制,针对不同职能,分别核算,从而扩大的成本管理的职能和工作范围,使成本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企业为什么需要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第一质量管理可以影响经营管理。
其关键点是:如何在不增加资金和人员的情况下拓展企业能力?第二质量管理影响企业资源。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通过识别、分析和削减很多领域的PONC,实现优化企业资源的目的。
这些领域包括:现金流、库存、生产车间、材料、物流、数据处理、工程设计、采购、销售、营销等。第三质量管理影响员工。
没有质量管理,就没法提升个人价值,不能改进员工需求;也不可能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外在压力变成员工的内在动力;更不能调动每名员工的积极性。此外,如果建设不好团队,员工满意度也会下降。
第四质量管理影响客户。没有质量管理,想做到符合客户的要求,关注客户的质量改进过程,将客户期望转化为可衡量的要求……将非常困难。
第五质量管理影响供应商。质量管理能帮助企业与供应商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关系,提高自身战略竞争优势。
第六质量管理影响营销能力。以质量管理为支撑,企业可获得各种认证与奖章,如ISO9000、六西格玛等,进而提升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的目的其实是要有目的地创建一种企业文化、营造一种环境氛围,帮助企业人员认真落实日常工作的每一步。在人类历史上,为了使组织变得“可信赖”,我们使用过很多方法: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企业主要依靠成品检验,属于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的范畴;到了八、九十年代,开始采用文件系统或程序,这就迈入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 ISO9000)领域了。
但实际情况呢?很多企业付出了巨大心血,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控制、检验,还是文件系统和程序,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如果我们的思维和态度出了问题,它们就都成了摆设。所以,在我们的观念中,究竟是如何看待质量的,这一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意义
* 提高产品质量
* 改善产品设计
* 加速生产流程
*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 减少经营亏损
*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 减少责任事故
全面质量管理意义
* 提高产品质量
* 改善产品设计
* 加速生产流程
*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 减少经营亏损
*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 减少责任事故
全面质量管理基本观点
为用户服务的观点
在企业内部,凡接收上道工序的产品进行再生产的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为用户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观点。通过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达到提高最终产品质量的目的。
全面管理的观点
所谓全面管理,就是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全企业的管理和全员的管理。 1.全过程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2.全企业管理 全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 3.全员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关心产品质量。
以预防为主的观点
以预防为主,就是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前控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使每一道工序都处于控制状态。
用数据说话的观点
科学的质量管理,必须依据正确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找出规律,再结合专业技术和实际情况,对存在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正确措施。
质量控制的四个阶段
质量控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为计划阶段,又叫P阶段(Plan)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国家计划指示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 第二个阶段为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 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第三个阶段为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最后一个阶段为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 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每一环都要求品质:学习、思考、分析、评估、改进。产品可靠:及时完成、品质优良划一。更顺畅的沟通管道:倾听、询问、勇于发言。” ——本田汽车的企业愿景宣言。 PDCA是一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有计划中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PDCA方法很能体现出成果,但面对变化多的情况,往往越往后对变化的处理能力越弱。 2、计划中无变化,计划被完美的执行了,下一步怎么办?制定更高的计划目标?还是继续按原来的计划进行?
1、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2、降低成本品质知识
3、改进与顾客、供方、员工、所有者和社会其他组织包括政府的关系,促进相互沟通
4、消除工作场所的障碍
5、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6、为员工做贡献、求进步、争先进创造机遇
7、形成新的组织文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