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君子必慎其独也。
2.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 君子必慎其独也。
(1)释义:慎其独:在独处无人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本句大意是: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即从此来。一个人要保持美好的品德,不须要别人监督,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具有双重人格的两面派人物,当引此名句为戒。
(2)出处: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
2.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释义: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满脸堆笑、满脸伪善,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足恭:过分恭敬。
(2)出处: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公冶长》
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释义:其外,败絮其中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此成语用来表达贬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无修养内涵的人。
(2)出处: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形容表里不一的成语:
表里不一——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口是心非——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华而不实——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口不应心——应:符合。心口不一致。
洁言污行——洁净的言辞,污秽的行为。形容言行不一,表里相违。
外合里差——比喻口是心非。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口蜜腹剑——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面从腹非——表面顺从,心里反对。心口不一致
貌是情非——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言行相诡——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貌是心非——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同“貌是情非”。
打马虎眼——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三般两样——指多个,也指耍手段,弄花样。
三头两面——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面是背非——当面赞成,背后反对。表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1、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3、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4、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5、在这个世界上的众多事务中,人们所以得到拯救,并非由于忠诚,而是由于缺乏忠诚。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还可怕。
7、遇事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8.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慎其独:在独处无人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本句大意是: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即从此来。一个人要保持美好的品德,不须要别人监督,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具有双重人格的两面派人物,当引此名句为戒。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满脸堆笑、满脸伪善,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足恭:过分恭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