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如今是与数学平行的一级学科,那么统计学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让我这个统计学专业的大四老学长告诉你楼主自己的学习经验吧!统计学听上去是与数据打交道,实际上大部分的统计方向也确实如此。
所以要与数据打交道我们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那么想打好数学基础,楼主推荐大家要掌握好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的知识!推荐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分析》与北京大学的《高等代数》。打好了基础,接下来我们就要正式步入统计学的殿堂!茆诗松老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非常经典的统计学基础教材,很多高校也都使用这本书作为统计学教材。
如果你能熟练掌握这本教材上的知识点,那么你就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统计学的基础,这对你以后继续统计学方向的研究绝对是一大助力!所以非常有必要仔细认真的学习这本书,把这本书读熟读透你以后的统计学路途会顺利很多。这本书也有对应的课后答案详解,对学习这本书有很大的帮助!再进一步的学习统计学知识,我们就会来到统计学方向的分水岭。
这时候就需要看你的兴趣方向何在了。这以后统计就可被划分为理论统计与应用统计。
比如,应用统计就可分为金融统计,生物统计等等!所以接下来的知识点就看你的方向来决定往哪边倾向了!最后,统计学方向掌握程序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在经济统计方向,大部分用的是SPSS。
而在偏数学的统计上大部分用的是R语言或者是Python。所以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统计学知识,而要想熟练掌握,只有自己平常多学多做多练才能达到要求!以上就是楼主的建议,如果觉得好的话欢迎采纳。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统计总体形成的三个条件:
第一,客观性;总体和总体单位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观察和计量的;
第二,同质性;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必须是在某些性质上是相同的;
第三.差异性;构成总体的各单位除了同质性一面还必须有差异性一面,否则就是需要统计研究了。
统计总体按总体单位是否有限分为两种: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一个统计总体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
(2)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个体。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多种多样的。且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总体与总体单体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这与研究目的和要求有关。
例如: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研究目的),总体是该地区的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要了解某一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情况(研究目的范围变小),总体是该企业所有职工,总体单位是每一位职工。比如,我们在网上看到,某地区电力系统职工的查表员工年薪达到12万,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该电力企业职工的工资情况,总体就是该电力企业的所有职工,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位职工。
标志与指标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不能用数量表示。主要用作分组的依据。
表现形式有 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可以用数量表示。可进行计算。
(2)指标:两种理解和使用方法。
一种是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适用于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
另一种认为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适用于实际统计工作。
(3)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
②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必须是能用数值表示的;
(4)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①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直接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转化的关系。
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单位标志:简称标志,是指总体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总体 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的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i定总体单位。
什么是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统计数据类型。。总体。。样本。。。参数。。样本量。。变量。
数据的搜集。。概率抽样5个。。。非概率抽样5个。。。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
数据图表展示。。。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各个图表展示形式,如数据的整理:频数分布表、累积分布表、数据分组和图示: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线图、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能知道哪类数据使用那类图表来展示就可以了)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集中趋势度量的有(分类数据)众数、(顺序数据)中位数、四分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离散程度的度量有异众比率、(顺序数据)四分位差、(数值型数据)方差和标准差~~相对位置度量有标准分数Z~~离散系数(适用于比较单位不同的两个样本)~~偏态、峰态系数~~
统计量~~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参数估计~~估计量~~估计值~~点估计~区间估计~~评价估计量的三个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之差的区间估计。。。样本量n的确定。。。边际误差E。
假设检验~~原假设~·~备择假设~~双侧检验。。左侧检验。。右侧检验、。。。假设检验的步骤~~OK!!
不过大家的书本知识不同,就不知道重点如何咯!~~仅供参考
教材: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指导(09新版)》、《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近年试题(09新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09新版)》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 1.在你拿到试卷的同时将得到一份专用答题卡,所有试题均须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不得分。
2.答题时请认真阅读试题,对准题号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本题共40分,每小题1分。) 1.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除了大量观察法外还包括( )。
A.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预测方法 B.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实验设计 C.相对数分析法、平均数分析法、指数分析法、汇总分析法 D.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统计模型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单位 B.总体单位 C.调查对象 D.填报单位 3.统计总体形成的客观条件是( )。
A.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 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4.下列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5.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 A.750和2500 B.800和2250 C.800和2500 D.750和2250 8.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
A.12% B.150% C.111.11% D.11.11% 9.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人人数500人;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人人数100人,则该工厂工人平均工资为( )。 A.600元 B.533.33元 C.466.67元 D.500元 10.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说明变量值( )。
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来源:考试大-统计师考试 (容量太大,你自己看吧 )。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第三章 统计整理
a) 组距=上限-下限
b) 组中值=(上限+下限)÷2
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 综合指标
i. 相对指标
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iii. 变异指标
1.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 加权 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 抽样推断
1. 抽样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 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 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 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 ( - )*( - )
第九章 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 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逐期增长量之和 累积增长量
二、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
(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00%)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第三章统计整理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第二节统计分组第三节次数分布第四节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汇总与质量控制第五节统计表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一节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第二节总量指标第三节相对指标第四节平均指标第五节标志变异指标第五章时间数列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二节总指数及其编制方法第三节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第四节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二节抽样推断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三节抽样误差第四节参数估计第五节样本单位数的确定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分析第二节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三节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特点与原则统计实务第一章统计报表制度综述第一节统计报表制度基本框架第二节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第三节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与实施第二章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常用统计标准分类介绍第三章基本单位统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基本单位统计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基本单位统计调查方法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第四节生产活动成果统计分析指标第五章能源统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第六章财务统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企业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劳动统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从业人员统计第三节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第四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第八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
什么是统计学?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统计数据类型。
总体。
样本。
参数。
样本量。
变量。
数据的搜集。
概率抽样5个。
非概率抽样5个。
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
数据图表展示。
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的各个图表展示形式,如数据的整理:频数分布表、累积分布表、数据分组和图示: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线图、散点图。
气泡图。雷达图。
(能知道哪类数据使用那类图表来展示就可以了)数据的概括性度量~~集中趋势度量的有(分类数据)众数、(顺序数据)中位数、四分位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离散程度的度量有异众比率、(顺序数据)四分位差、(数值型数据)方差和标准差~~相对位置度量有标准分数Z~~离散系数(适用于比较单位不同的两个样本)~~偏态、峰态系数~~统计量~~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参数估计~~估计量~~估计值~~点估计~区间估计~~评价估计量的三个标准~·~无偏性。有效性。
一致性。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之差的区间估计。
样本量n的确定。
边际误差E。
假设检验~~原假设~·~备择假设~~双侧检验。
左侧检验。
右侧检验、。
假设检验的步骤~~OK!!不过大家的书本知识不同,就不知道重点如何咯!~~仅供参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