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1.目标的设置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①高层管理预定目标,这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变的目标预案。即可以上级提出,再同下级讨论;也可以由下级提出,上级批准。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共同商量决定;其次,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该企业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因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③确立下级的目标。首先下级明确组织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商定下级的分目标。在讨论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④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分目标制定后,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实现权责利的统一。由下级写成书面协议,编制目标记录卡片,整个组织汇总所有资料后,绘制出目标图。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并不等于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因此领导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2]
3.总结和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循环。如果目标没有完成,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切忌相互指责,以保持相互信任的气氛。
目标管理的步骤有: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总是从企业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的,然后由上而下地逐级确定目标。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 “目的一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作业层的作业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
制定目标的工作如同所有其他计划工作一样,非常需要事先拟定和宣传前提条件。这是一些指导方针,如果指导方针不明确,就不可能希望下级主管人员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此外,制定目标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应当鼓励下级主管人员根据基本方针拟定自己的目标,然后由上级批准。
(二)明确责任。目标体系应与组织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有人明确负责。然而,组织结构往往不是按组织在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建立的,因此,在按逻辑展开目标和按组织结构展开目标之间,时常会存在差异。其表现是,有时从逻辑上看,一个重要的分目标却找不到对此负全面责任的管理部门,而组织中的有些部门却很难为其确定重要的目标。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可能最终导致对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管理还有助于搞清组织机构的作用。
(三)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如果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作为上级主管人员还像从前那样事必躬亲,便违背了目标管理的主旨,不能获得目标管理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上级在确定目标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上级的管理应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方面。
(四)检查和评价。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的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经过评价,使得目标管理进入下一轮循环过程。
组织行为学中,态度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二,学说原理: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为确保本公司能及时识别、发现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格,实施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消除,以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过程和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本公司和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
本公司对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和实施,以确保:
a)技术部负责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技术部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
c)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1.2在策划过程中,要确定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内容,适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与必须的记录,包括采用统计技术。
1 目的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和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审核的管理。
3 职责
3.1总经理批准审核计划及审核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选顶审核组织和内审员,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3.3行政部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和管理,编写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3.4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具体审核。为确保本公司能及时识别、发现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格,实施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和消除,以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过程和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本公司和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
本公司对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进行策划和实施,以确保:
a)技术部负责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技术部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
c)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1.2在策划过程中,要确定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内容,适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与必须的记录,包括采用统计技术。
1 目的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和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审核的管理。
3 职责
3.1总经理批准审核计划及审核报告。
3.2 管理者代表选顶审核组织和内审员,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3.3行政部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和管理,编写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3.4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具体审核计划,组织内审员实施现场审核,编写审核报告。
4 工作程序
4.1年度内审计划
4.1.1行政部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与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策划内审方案,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总经理批准后,印发有关领导和部门执行。
4.1.2内审计划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b)审核组长和内审员;
c)内审日期和地点;
d)受审核部门;
4.2内审频次、范围、方式
a)频次:每年内审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如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顾客投诉,组织变更)下或当出现区域性不合格,由管理者代表及时增加内部审核频次;
b)范围:覆盖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覆盖的部门\场所\过程和产品;
c)方式:采用集中审核方式。
想知道更多就去企业咨询认证网的论坛逛逛,肯定会有收获。
按测量方式可分:
1、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得测量。
2、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
3、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如接触式三坐标等)。
4、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之间没有机械的测力存在(如光学投影仪、气动量仪测量和影像测量仪等)。
5、组合测量:如果被测量有多个,虽然被测量(未知量)与某种中间量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由于函数式有多个未知量,对中间量的一次测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测量的值。这时可以通过改变测量条件来获得某些可测量的不同组合,然后测出这些组合的数值,解联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测量。
6、比较测量: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按测量方法可分:
1、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定义测量法:根据量的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
4、静态测量方法:确定可以认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5、动态测量方法:确定随时间变化量值的瞬间量值的测定方法。
6、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种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
7、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扩展资料: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1、传感器、仪表不准确(刻度不准、放大关系不准确)
2、测量方法不完善(如仪表内阻未考虑)
3、安装不当
4、环境不合
5、操作不当
系统误差的判别:
1、实验对比法,例如一台测量仪表本身存在固定的系统误差,即使进行多次测量也不能发现,只有用更高一级精度的测量仪表测量时,才能发现这台测量仪表的系统误差;
2、残余误差观察法(绘出先后次序排列的残差);
3、准则检验法
马利科夫判据是将残余误差前后各半分两组, 若“Σvi前”与“Σvi后”之差明显不为零, 则可能含有线性系统误差。
阿贝检验法则检查残余误差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若偏离, 则可能存在变化的系统误差。将测量值的残余误差按测量顺序排列,且设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则可能含有变化的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消除:
1、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已知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 未知系统误差
2、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源
3、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
4、实时反馈修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量方法
分割:可以图像分割范畴,将图像分成有意义的几块或者提取其中感兴趣区域,方法很多,也可以用到检测方法,比如人脸,行人检测。分割一般精度要求较高。
识别:预先获得感兴趣图片或者区域,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判断物体是苹果还是一本书。应用很多很多。
检测:检测有明确目的性,需要检测什么就去获取样本,然后训练得到模型,最后直接去图像上进行匹配,其实也是识别的过程。
跟踪:它不一定用到模式识别方法,最简单的运动目标时间空间匹配就能实现。当然也能用检测识别方法,这样做速度比较慢一般。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32秒