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
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
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
而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作解剖麻雀式的理解而已。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
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
欣赏教学过程须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为此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1、形成可操作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
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等;(2)分析。
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
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在这个操作流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以帮助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如欣赏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讲解一下“构义”的含义。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术语后,既能深入地赏析,又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
同时还要注意扣准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反观“自我”来欣赏。如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你喜不喜欢这幅画?这幅画要是由你来画你会怎么处理?你猜猜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而深化学生欣赏的感受;另外还要注意,要为学生创设想像的空间和自由交流与表述的环境,促使学生在欣赏中作出创造性的“理解”与“评价”,从而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欣赏的层面。
四、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
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1、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象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我在“民间竹编工艺”欣赏这一课中,首先展示许多本地的和嵊州的竹编工艺品,在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面对教师给他们准备好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艺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那学生的喜欢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造。这时我就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与图片上的作品和欣赏的实物进行比较,然后作出评价。
学生在动手中兴趣盎然地欣赏了竹编工艺。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
(1)课始导入欣赏: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安 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如上《剪纸》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剪纸———“窗花”;(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教学设计艺术化 音乐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审美活动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情感体验产生于每个教学环节,有强弱之分,有起伏美好的体验会使他们保持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实践。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比喻为琴,教师就是弹琴的人,而教学设计就是乐谱。
会弹琴的,琴就会发出优美的声音,优秀的教学设计,会使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会导致积极的思维活动。
所以教师进行教学五一节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情感体验做出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进行调整。
课堂教学始终令人昏昏欲睡固然不好,让学生始终处在高度亢奋也不是太好。优秀的课堂就像一篇好文章、一部好电影,开始部分抓住人心,激起兴趣,中间部分精彩分呈,结尾达到高潮,令人回味无穷,并且所有环节之间的转换是自然、连贯流畅的。
因此教师在照顾学生情感体验前提下还要抉择课堂的教学节奏,做到有收有放,把一节课变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这首歌有着优美的旋律。
1.不知您是指那个年龄阶段的,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教学方法会相应不同。
2.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3.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它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从而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五大系列中的第一个系列,是满足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高中核心课程之一,是云南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中的必修模块。
经过课改后几年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和研究,我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策略有了自己的感想。 一、正确认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大价值:可以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艺术,形成人文素养;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获得多种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能受到多种情感教育,更好地感悟生活。
教师首先必须充分认识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自己身上担负的教育责任,要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美术鉴赏的重要性,师生都不可以认为它是“小学科”,从而马虎对待、简单学习,必须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助力学生成长,让“小学科”发挥大作用。 二、挖掘美术鉴赏课程具有的人文主义性质 人文科学关心人的发展,它与自然科学是互补关系,谁也不能代替谁,它们二者就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双翼。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中蕴含人的愿望、情感、道德、尊严、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因此,人文性质是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性质。 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美术鉴赏课程的人文性,一方面应主动学习人文知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做好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应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人文主义精神熏陶,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开展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知识学习过于脱离他们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难以理解和接受,就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我认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千万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脱离他们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过于强调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则会导致学习层次过高,理解难度过大,学生必然难以接受,教学也无质量可言。必须明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家,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我校的高中生百分之九十来自于农村,对于美术知识、美术作品和美术鉴赏,他们的知识范围和实际体验都少得可怜。因此,我尽量结合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开展教学,站在学生角度,尽可能把内容与他们的学习经验结合起来,采用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能明白的例子进行教学。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好学,进而乐学,教学才能一步步走向深入。 四、充分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化选择 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教师不能只依靠一本教材教学,而要善于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那如何利用课程资源呢?我认为,教师一方面要经常思考:我可以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有哪些方面?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融入我的教学?怎样融入教学才最好?另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勤于观察和积累,自觉养成好习惯,凡是遇到能用于美术鉴赏教学的资源和信息都要保存或记录下来,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整理,然后创造性地将这些收集到的资源融入教学中。
我平时就很喜欢收集社会、生活、新闻、报纸、网络等方面的资源信息,然后将它们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这些多方面的资源信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特别是取自我们身边的事例,学生特别容易对它产生亲切感,学习更主动和投入,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教学中融入地方特色 美术鉴赏涉及民俗特色、民族风情、社会历史、生活习惯、风景名胜、地方产品等方面内容,而且各地方都有丰富的地方课程资源,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不仅是对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而且能引发学生对本地传统和历史的关注,还能帮助学生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我的家乡有许多非常好的资源,如我将腾冲的玉石雕刻、油纸伞、皮影戏融入到《什么是美术作品》一课中;将松山战役引入《战争与和平》一课中;将本地傣族服饰、腾冲和龙陵的农民画融入《不同的歌声》一课中;将易罗池灯会、端午节花街、傈僳族的“刀山火海”引入《各异的风土人情》一课中,等等。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让学生兴趣大增,同时了解本地文化,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对于传承本地优秀历史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我因地制宜积极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如因我校背靠著名的太保山森林公园,校园依山而建,景色优美,环境优雅,又紧邻历史悠久的佛教玉佛寺、道教玉皇阁,加上学校思齐台孔子塑像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形成难得一见的“三教合一”现象。
另外校。
以欣赏教学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
该模式课堂教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的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师生相互问候既是情感的交流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此阶段导入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
第二阶段:新作赏析,目标落实。
新作赏析、目标落实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再次聆听、体会内涵)三个步骤。
1.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
2.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默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
3.再次聆听、体会内涵是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
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
第三阶段: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
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反馈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点,也就是达标情况,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当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学过程的推进分别采用分段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方式进行测标补标。
此阶段所采取的检测方式有:辨听、演唱主题音乐 、听音乐判断体裁、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方式。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小结升华。
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分为两个步骤:拓展欣赏(创造活动)和课堂小结两种方案进行。
1.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
2.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课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不但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想起来,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教学方法陈腐,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听不懂”。然而当前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低,导致多数学生反映音乐欣赏课“没兴趣”,课堂效率低、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模式单调、玩起来、体验音乐乐趣、“没意思”,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动起来、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必须讲究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听听歌而已,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它在开发学生智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特别是美术欣赏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上,是最重要的一环.可小学美术欣赏课往往会由于教师一个人的自唱自弹或者乏味的幻灯片展示,而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缺乏真正的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只能浮于表面,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欣赏教学的地位,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
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如今美术欣赏课在新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比在旧教材中多一些。
配套课件中的欣赏部分所展示的作品,数量多,质量好,有很高的代表性。可见欣赏的重要性已经为人们共识。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并不属于专业训练,但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相关修养。简而言之,于读书,开卷有益。
与美术,多赏为好。无论是美术欣赏课,还是日常课程中的欣赏环节,都是对课堂美术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的。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达到欣赏教学之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充分认识儿童现有知识,展示种类恰当完整。 在欣赏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作品非常出色甚至是名家作品,而学生还是会说出自己认为的缺点来。
这在有些时候是独到的,而更多时候很明显是受学生见闻有限的影响。且,直观感受与语言表述具有不同等性①。
很多时候,受学生表述能力发展的限制,儿童所说出的观感并不能准确的代表所有的主观感受。两个学生同样评价一幅画说,“很漂亮”。
而实际上他们认为的漂亮也许大相径庭。只是他们难以将这分别有的洞天表述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认识儿童的现有知识和现有技能水平。这并不难,虽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而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知识还是从老师这里得去的,提供足够宽松的环境与足够充分的欣赏知识,会很快看到他们独特的理解。
了解他们的表现手段,他们的表现内容,与他们的认识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注意观察,了解他们能够知道的,他们愿意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理解,他们还理解不了的等等。
从而,指导教师选择在欣赏课上所展示的作品,展示作品的方式,提问引导的方式等等教学方法的设计能够,恰当的,完整地体现出学生们的审美趣味,借以达到发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的目的。 二、要贴近学生实际 教案实用好用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提不起劲看,就是认真的同学,也没有了欣赏的激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大打折扣。
另外,学生一直以为,欣赏的作品是大画家画的,我们没有这样的水平,对范作有距离感。 找到了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动态、想法,我们就可以对症药了。
如在教学《漫画欣赏》一课中,本来课本中的范画就少,学生早就看过几遍了,没有新鲜感,更何况,书本中的范画儿童味不足,时代感也不强,在备课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充满童趣的,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漫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到很有吸引力、新鲜感,学生欣赏的兴趣就又提上来了,记得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怎样才能拉近欣赏作品与学生的距离感呢?在欣赏作品中,可以有意选一些上一届学生的作品,作为欣赏对象。这样,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上一届同学作品,只要我们认真学,一定能超过他们。
促进学生在欣赏中自信心的形成。如:在三年级《纸版画欣赏》一课中,特意选了几张套色纸版画,给学生欣赏,并且讲明这是上一届同学的作品,起先,在欣赏时,学生们发出了感叹:比书本上的都好,最后,学生会想:上一届同学都做得这么好,相信我能做得更好,下课时,再问学生:你们制作的纸版画能超过他们吗?学生能毫不犹豫地回答:“能”。
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好欣赏对象可以说是一堂欣赏课成败的关键。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堂好的欣赏课有时就像一个优秀的故事,在开头设下悬念,然后在过程中将问题一一解决。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也要通过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一步步完成对作品的欣赏和认知,最终达到对于美的理解和感知的目的。
在“我也是艺术大师”一课中,我特意准备了一幅毕加索的“和平鸽”,不用老师解释学生都知道这幅画的名称,但没人知道它的来历,我就提问:为什么要用白鸽来象征和平?它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表达了画家当时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结果大家对此都很感兴趣,经过小组讨论,大家踊跃发表意见:有的说鸽子的白色代表纯洁,象征和平;有的说画家一定是个爱好和平的人;有的说此画出现以前可能刚打完仗(此画是在二战结束后产生的)。最后由我补充:这是毕加索在50年代为在巴黎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版画,以鸽子为题材,被人们称为“和平鸽”。
毕加索还是一位雕塑家,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的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