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量指当年某一地区谷物、豆类和薯类作物生产量的总称,通常也称为粮食总产量。
在粮食的统计含义上,按生产季节分为夏收粮食、早稻和秋收粮食;按作物品种分为谷物、豆类和薯类;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以及其它谷类(如大麦、燕麦、荞麦等);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等;薯类中包括马铃薯、甘薯等。这个统计含义和人们习惯上说的粮食往往不太一样,在使用粮食产量统计数据时要特别注意。
在粮食生产量的计算上,谷物、豆类一律按脱粒、晒干后的原粮按国家标准含水杂率计算产量;薯类则以鲜薯20%重量折算产量。标准计量单位通常为公斤、吨。人们习惯上也用市斤,要注意换算关系:1公斤=2市斤。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1979-1984年粮食生产增加原因的认识,①发生在1950年,②发生在1958年,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②,根据所学知识, 袁隆平 ,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的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粮食产量增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这就是1979-1984年间的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历史事件都有原因结果,提醒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要积极探寻历史的因果关系,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经常的进行归纳分析,形成网络知识结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5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