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是位于流经四川省泸定县境内的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
位于贵州省的金沙江上1座铁素桥。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的铁索桥(泸定桥)是当时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
泸定桥(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为泸定桥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文物。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于1961年3月4日被纳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纳入景区管理。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该桥因“飞夺泸定桥”战斗而闻名中外。
大渡河
泸定桥是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大渡河上面的一座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泸定桥始建于康熙帝四十四年(1705年),连接两岸的铁索重40吨,有12164个铁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泸定桥是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大渡河上面的一座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泸定桥始建于康熙帝四十四年(1705年),连接两岸的铁索重40吨,有12164个铁环。
泸定桥,为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
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中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强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是大渡河。
大渡河,古称北江、戢水、涐水、沫水、大渡水、濛水、泸水、泸河、阳、阳山江、 羊山江、中镇河、鱼通河、金川、铜河。[1]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历史上被作为中国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但从河源学上应为岷江正源。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为麻尔柯河、阿柯河,在久治县)经阿坝县于马尔康县境接纳梭磨河、绰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后称大金川,向南流经金川县、丹巴县,于丹巴县城东接纳小金川后始称大渡河,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经强渡石棉县安顺场渡口和夺取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峨眉山、贡嘎山、海螺沟、金口大峡谷都有独特的旅游景观。
泸定桥位于今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河西街与成武路之间的大渡河上,北距上游雅康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42)兴康特大桥5千米,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8千米,南距下游城南大桥800米;桥西接海子山,桥东接二郎山。
泸定桥离水面只有100多米高。
泸定桥位于今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河西街与成武路之间的大渡河上,北距上游雅康高速公路兴康特大桥5千米,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8千米,南距下游城南大桥800米,桥西接海子山,桥东接二郎山。
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全桥共有13根铁链,两边桥栏各有2根铁链,桥面有9根铁链,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铁环相扣构成,总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
两端桥台高20米,桥头东端高14.5米、西端高5.2米;全桥铁件总重40余吨,其中铁链重量21吨,平均每根铁链重1.6吨。
1根横向卧龙桩和7根纵向地龙桩累计用铁量20余吨,每片木板块长3米、宽0.1米,横桥中间主走道板宽0.75米,桥两侧扶手处辅走道板宽0.2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