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读音cuī,声母是c,韵母是ui,声调是一声。
部首:山
笔画数:11
笔顺:竖、竖折/竖弯、竖、撇、竖、点 、横、横、横、竖、横。
字义:
1、见〖崔巍〗、〖崔嵬〗。
2、姓。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崔嵯[cuī cuó]
不齐貌。
2、崔隤[cuī tuí]
犹蹉跎。虚度光阴。
3、崔崪[cuī zú]
亦作“崔崒”。高峻貌。
4、崔嵬[cuī wéi]
基本意思是有石头的土山;形容高峻,高大雄伟的物体(多指山);高峻,高大雄伟。
读piáo
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
出自简卢陟
唐代: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可惜这高雅的《白雪》古曲,没有遇到欣赏它的知音。
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失意流落在淮海之滨。
山涧的树上沾满清晨的雨露,山鸟在暮春中悲啼不停。
我只有这一瓢酒,希望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恓字,汉语汉字,普通话读音是(xī,qī,xù)。
同“悽”。(1)悲痛;悲伤。参见“恓楚”、“恓愴”。
恓字:字典解释:【卯集上】【心字部】 恓笔画:10; 页码:页384第14
先齊切,音西。恓惶,煩惱之貌。恓惶戎旅下。 與栖通。
说文解字:xīqīxù
1. 〔恓恓〕忙碌不安,如“圣人恓恓忧世。”
2. 〔恓惶〕a.烦恼,如“不信好人言,果有恓恓事”;
b.匆忙劳碌,如“恓恓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我携红豆寄相思,
喜鹊河畔鸣新枝。
欢颜踏步闻佳音,
你在桃花浅红里。
我本三山客,
喜探四海花。
欢心今常驻,
你与影共斜。
我来一支听公论,
喜君颜貌未蹉跎。
欢娱此事今寂寞,
你等何须读典坟。
我自依依望远游,
喜君莫名觉轻愁。
欢意足枕独思远,
你影如风浮心头。
我欲乘风远游兮,
喜闻妙语若珠玑。
欢声飘荡回溯兮,
你影存心永不离。
我驭清风入清山,
喜遇竹林伴流泉。
欢心花海寻玉兔,
你笑回声满峰峦。
留恋:眷恋,指对某人或某物依恋、留恋,不舍得离去。眷恋:依恋、留恋、不舍得离去。
1.三国 魏 曹植《怀亲赋》:“回骥首而永游,赴脩途以寻远。情眷恋而顾怀,魂须臾而九反。” 晋 束晳《补亡诗·南陔》:“眷恋庭闱,心不遑安。” 唐 孟浩然《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生感其眷恋之情,爱慕殊切。”鲁迅《准风月谈·“推”的馀谈》:“我并非眷恋过去,不过说,现在‘推’的工作已经加紧,范围也扩大了罢了。”
2. 指依恋或怀念之情。
《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仙子道:‘丈夫,但从此出去,便是大路。前程万里,保重!保重!。’ 郑信方摇眷恋,忽然就脚下起阵狂风,风定后已不见了仙子。” 鲁迅《古籍序跋集·<唐宋传奇集>序例》:“惜《夜怪录》尚题 王洙,《灵应传》未删 于逖,盖于故旧,犹存眷恋。”梁斌《红旗谱》四七:“晚上他对家乡的河流、树林、怀着深沉的眷恋,在北操场上站岗。”
3. 指旧诗的一种风格。
五代 齐己《风骚旨格》:“二十三曰睠恋。诗云:‘欲起游方兴,重来遶塔行。’”
流连,是指依恋、舍不得离去。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1. 耽于游乐而忘归。
《孟子·梁惠王下》:“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北史·隋纪下·炀帝》:“所至,唯与后宫流连耽湎,惟日不足。”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二回:“且说尼堪外兰用诡计袭破古埒城,掳了些金银财宝,搬回图伦,终日流连酒色,任情取乐。”
2. 留恋不止;依恋不舍。
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过大梁者,或伫想於夷门;游九京者,亦流连於随会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遍历赵、魏、燕、晋、齐、梁、吴、楚,无不流连山水,极诗酒之趣。”王蒙《深的湖》:“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笑什么,他在欣赏流连什么,寻求等待什么。”
3. 盘桓;滞留。
《三国志·魏志·刘靖传》:“封符指期,无流连之吏。” 宋丘崈《沁园春》词:“便流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却说那安公子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连。”吴组缃《山洪》十六:“这时他其实说不上有什么感触。主要不过是不想马上走出邮局的门,想藉此多流连一会儿。”
4.流离转徙。
《汉书·师丹传》:“山崩地震,河决泉涌,流杀人民,百姓流连,无所归心。”《北齐书·颜之推传》:“经 长干 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遮莫杀颠沛流连,休迷失水木根源。”
5. 连续;反复。 清邢昉《与见末别宿舟中作》诗:“夜露湿莎鸡,流连语初罢。” 清戴名世《<四逸园集>序》:“故即片言半辞,亦为之咨嗟传诵,流连反覆於不已。”黄中黄《孙逸仙》第二章:“﹝康有为﹞引 津田三臧,举李鸿章负伤及朝鲜王妃事件,激赏其意气之壮烈,流连不置。”
6. 亦作“流涟”。哭泣流泪貌。
《西京杂记》卷一:“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 唐元稹《莺莺传》:“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连,趋归郑所,遂不复至。” 清钮琇《觚賸·筠湄幽婚》:“﹝刘氏﹞将离之辰,掩泣流连。”
7. 果实名。产于南洋群岛。
清黄遵宪《番客篇》:“流连与波罗,争以果为粮。”钱仲联笺注引 古直 曰:“流连果綦臭,南洋群岛产之,土人嗜者,不惜典质以求市也,故有‘流连出,纱囊脱’之谣。”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