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或者在哪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应的计算公式?包括计算本正值和所采用的差分公式。锐利的碎片(站内联系TA)比如你的导带底在gamma到M之间,那么vasp里特殊k点设成这两个,选line模式插入100或者更多的点。然后得到导带底附近的能量和k空间距离的关系(可以写程序把k点坐标换算成距离)换算,最后用差分公式算二阶导数(这个一般计算方法书上都有)。如果用中心差分,只要能量最低的5个点就可以了。zzy1123(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锐利的碎片 at 2011-02-21 08:50:57:
比如你的导带底在gamma到M之间,那么vasp里特殊k点设成这两个,选line模式插入100或者更多的点。然后得到导带底附近的能量和k空间距离的关系(可以写程序把k点坐标换算成距离)换算,最后用差分公式算二阶导数( 。 导带底就在gamma点,这样的话点该怎么取?能带有效质量应该是二阶张量,所算体系为三斜晶系,这样的话就有9个各不相同的分量,这样的话要怎么说?zzy1123(站内联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锐利的碎片 at 2011-02-21 08:50:57:
有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或者在哪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应的计算公式?包括计算本正值和所采用的差分公式。
m(质量)=p(密度)V (体积)
m(质量)=G(重力)/g(9.8N/kg)
例一个长方形铅块长Α宽Β高Ρ,查表得密度ρ,则质量m=Α*Β*Ρ*ρ。
M指的是质量,单位为克(g);P为密度,单位克每立方米(g/cm³);V为体积,单位为立方米(cm³)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摩尔质量(molar mass),用符号M表示。当物质的量以mol为单位时,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在数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质量或分子质量。
对于某一化合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的质量则随着物质的量不同而发生变化。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molar mass),用符号M表示。(摩尔质量=式量,单位不同,数字相同)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扩展资料
来源
物质的量是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mol)。科学上把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10²³)个粒子的集体作为一个单位,叫摩尔。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关于摩尔的定义有如下两段规定:“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
“在使用摩尔时应予以指明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上两段话应该看做是一个整体。0.012kg碳12所包含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NA),实验测得的近似数值为NA=6.021687126645*10²³。摩尔跟一般的单位不同,它有1个特点:
它计量的对象是微观基本单元,如离子,而不能用于计量物质。
1mol它以阿伏加德罗数为计量单位,是个批量,不是以个数来计量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数量。也可以用于计量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例如,用摩尔计量硫酸的物质的量,即1mol硫酸含有6.02*10²³个硫酸分子。摩尔是化学上应用最广的计量单位,如用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中的计算,溶液的配制及其稀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及热化学中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单位。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量,单位是克每摩尔,摩尔体积是物质的体积除以物质的量,单位是立方米每摩尔。过去常用的克原子量、克分子量、克分子体积应废除。
摩尔质量、摩尔体积是物质的量的导出量,应用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对于同一物质规定的基本单元不同,摩尔质量、摩尔体积就不同。
虽然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很大的数值,但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它就像一座桥梁将微观粒子同宏观物质联系在一起。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摩尔质量
1、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
2、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3、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扩展资料
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不讲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实际上是从管理标准中分离出来的,是管理标准的一部分。技术标准主要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半成品标准、产成品标准、包装标准、检验标准等。
它是沿着产品形成这根线环环控制投入各工序物料的质量,层层把关设卡,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各个标准都是以产品标准为核心而展开的,都是为了达到产成品标准服务的。
管理标准是规范人的行为、规范人与人的关系、规范人与物的关系,是为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服务的。它包括产品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经济责任制等。
企业标准化的程度,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要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力求配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质量管理
计算地球质量的办法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把地球看成质量均匀,并且忽略其他天体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计算地球的质量:方法一、在赤道上,地球对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与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之和,则为5.984*10^24kg。
方法二、在北极,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结果为5.954*10^24kg。
方法三、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的球体,忽略自转影响,半径取平均值,重力加速度取标准值。则为5.965*10^24kg。
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
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必须指出的是,结构的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得总自由度数。
例如对采用刚性板假定得单塔结构,考虑扭转藕联作用时,其振型不得超过结构层数的3倍。如果选取的振型组合数已经增加到结构层数的3倍,其有效质量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再增加振型数,而应认真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对于3层的房子,最多能加的振型数量只有9个,如果超过9个还不能满足要求,就要考虑结构布置是不是合理。
我说的只是针对刚性楼板常见结构。
在《satwe用户手册》P41 有这么一段话:。“地震作用分析方法”一栏参数,其中有“算法一”和“算法二”两个选项,“算法一”是指按侧刚模型进行结构震动分析,“算法二”是指按总刚模型进行结构的震动分析,当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某层局部或整体有弹性楼板单元)、或有较多的错层构件时,建议采用“算法二”。。也就是说,看结构的布置了,如果错层较多,建议采用总刚分析法。
振型数主要看结构形式:
振型数与楼的各层自由度有关,对于刚性楼板的层,只有3个自由度,而对于弹性楼层就要根据弹性质点的数量来定,一个弹性质点2个自由度,振型数=总自由度时,有效质量系数一定≥90%,
振型数与楼的结构布置有关,
一般通过试算来决定选择振型数。在有些结构中,如跃层较多或者空旷的结构,振型数会大于3倍层数,故具体工程要通过不断调整振型数,直至满足要求。
七种统计方法如下:
(1)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2)分层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6)控制图。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7)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可以去看看《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这本书。上面有很详细的介绍。
第一章 质量管理与统计方法
第一节 质量管理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实施
第三节 质量管理与统计方法
习题
第二章 数据及其整理方法
第一节 质量管理与数据
第二节 排列图
第三节 直方图
第四节 散布图
第五节 数据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习题
第三章 统计方法基础
第一节 总体和样本
第二节 概率与分布
第三节 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基础理论
习题
第四章 计量值的假设检验与估计
第一节 方差的假设检验与估计
第二节 平均值的假设检验与估计
习题
第五章 计数值的假设检验与估计
第一节 不合格品率的假设检验与估计
第二节 不合格数的假设检验与估计
第三节 拟合度的检验
第四节 分割表检验法
第五节 符号检验
习题
第六章 控制图
第一节 什么是控制图
第二节 控制图的种类
第三节 控制图的绘制方法
第四节 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第五节 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习题
第七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相关与回归的概念
第二节 散布图与相关系数
第三节 相关检验与估计
第四节 线性回归
第五节 回归分析的简便方法
习题
第八章 方差分析与试验设计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础
第二节 单一因子试验的数据分析
第三节 二因子试验设计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多因子试验的数据分析
第五节 试验设计及其结果分析
习题
第九章 抽样检验
第一节 检验及其作用
第二节 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
第三节 抽样检验的特性
第四节 抽样检验的种类与检验的实施
第五节 检验的计划与管理
习题
第十章 现场改进与统计方法
第一节 现场的改进、管理与统计方法
第二节 现场的质量改进
第三节 现场管理
第四节 应用统计方法的注意事项
资料来自全球领先的质量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