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坚持就是胜利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也可能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等。那么,我崇拜的名人她的名字和我很像,不光是因为她的名字,更因为的是她那坚强的毅力不得不让我钦佩。邓亚萍——一位体育健将。四五岁的邓亚萍就开始练乒乓球,到8岁时,就已经是技艺超群了。这时,河南集训队招人,她满以为自己可以进入省队,但盼来的却是“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的落选消息。她非常伤心。后来郑州市乒乓球队收下了邓亚萍。集训时,邓亚萍因有时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跑完3000米,所以被罚跑,但是她都坚持下来了。为了实现当个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理想。她不断给自己加大训练量,每天坚持打完16筐球,和别人穿一样重的沙衣,绑一样重的沙袋。经过几年的顽强拼搏,邓亚萍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她在全国“乒乓球协杯”大赛中,力克当时的冠军。此后,在世界乒乓球赛中,她为我国争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是啊!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有拼搏的精神,而这种精神都来自自己的内心,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梦想是什么的话,那我们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拌脚石来牵拌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坚信一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以,我们要拿出和邓亚萍一样坚强的毅力,去坚持到底,因为胜利终将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只有你相信坚持,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后记:坚持就是胜利!
她,3岁喜欢乒乓球,5岁就开始打球;她,曾经获得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项的冠军。
她就是出生在郑州的世界冠军邓亚萍,她是我们家乡的名人。 邓亚萍在5岁时就跟着父亲学习打球,很快,她就成为快攻手。
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获得了全省的冠军。可她并不满足,还要冲击世界冠军。
她每一次练球都一丝不苟、坚忍不拔。邓亚萍在10岁时想加入省队训练,可却困为个子太低被无情地挡在了门外。
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加倍努力地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当大汗淋漓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她人生中的那次阴影。这时,她总是鼓励自己:我一定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
终于,她成功了。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用她那锐利眼神和闪电般地打法,打败队在乔红,获得女单冠军。
随后,她又与乔红合作,获得女双冠军。同年,她又站在了第43届世乒赛的女单冠军座上。
世界杯上,她获得了女双冠军。从1983年—1995年之间,她共获得101枚金牌。
这些在绩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回国后,她把获得的5万元奖金不少一分地捐给了希望工程。
虽然她的奖金没有歌星、影星高,但是她那一颗热爱的心却超过了很多人。 邓亚萍令郑州人骄傲,河南人骄傲,中国人骄傲我为家乡有个这样的名人而感到骄傲。
诚信故事
那是邓亚萍在清华即将毕业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语文老师请他帮助修改哲学课的总结。这份哲学总结足有四五千字,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上的阐述,又能联系实际用哲学观点分析打球的战略战术。 几天后,语文老师把改过的文章还给邓亚萍了。又过了几天,语文老师在校园里遇到了她,邓亚萍一方面表示对语文老师的谢意,同时又很认真地对他说:"我把两份总结都交给了哲学老师,跟老师讲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写的,另一份是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 一篇哲学文章,请语文老师修改,按理说修改后就可以当作自己的“原创”交上去了。语文老师绝不会去质问邓亚萍,为何不说明是经老师改过的;哲学老师更不会质疑她是否请人家修改过。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但是,邓亚萍竟把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一齐交给了哲学老师,还如实说明了请语文老师做过修改。这就是诚实的邓亚萍,这就是邓亚萍的诚实! 惟有这样的诚实,才会有她的事业,她的辉煌,她的人格力量。试想,在学业上不老实的人,焉能成得了“邓亚萍”?
求学时期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她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书,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习,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邓亚萍刻苦努力的故事 2008年12月05日 星期五 13:33 邓亚萍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刻苦努力,不懈追求的事迹激励着后来人。
童年时期: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
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运动员时期: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对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求学时期:
刚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时,指导老师让她一次写完26个英文字母。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邓亚萍却费尽心思后才把它们写出来。
于是邓亚萍把自己的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经常学习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就连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
邓亚萍不断要求自己,做作业也要和完成训练课一样,绝对是今日事今日毕,毫不含糊。邓亚萍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辅导老师和学友都深表叹服。
1998年2月,邓亚萍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读书,邓亚萍在剑桥大学的语言学校开始学习英语,短短3个月的时间,邓亚萍坚持每天8点多从自己的住所赶往学校上课。下午3点半下课后,她还到学院的学习中心去学ix,听磁带,练自己的口语,直到晚上8点学习中心关门后才赶回住所。
回到住所,邓亚萍也从不浪费时间,她坚持和房东用英语交流,坚持按时完成作业和预习功课。
在她终于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邓亚萍的颈椎病,头不能移动,一动就疼的钻心。但是,疼痛并没有把邓亚萍征服,她咬紧牙关,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
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
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
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
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
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
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
剑桥: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
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
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
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
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
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
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
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
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
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篇二: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博爱情怀。”
这是邓亚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的话。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情怀,使她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又一个。
邓亚萍身高只有150厘米,虽然她从小就很喜欢打乒乓球,但是,很多人并不看好她,认为她“绝对没有发展前途”。所以她虽然拿了很多个全国第一,但就是进不了管家对的大门。年少的邓亚萍很不服气,只到后来打败了世界冠军,她才如愿进了国家队。
这个曾经不被内行看好的小个子女孩,在世界乒坛创造了一个不可战胜的神话,共得过4枚奥运会金牌,14枚世锦赛金牌,连续8年在世界女乒排名第一,创造了一个辉煌的“邓亚萍时代”。
邓亚萍的成功,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勤奋,无论严寒酷暑,她都夜以继日的刻苦训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辉煌成绩的背后,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邓亚萍舍得付出,所以她成功了!
大家可能知道,上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与邓亚萍之间建立了真诚的友谊。他对邓亚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利的诠释者“。
在这里,还要特别给大家介绍的是,邓亚萍的勤奋不仅仅只是表现在乒乓球赛场上。1997年,24岁的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学习,当时她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却硬是在短短的几年内不上了差距,成为清华优秀的毕业生。之后去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还发表了很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现在邓亚萍正在攻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还以中国奥组委项目专家,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让世界再次人士了这个中国姑娘的传奇。
邓亚萍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只要能够勤奋学习,刻苦磨练,在宏伟的目标,也一样能过实现!
本不被看好的苗子,最终成长为乒乓女皇、世界冠军;本来连26个字母都要花半个小时才能写完整,如今从清华大学本科、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一路走来。
邓亚萍创造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奇迹!也正因为此,许多读者都把邓亚萍当成榜样,并用邓亚萍精神来激励自己。晋江的热心读者何佩红告诉记者,此次听说亚萍姐要来泉州,她脑海中便闪过自己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在乒乓球台前小女生的身影。
从那时候起,亚萍姐顽强拼搏的精神就深深影响着她。“因为她,我关注中国乒乓球队;因为她,我明白女生并不比男生差”。
低低的个子,又粗又短的手脚,她就是邓亚萍。
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的邓亚萍,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 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进入了国家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像连珠炮一样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据张教练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她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
邓亚萍,她不仅是郑州的骄傲,是河南的骄傲,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她,3岁喜欢乒乓球,5岁就开始打球;她,曾经获得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项的冠军。她就是出生在郑州的世界冠军邓亚萍,她是我们家乡的名人。
邓亚萍在5岁时就跟着父亲学习打球,很快,她就成为快攻手。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获得了全省的冠军。可她并不满足,还要冲击世界冠军。她每一次练球都一丝不苟、坚忍不拔。邓亚萍在10岁时想加入省队训练,可却困为个子太低被无情地挡在了门外。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加倍努力地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当大汗淋漓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她人生中的那次阴影。这时,她总是鼓励自己:我一定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
终于,她成功了。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用她那锐利眼神和闪电般地打法,打败队在乔红,获得女单冠军。随后,她又与乔红合作,获得女双冠军。同年,她又站在了第43届世乒赛的女单冠军座上。世界杯上,她获得了女双冠军。从1983年—1995年之间,她共获得101枚金牌。这些在绩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回国后,她把获得的5万元奖金不少一分地捐给了希望工程。虽然她的奖金没有歌星、影星高,但是她那一颗热爱的心却超过了很多人。
邓亚萍令郑州人骄傲,河南人骄傲,中国人骄傲我为家乡有个这样的名人而感到骄傲!
她,3岁喜欢乒乓球,5岁就开始打球;她,曾经获得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项的冠军。
她就是出生在郑州的世界冠军邓亚萍,她是我们家乡的名人。 邓亚萍在5岁时就跟着父亲学习打球,很快,她就成为快攻手。
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获得了全省的冠军。可她并不满足,还要冲击世界冠军。
她每一次练球都一丝不苟、坚忍不拔。邓亚萍在10岁时想加入省队训练,可却困为个子太低被无情地挡在了门外。
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加倍努力地练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当大汗淋漓的时候,她总会想起她人生中的那次阴影。这时,她总是鼓励自己:我一定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
终于,她成功了。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用她那锐利眼神和闪电般地打法,打败队在乔红,获得女单冠军。
随后,她又与乔红合作,获得女双冠军。同年,她又站在了第43届世乒赛的女单冠军座上。
世界杯上,她获得了女双冠军。从1983年—1995年之间,她共获得101枚金牌。
这些在绩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回国后,她把获得的5万元奖金不少一分地捐给了希望工程。
虽然她的奖金没有歌星、影星高,但是她那一颗热爱的心却超过了很多人。 邓亚萍令郑州人骄傲,河南人骄傲,中国人骄傲我为家乡有个这样的名人而感到骄傲! 她就是我的偶像。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