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2.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不强。
3.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4.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5.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让儿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他们实施积极家庭教育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父母,应该从父母自学和对父母开展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努力。前者强调,每位父母应抱着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事业的理念,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向生活实践学习,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知识,寻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积极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杰出的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2、不当“裁判”,学做“啦啦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啦啦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啦啦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
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
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
孩子学什么,是教育的内容,孩子怎么学是教育的方法。
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将孩子学习的兴趣、情绪、感情和智慧都投入到学习之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方法是打开孩子知识大门的钥匙。
父母在坚持正确的教育内容前提下,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独立探索法。
这是指以孩子自己独立实践、探索为主的教育方法。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的道理,让孩子自己去吃一堑,自己去长一智。所谓的吃一堑就是孩子的实践。
美国的儿科博士詹姆斯告诫孩子的父母说:“领带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
爱子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是过分地爱,不给孩子一点独立空间,这样的父母无疑是在害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就会养成领带父母的习惯,所谓长一智,是指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反过来讲,没有实践就很难猁真知。父母应该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做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长知识的过程。
二是以身示教法。这是指父母用自己的行为长期影响孩子的方法,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
孩子往往崇拜父亲或母亲,父亲或者母亲怎么做,孩子就要怎么学,在孩子眼里父母的做法总是正确的。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而这种模仿是缺少鉴别能力的,只要是感兴趣的,他们就模仿。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初期(初入学校)儿童行为表现在模仿行为上特别明显,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少年期(相当初中阶段)对自己的理想人物有强烈的模仿倾向,甚至连理想人物的行为习惯都要加以模仿。
这个时期如果父母是他们的理想人物,父母的每一个行为动作,对孩子都有示范作用,孩子就会学着像父亲或母亲那样做事。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榜样力量。
特别是孩子感兴趣的人和事,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照样学习。如果父母做法是正确的,长期影响下去孩子就学好;如果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长期影响下去孩子就不容易学好,甚至养成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三是因材施教法。因材施教即是教学原则,又是教学的重要方法。
学校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家庭教育也应该讲究因材施教,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不同情况,施行不同教育。据《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子路为人直率,性格耿直,近于鲁莽,冉有为人胆小而谨慎。
有一次,子路问老师,我听到一个道理就马上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哥哥在,你要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后再做。后来,冉有也问老师,我听到一个道理能马上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吧。
孔子的学生公西华问老师,为什么同是一件事,对子路和冉有的要求不一样?孔子解释说,冉有胆小谨慎,我就鼓励他放开胆子去做;子路平日总想胜人,好争强逞能,所以让他多想一想再去做。各家的孩子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胞兄弟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做父母的要根据孩子实际进行教育,切不可照搬教条,看书本上怎么说,或看人家怎么做就怎么做。
四是启发升华法。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包括从其他人那里学到的,以及自己独立学习所获得的知识,都是孩子将来通过自己努力后能够得到验证和提高的。
这些知识在孩子的幼小记忆中,是一些粗浅的,不连贯的,甚至是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混合在一起。启发升华法,要求家长在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进行启发、引导和综合,使这些知识相互融通,促进孩子知识水平提高和经验丰富。
孩子在具备了一些知识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新知识的渴求,就会对父母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小孩子总愿意向父母提出一些问题,有的在父母看来是不是问题的问题,有的还是父母无法回答的,这就是孩子在探求知识。
美国彼得·克莱恩在谈到学习是什么时说:“诗人罗伯特·费罗斯特对此作了这样的形容:‘学生是已经有了某种程度而想更上一层楼的人。’他的话指出了两个重点:知识和欲望。”
孩子的知识需要教育方能获得,孩子的求知欲望也需要教育才能满足。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是父母的天职,是孩子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最好时机。
家长一般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是比较多的,有的人多些,有些人少些,就自身而言,简单谈几点感受吧。
一、孩子都容易有叛逆的心理和行为。
二、孩子容易娇生惯养。
三、孩子不懂处理人际关系,过于内向或者过于外向。
四、孩子容易有网瘾,沉迷于游戏。
大概地总结出这几点,不同的小孩肯定还有其他的方面让家长困惑的地方,回想自己在孩童年代也是一样年少无知,缺乏家庭良好的教育环境,的确对以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障碍。
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了解孩子的具体、真实情况,内心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再加以恰当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培育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观念匮乏,很多人连理财是什么都不清楚。
2;缺乏长远计划,重短期利益。
3;缺乏金融知识,盲目投资。
4;渠道少。
5;回答楼上的,本金少?敢问多少钱才适合理财?理财是一种行为、观念,和本金没有一毛钱关系。再说了,本金少,基金定投每月100块都可以.
6;理财涉及的地方很广,如果真想学不如去考理财师。现在社会有很多各方面职业,针对各种人需求,如果你每需要一种服务都想着去自己学自己做那还不累死了,像教育小孩就学怎么教,生病就去学怎么治病?如果真想解决不如去找这方面的专家。
7;暂时没想到。
一、家庭教育概述。
指出父母应当了解的家庭教育理念,分析我国当代农村与城市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爱孩子的艺术。
分析家庭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表扬与批评孩子,与孩子交流要讲究艺术。
三、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指出我们应当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指导孩子塑造良好形象。
四、智育教育。
培养孩子的智力 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性格。发展孩子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
五、帮助孩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指出三者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三方面的教育。
六、家校合作。
针对家长与教师对家校合作的不同态度,指出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帮助家长调整教育方式,配合学校共同实现对孩子的培养。
七、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从居家安全,外出安全,避免自然灾害的危害,避免人为伤害几个方面谈家庭安全教育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几种正确方法
家庭教育的几种正确方法
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如果选用不当,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劳而无功。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榜样示范法。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示范,榜样。让他有可以模仿和学习的的对象。首先要是注意身教,即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孩子;再者榜样引路,即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孩子身边的先进人物以及同伴中的佼佼者来教育孩子。
二、谈话疏导法。
即家长就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方面的知识和孩子交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保持气氛轻松,这样才利于孩子畅所欲言,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或掌握知识的状况。谈话疏导法一般同讨论法在结合在一起使用。其具体方式有交谈、疏导、提问、讨论、说服等,重在一个“谈”字上。
三、表扬激励法。
就是家长应该运用一定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激发、鼓励其正确行为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有:奖励,对孩子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赏;表,对孩子取得的成绩或进步给予正面肯定;定目标,给孩子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四、潜移默化游戏法。
即运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增长孩子知识的方法。游戏深受每个孩子的喜爱,在他们喜欢的活动中,才更会主动地乐意接受知识和教育。
五、惩罚警戒法。
就是家长要运用强制的手段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有批评、训斥、罚站、关紧闭等。要让孩子为所犯的过错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知道什么不该做。
1、心平气和的力量
面对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永远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保持给孩子正能量。大人们习惯于把自己在社会中间的失落所得到的不公平转化成怨气再散发出来,你的态度是负面的,你负面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到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也是负面的。
当父母的情绪被孩子可预料的时候,你的情绪被孩子认为能够接受的时候,你做父母才是合格的。
2、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
家长要给孩子立规矩。而这些规矩也是要符合人性的。比如他给儿子立的规矩是,孩子不能用电脑玩游戏,玩游戏要有时间限制,并且书房门不能关不能锁。要让孩子知道得到一些东西,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的。此外,一旦定好了规矩,夫妻一定要保持一致。
3、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精神
一定要影响孩子多读书,父母最好要和孩子一起读书。我现在还坚持每天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从小培养读书的习惯和爱好,对孩子的影响将是一生的。
4、论逆商的能力到底有多大
孩子们从小就要有受挫折的能力。对于抗击打的能力,只有大人有了,才能传递给孩子。
当你有逆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人生当中出现的很多困境,痛苦,失败,甚至是在为你未来一个更大的目标在做准备,大人一旦有这样的胸怀,就不会太在意你孩子的成绩是班里第一名、第二名。
你的孩子有没有逆商,能不能承受住打击,打击以后还能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你的孩子有没有情商,跟人打交道是不是特别流畅,做人做得非常到位,赢得周围朋友的信任这种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5、母亲引导的力量
中国90%以上的家庭都是母亲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多,因此母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变得尤其重大,只要是妈妈当不好,孩子就一定不好,这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人民网-家庭教育的五大“秘密” 心态要平和
家庭教育常见的问题有:1.过度保护家长如果过于重视满足孩子表面需求,很容易忽视其心理需要。
比如:玩耍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跑跑闹闹中难免可能受伤,此时,父母如果因为怕孩子受伤而阻止其跑动、玩耍,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体弱多病,同样心智发展也会受影响。所以,家长不能过度保护,干预孩子的正常生活。
2.过分宠爱对子女过分宠爱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会无条件满足。长此以往,小朋友无法抵抗挫折,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等性格缺点。
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在教学小朋友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既不能爱得“过火”,也不能冰冷相待。父母不可以任何事情都顺从孩子,代替其完成任务,而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其实,孩子的自我尝试反而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3.揠苗助长孩子心智成熟自有其规律,需要一定时间。而如今,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强迫孩子提早学走路、学写字……甚至超过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父母应该有效率地引导孩子,征求孩子意见,而不是超前教育、拔苗助长。
4.过分专制父母年纪长,阅历深,本身就是长辈,很容易以一种权威、专家的态度教育孩子。父母如果经常用权威性的话语来规范小朋友,甚至对他的人生自由进行了限制,那么小朋友便会长久感到恐慌,甚至越来越不自信,这都不利于他们心智的成长。
如此以外,在家庭教育中,还容易出现限制孩子说话、挑剔孩子过失、以偏概全等常见问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