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乐理知识 (一):音 1:音的产生: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人们的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音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
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2:音的主要性质: 音的高低 音的强弱 音的长短 音色 (1)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主要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一首歌,不管您人声演唱还是乐器演奏,唱的声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时用什么调,音的强弱及音色有了变化,但这支歌的旋律依旧。
可是,如果这首歌的音高或音的长短有改变的话,则音乐的感受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见,对一段旋律来说,音高和音长短的重要性。
(2)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振动次数越多,音越高;振动次数越少,音越低。
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音 的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音越强;振幅越小,音越弱。
音的长短决定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音的延续时间越长,音越长;音的延续时间越短,音越短。
而音色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 (3)什么是音色? 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
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
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3:音的分类 乐音 噪音 根据音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音乐中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在是音乐表现中必不可少。
如架子鼓发出的声响就是一种噪音,不过,这种噪音有一定的规律。 (二):音 阶 五声音阶 七声音阶 1:音阶的定义 音阶(Scale)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世界各地有许多不同的音阶,随着音乐水平的进步,音乐非常完整的理论与系统,目前世界上几乎都是用西洋的十二平均律来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因此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2:音阶的分类 根据调式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可分为:"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三):乐音体系 1:乐音体系的定义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2:乐音体系的分类 (1)音列: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2)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
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 "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 或" "来表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x"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 或" "来标明;还原用" "表示。
3:音域与音区: 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音域中的一部分是音区,音区可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三种。
人声的音区划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例如男低音的高音区却是女低音的低音区。但各音区具有自己的特性音色,这体现在音乐的表现中,一般来说:高音区清脆、尖锐;而低音区则低沉、浑厚。
(四): 调 式 稳定音 不稳定音 在音乐中,要表现音乐思想、塑造音乐形象仅仅依靠一个孤立的音、和弦或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是难以实现的。 1.调式的定义 在音乐中,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2:调式中音的分类 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
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 不稳定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
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我们常见的某一个音(或和弦)在某一调式体系中是稳定的,但在另一调式体系中可能变得不稳定,即便在同一调式体系中,因为和声处理的不同,某些稳定音也可能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3:调式的分类 调式分为大调式和小调式。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叫大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
小调式也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
视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科之一,属于识谱技能训练,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通过视唱大量的音乐旋律片段或音乐主题旋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音乐养料、积累音乐素材与资料,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音乐资料及演唱(奏)水平,增加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如何提高视唱练耳水平
视唱练耳包括视唱和练耳两部分。练耳又包括听觉分析和听写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一 视唱部分 (一)音准 1、音准就是要准确地掌握各种音程关系,能够将一音到另一音准确地连接起来,对音准的要求毎时每刻都应十分注意,要唱准音,首先脑子必须对毎个音应有一个音髙概念,这样唱时才能在你的大脑支配下唱准毎一个音。要先想音高再去唱,脑子走在嘴的前面。
2.视唱如有大跳,变音,fa si等音要重点练习,因为这几方面是视唱音准的难点。如这几方面能唱准,视唱的音准应该基本没有问题。
(二)节奏 1、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长短关系,在节奏的训练中要重视击拍,养成边视唱边用指挥图式划拍的良好习惯,以起到指挥视唱和组织节奏的作用,并应特别重视节拍的强弱感,防止用脚打拍。 2、在进行视唱前,应将每部分的节奏型先单独练习,再对比练习,最后综合联系。 3、在练习节奏时,要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对各种节奏型具有整体感,应把每一种节奏型看作是音符在时值上组合的整体,而不是音符的连接。要善于启发学生抓住不同节奏型所产生的不同的节奏感。
二 练耳部分 (一)听觉分析听觉分析主要包括单音、音组、和弦的模唱,节奏模仿(手敲口念),曲调记忆模唱(固定音髙或哼唱模仿)。以考查学生对音高、节拍、节奏、调式等综合模仿记忆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要本着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二)听写 听写主要包括听写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和弦、和弦连接、节奏、旋律等。 1、听写单音听辨单音时,要建立固定音感,牢牢记住标准音,然后用标准音与需要听记的音比较,确定其与标准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反映在谱上用全音符记写。 2、旋律音程 听写旋律音程时要借助含自然音程的熟悉歌曲,并且最好是歌曲的开头或髙潮部分,毎个音程关系要在脑子里打下烙印。
3、听写和弦 听和弦主要听音响效果和性质,大三明亮、小三暗淡、增三扩张、减三收缩,但更主要的是听性质,听性质也可以借助熟悉的歌曲。 4、和弦连接 和弦连接应先听低音,然后听和弦的性质,最后根据和弦的性质写音,听和弦连接要与调式音级级数联系起来。
高考中的音基视唱练耳谱例,虽然比较短小,但夹杂着各种常用节奏型,而且有难唱的跳度。
考生往往不加思考,拿起曲谱就唱,大部分考生不是唱跑调了就是速度不稳。对上面这些出现的现象,笔者认为在视唱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养成正确读谱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学生不要刚到谱例就张嘴唱,而是先看看调号,拍号,再看看有无难点(大的跳度,复杂的节奏、变化音等),这样对视唱谱有一个总的结构概念,唱起来才不致于心慌,速度也控制得恰到好处。
②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很多考生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平常唱得好好的。可一到考试就不行了,笔者经常出一些新视唱谱例,临时抽查学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③注意音基视唱练耳的线条美。视唱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及音乐感受能力。
它不同于舞台演唱,只要中弱声就可以了,在把握好音准、节奏的基础上,用轻巧、柔美的声音把每个乐句唱清楚、连贯、流畅,同时注意强弱,保持整体的完整性。 上述是笔者多年从事高考视唱练耳教学的一点体会,当然,视唱练耳和乐理基础是紧密相连的。
必须同步进行教学,这样,音基视唱练耳教学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