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 记叙文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 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八、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6、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性格(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十、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特别是抒情散文中)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一、概括段意 (1。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备考训练
根据初中语文考试大纲,
一、文言文考试题型包括:
1、选择题 2、翻译句子 3、简答题
二、考试内容包括:
1、解释重点词语、识记通假字及意思、辨析一词多义现象2、翻译文言句式3、概括重点内容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一、考试性质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二、命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及本考试大纲。
三、命题原则1.以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以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为依据,以本届初中所用语文教材为主要参考内容,以近三年我市语文中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为基本标高,以水平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查,力求使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4.试题中要选用适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6.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不规定统一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做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解答。
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根据人教版统编教材内容,确定中考语文科考试范围。
五、内容目标(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中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1、语言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 A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②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 E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⑦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文学常识(1)识记 A①识记教材中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常识。②识记教材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3、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三个年级古代诗歌)。
(2)理解 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是、尔、何、孰、安、者、而、虽、乃、且、也、则、焉。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 D①鉴赏古代诗文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意境。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4、现代文阅读甲、论述类文本阅读(1)理解 B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乙、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 C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③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丙、实用类文本阅读。
【语文】:要求背诵的都要背,不管是解释还是古文或者是现代文语段。有些典型的古文的句子翻译和文学常识也要熟记。现代文的文学常识最好也要背一下。
【数学】:所有的公式需要背。中考的考卷最后有2-3道综合性题目,这类的题目占分很大,但是都分小题,这种题目是需要重视的。简答题中的计算题占分也很大但是很容易得分只要细心就行。填空题中最少会有一道题目有多个答案(机率为80%)。有些选择题和填空题需要靠技巧,死做只会浪费时间。
【英语】:听力中选出相应的答案需要反应快与对回答的熟悉(提醒与注意:发下考卷后,把听力全部过目一边,心里有底了再去做选择题与阅读部分)。选择题靠的是平时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牢固,也需要一定的语感。有些无法马上确定答案的题目可以选择使用排除法,如果还是得不出答案,就先空着,先做后面的题目,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浪费时间是不值得的,阅读部分占据了大量分数。选词填空需要的是对平时词汇与单词的掌握,要明白中文解释和用法,还有要注意语句的时态。阅读部分靠的是平时的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词汇量。练习增强对阅读文的熟悉程度;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增强语感(语感就是在你不知道选哪个答案的时候利用多次诵读的方法找出最合适的答案);词汇量能让你更加能理解课外阅读文(有很多阅读文中包含了课本中学不道的单词与词汇)。阅读文不能看的太慢,了解大致意思就可以,阅读文看的太慢是英语考试中的大忌。作文第一时态、语法、标点、单词拼写绝对不能犯错。其次,为了使作文的分数在比较高的档次,就不能使作文的文采过于平淡,要多用条件壮语从句,感叹句等等。不要有很多的句型相同就可以,不过注意必须在不会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使用自己最拿手的句型。另外要注意文章条理的清楚和意思的连贯性。
【物理】:1、公式背诵
2、计算题步骤清楚(第一步的公式一定要出现,这个也能得
分)。看清楚单位是否统一,是否需要转化,转化一定要
正确。
3、作图题作出的痕迹一定要清楚,并且在需要标明单位的地
方标出单位『注意:在标南极,北极的时候一定要在南极
的一端涂黑;就是所谓的在N极一端涂黑。不涂黑的话是
要扣分的』。作图的时候要看清楚是【示意图】还是【图
示法】,这两者是不同的。
4、实验题的考题类型考纲里都有,只要掌握做题方法和写结
论的套路和方法(不要死背,背了没用,主要是要知道套
路和看清表格里的数字)。
【化学】:主要是在酸碱盐那一部分。化学公式一定要熟记同样类型的公式要会写。选择题可以靠排除法。填空题和实验体中会有常识性问题,比如化肥,空气质量报告之类,这种题目平时的考卷会做到,一定要牢记。酸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熟悉。实验题目类型平时的考试中会有很多,中考只不过在平时做过的题目类型中选择2-3种,然后使用不同的题目与数字,但是做的方法还是相同的。在实验种做某些结论的时候要注意全面。
【建议】:可以找老师补一下,他会给你做比在学校里做的题目类型广的题目。物理最好一定要考到85分以上,化学最好55分以上,语文最好考到120分或者120分以上,数学要看难以程度,英语最好135以上,能冲刺到140以上当然是最好,145以上那么最好了。
【我是上一届中考的,给予一些自己的经验,你可以结合你自己,但是不要完全照搬,我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并不是完全正确,你可以采纳一下老师的意见,因为毕竟你这一届和我有所不同,因为你们的体育成绩也增加了进来,而且很多。】
我中考的分数是【语文115】【数学126】【英语146】【物理87】【化学55】,考的是嘉定二中。也许你的地区和我也不同,考卷难度就不同,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吧!
努力就行,祝你好运!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育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民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养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一)阅读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新闻记者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肋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它工具和多媒体。
(二)写作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是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三)口语交际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重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完整准确;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四)语文常识 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择、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 21、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22、了解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文学的基本常识。(五)课文 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
每学年课文应不少于60篇。(六)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朗读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利用壁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团。
三、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一)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地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五)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四、。
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第四部分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第六部分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第七部分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第八部分一、掌握说明方法。
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模式:方法+效果+特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1.“**”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
【编造】 biān zào 1.把具体资料加以组织排列写成表册。
如:编造预算;编造名册。 2.凭想象创造。
3.捏造。 【包袱】 bāo fu 1. 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
2.比喻某种负担。 3. 曲艺术语。
指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蓓蕾】 bèi lěi 花骨朵儿,还没开的花。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 【哺育】 bǔ yù 1、喂养 ,也比喻培育; 2、哺育,近义词:抚育,养育 【濒临】 bīn lín 1,濒临意为紧靠,临近, “濒临大海”、“濒于绝望”、“濒于崩溃”等说法。
【误用】“濒临崩溃的边缘”,这种说法不仅多余,而且容易造成语意混乱。因为“崩溃的边缘”则是即将崩溃,“濒临”即将崩溃,就应理解为“离崩溃的边缘还有一段距离”,那岂不离崩溃更远了?所以,只能是“濒临崩溃”或是“到了崩溃的边缘”。
2,即将、快要;如:燕子遇到麻烦,濒临死亡。 【淡薄】 dànbó 1. (云雾等)密度小 例:浓雾渐渐淡薄了。
2.(味道)不浓 例:酒味淡薄。 3.(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例:他对象棋的兴趣渐渐淡薄了。
4.(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例:时间隔太久了,印象十分淡薄了。 【误用】与“淡泊”的区别 这是两个常见且易被混用的形容词,其实它们的词义及使用范围有所不同。
“淡薄”既可以用于具体事物,又可以用于抽象事物,有多项词义。“淡泊”,也作“澹泊”,只用于抽象事物,多用于书面语,指不追求名利。
例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误读】 薄:(一)báo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薄雪。冷淡,不热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土地不肥沃:薄田。
多用于口语; (二)bó,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薄礼。
薄产。薄命。
薄寒。薄酬。
菲薄。不庄重,不厚道:薄夫。
薄幸(负心)。薄情。
轻薄。刻薄。
轻视:鄙薄。厚今薄古。
不充实,不坚强:薄弱。迫近:薄近。
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三)bò薄荷 bòhe 植物 【典范】 diǎn fàn 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 【误用】典范和典型的区别:典型——是指一个事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典范——是说一个人或事物有一定的学习价值。典型是中性词,即可指典型的犯罪事实,也可指典型的好人好事。
而典范则是个褒义词,只能形容某人某事为他人之表率。而不能把坏事拿出来作典范。
【低谷】 dīgǔ 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低点,尤其是图表所表示的或可用图表表示的,比喻事物发展过程中最不顺利、不景气的时期。 【广袤】 guǎng mào 1,土地的长和宽(我国古代以东西的长度叫‘广’,南北的长度叫‘袤’):~千里。
2,广阔;宽广:蔚蓝的天空,~无际。一般用来形容大地,天空等。
例:广袤的大地上长着青青的草。 【观望】 guānwàng 1.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有情感因素在内。
2.张望,如“四下观望”,无情感因素 【骄傲】 jiāo' ào 在用时,有贬义的用法,也有褒义的用法两种。 【厚重】 hòuzhòng 1. 敦厚持重。
人的性情。 2. 浑厚庄重。
艺术品的风格。 3. 厚实,有分量。
具体物体的轻重。 4.厚待,看重。
对人的态度。 【粗犷】 cū guǎng 1,粗野,用于自然环境。
2,豪放;豪壮,用作褒义,人或物的性格、风格。 【误读】与【误用】粗犷——粗旷 【捐献】 juānxiàn 是一种无偿的奉献(将自己的财物,无偿的送给国家和集体或者个人)。
【绮丽】 qǐ lì 1,华美艳丽。 2,形容辞藻华丽。
【求索】 qiú suǒ 1,寻找;搜寻。 2,索取;乞求。
贬义。 3,探索。
褒义。 【涉猎】 shèliè 1.粗略地阅读;浏览。
不深入钻研。例:涉猎甚广 2.稍加探究 例: 涉猎一下考古学 。
<>在文中意思:粗略的阅读. 【萧索】 xiāo suǒ 荒凉,冷落,萧条;凄凉。如: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生气。
【邮购】 yóu gòu 利用电子工具从事商务及活动(工具包括初级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传真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到各种信息基础结构和 Internet 等现代系统。 【恣意】zì yì 放纵;不加限制;任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